“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什刹海,毗邻京城中轴线。 又称“后三海”,其前海和后海之间跨有可观山的银锭桥。 西海就是积水潭,元代这里是航运和商业中心,明清时成为消夏游乐之所。什刹海周边积淀深厚,王府、寺观等多达30余座。 最早有康熙三子允祉,诚亲王的新府。嘉庆赐给四女庄静公主,直至其重外孙的“棍贝子府”,其花园成为积水潭医院后花园。 “涛贝勒府”原为康熙十五子允嵎的愉郡王府,后是醇亲王奕譞(二子为光绪)七子载涛居此,现为第十三中学(辅仁男中)。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学士和珅建邸于“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之地,嘉庆四年(1799年)获罪自尽。 嘉庆(乾隆十五子)将宅第西半部,赐予永璘(乾隆十七子),这位“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同母弟,为庆亲王府。乾隆十女(和孝公主)与额驸丰绅殷德(和珅子)仍住东院落。道光三年(1823年)公主去世,整座府第才归到庆亲王名下,但永璘已死三年多了。 府邸又传到了永璘的孙子,辅国将军奕劻。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道光四子)将其赐给奕䜣(道光六子),始称恭王府。它的前半部份是富丽堂皇的府第,后半部份为幽深秀美的园林,又分东、中、西三路,总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规模与格局由此而形成。<br> 辛亥革命后,政局动荡,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1921年,长孙溥伟将府邸抵押;1937年,次孙溥儒将花园卖了,一起成为辅仁大学一部分。可以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br> 1949年后,延安来的新贵们跑马圈地,这里先后成为公安部的宿舍,文化部下属单位的办公场所,以及空调器厂,幼儿园等。<br> 藏在假山内的康熙御书天下第一“福”碑,没能福照全园。 郭沫若故居先前是恭王府马号,民国时,达仁堂的乐家买来作为宅院,占地约7000平方米。1963-1978年,郭老居于此直至逝世,可算新的“王府”了。无数的头衔,无数的题字,无数的光环,即便两个儿子“文革”中罹难,也没能让他“爱石之性坚”挺起腰来。 奕劻由老庆王府迁至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此后时来运转。光绪十年(1884年),因奕䜣被罢斥而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封庆郡王,其府才始称王府。光绪二十年(1894年)封庆亲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获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奕劻权位渐崇,但为人贪鄙,卖官鬻爵直至大清灭亡。其府第分五个院落,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1949年后为部队办公场所。<br> 梅先生8岁习京剧,终为“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纪念馆也为新庆王府的一部分,1951-1961年,先生在这度过了最后的10年。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成为党的干部后,不知这宅院是分配的吗?<br> 譞(xuān)《康熙字典》意:聪明、智慧。奕譞(道光七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醇郡王,原邸在太平湖(中央音乐学院)。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光绪母亲),载湉(光绪)生于此。<br> 奕譞与恭亲王支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十四年(1888年)赐后海北沿为新醇亲王府,其前身先后是大学士明珠和永瑆(乾隆十一子)宅第。奕缳拟定了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br> 光绪驾崩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载沣(奕譞五子)长子溥仪即位为皇帝(宣统元年、1909年),其受任监国摄政王。又成摄政王府,现为国家机关使用,东墙外马号为第二聋哑学校学舍。 这里是醇亲王府的西花园,1963-1981年成为宋庆龄故居。生命的最后时刻,“求中国自由平等”的伟大女性,不知想些什么? 和敬公主府是乾隆三女下嫁的赐第,乘龙快婿是蒙古科尔沁部的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他家直系祖先是孝庄皇太后亲兄弟,可谓亲上加亲。赐诗写道:“世笃姻盟拟晋秦,宫中教养喜成人。” 按清朝规定,有些爵位是世袭递降的,每袭封一次就要降一个等级。所赐府第和原封爵位不相符时,若需要可以用它处抵换收回,也可允许后人继续居住。最后一位是“散闲固山贝子达赉”,1923年以15万大洋卖给了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其子“多尔吉”1930年袭爵,但最终结束闲散生活成为国家干部,其房也最终成为公房。<br> 东边还有两座消失的王府,其一是弘昼(雍正五子)和亲王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预备立宪”,第八代镇国公毓璋搬离了。它被内务府收回,营建了中西交融的楼群,清陆军和海军部设于此。民国初期,先后成为总统府,总理府以及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br> 1906年为培养“救世之才”,陆军部贵胄学堂保送“招生”。八旗子弟依旧“纨绔不羁”,不能视事,现成了清史研究所驻地。<br> 附近曾有血雨腥风,1926年,门口发生了学生被杀的“3.18惨案”,至今迷雾重重;记得银锭桥吗?1910年,“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谋刺摄政王失败。 和敬公主府西边还有戏剧艺术家(编剧、导演、演员)和教育家欧阳予倩的故居, 1949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从香港回来参加全国政协会议。院内还住有曹禺和光未然,曾是文人的荟萃之地。 “擂鼓诗人”田间于上世纪50年代购得后海此院,不知为何没有供给公房。他参加过左联,擅长政治抒情诗,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离世时,还是“没有诳语,诚实的灵魂”吗?还是像他的街头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说的那样,“看,这是奴隶!”<br> 又过30多年,依旧“皇城山水,北京人家”。“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少妾荡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明珠长子)《有怀荪友》这样赞美什刹海。<br><br><br>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点39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