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粤港澳大湾区(英文全称: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英文简称:the Greater Bay Area (GBA) )</b>,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h5> <p class="ql-block"><b>2025年的1月6日,我们开始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旅行。</b></p><p class="ql-block">团队的主角是四位女士(小学同学),三位先生分别担任了导游、司机和摄影师的职务。</p> <h5>我们大湾游的第一站是佛山,传说唐贞观二年(628年),古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地名为“佛山”。</h5><h5>佛山是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b>佛山祖庙</b>,又名“北帝庙”和“灵应祠”,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时所带来的北帝崇拜的产物 。</h5> <h5>第一次享受门票优惠,感觉赚了</h5> <h5>佛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武术之乡之称,也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h5> 佛山祖庙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黄飞鸿纪念馆。 <h5>黄飞鸿纪念馆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岭南古建筑的传统和气派,保存了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建筑规范,从梁架、柱础、砖雕,檐板、屏风,门窗到栏板等建筑构件,均用征集旧料,以保留历史风韵。</h5> 院子里还可以观看武术和舞狮表演 <h5><p>舞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宫廷的狮子舞,随着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并在广东南海县(现佛山市)逐渐演变为醒狮。</p>“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反映了佛山人在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忧患意识。</h5> 叶问堂,同样位于祖庙景区内,这里不仅有木人桩房和咏春门人展室,还展示了叶问与咏春拳的发扬光大历程。 <h5><b>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并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祖庙整座建筑多用木石材料,斗拱梁架全用坚实的木料接榫构成,,四周墙壁镶有大量砖雕、灰雕,殿内摆设有木雕、石雕、铁铸、铜铸、锡铸艺术品,堪称一座艺术殿堂。</b></h5>黄飞鸿纪念馆通往祖庙的门 佛山祖庙的屋顶形式主要是歇山顶和庑殿顶 殿堂屋脊以石湾陶塑(瓦脊公仔)装饰 <h5>“狮纽盖铜鼎炉”是祖庙的重要祭祀彝器之一,由佛山著名中药铺“阮时和堂”出资铸造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h5><h5>铜鼎炉后摆放着一张金漆木雕神案,案上为锡五供。这张神案与“狮纽盖铜鼎炉”同年打造,由当时的粮油业行会“平码行”出资制作。神案通体雕刻了两组内容,上部为“竹林七贤”,下部为“薛刚反唐”。</h5> 柚木贴金镂雕上刻有“荆轲刺秦王”和“李元霸伏龙驹”等故事。 <h5>“辰居端拱”四个烫金大字,题刻和重刻时间分别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辰居”指帝王居住之地,“端拱”的本意为端坐拱手,在这里借指帝王无为而治。</h5> <h5>“会其有极”,在古代,这句话常用于描述君王聚合诸侯臣民,制定并遵循一定的准则。它也被用于嘉庆帝的宝玺上,表明了嘉庆帝在统治时期对乾隆时期的延续和继承。</h5> 万福台,位于佛山祖庙内,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初名华丰台,光绪时改名万福台。<h5>戏台隔板上共有6幅金漆木雕,其中“万福台”匾额上方的为“福禄寿三星”,下方为“曹操大宴铜雀台”,两侧篆书联语为“传来往事留金鉴;谱出高歌彻紫霄”;左右的4幅则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和八仙。</h5><h5>万福台在粤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旧时诸多戏班每年重新组班后举行首演式的地方,粤剧名伶白驹荣、红线女、罗家宝等都曾在万福台展现过风采。佛山由此也被称为粤剧之乡。</h5> 钟鼓楼,位于祖庙三门前的东西两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建在2.6米高的青砖平台上。 <h5>佛山祖庙的<b>庆真楼</b>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为了祭祀北帝的父母而建的神殿。它是祖庙古建筑群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也是最高的一座,体现了“父母为尊”的意涵。</h5><h5>庆真楼底层明间神龛内供奉着真武玄天上帝的父亲“静乐天君明真大帝”和母亲“善胜太后琼真上仙”,神龛上的对联“德育玄天圣父母;功垂造物大乾坤”源自武当山金顶父母殿,题写者是当时已逾百岁的潮州籍国学大师、前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h5> <h5>庆真楼底层的14扇隔扇门均以木雕花鸟鱼虫装饰</h5> <p class="ql-block">底层东西两山各有一幅长6.68米,高3.88米的木雕壁画,总称为《真武灵应木雕组画》,壁画内容为真武玄天上帝出生、修道、成仙和灵应故事。这两幅木雕作品出自广东普宁木雕世家第五代传承人陈泽铭及其团队之手。</p> <p class="ql-block">中午来到顺德华盖路步行街</p> <h5>广东的骑楼是光绪年间由南亚、东南亚传入的一种外廊式的建筑物。</h5> <h5>我们这街边的小店吃了牛杂,特别鲜嫩</h5> 墙上的宣传恰如其分。 <h5><b>双皮奶,是一种粤式甜品。清朝时起源自佛山顺德,用水牛奶做原料。</b></h5> <h5><br></h5> <h5>清晖园就在步行街附近,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它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一,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h5> <h5>清晖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其第一任主人是明代末年的状元黄士俊。黄士俊在顺德城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天章阁和灵阿之阁,这些建筑周围都有花园,形成了清晖园的最初形态。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一族家道中落,府邸被进士龙应时购得,并经过龙家数代的修葺和扩建,清晖园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且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风貌。</h5> <p class="ql-block">晚上在了能私房菜用餐,了能的意思是“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招牌烧鹅</p> <p class="ql-block">猪肚汤</p> <p class="ql-block">顺德的逢简水乡号称“小周庄”,早在西汉时期就有“逢村”存在,南宋时逐渐形成村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一站开平市,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