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月16日下午调休,看到天气晴朗,虽然有些雾霾,我还是去东湖转一转。图为梨园到楚风园的路上,道路两旁的池杉仍然是红色的,但是稀疏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骑上共享单车掠过湖光序曲,到达华侨城湿地,看到倒影很好看。</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骑行,东湖绿道一步一景,在湖山道左手边的湿地里,一群红嘴鸥在盘旋。</p> <p class="ql-block"> 到达前往鵝咏阳春和磨山北的岔路口,远眺东湖楚城和楚天台。</p> <p class="ql-block"> 很快来到楚城脚下,磨山楚城位于东湖磨山风景区内,建于1992年7月,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郢都纪南城城门的一个再现。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是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规模宏大,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是楚国历时最长的一座都城,先后经历过20代君王,历时411年,也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楚城门结合了楚人居高临水筑城的特点,依山傍水而建,包含了水门和陆门,反映了南方城池的特色。城门高23.4米,宽11米,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全长117米。城墙采用湖北大冶红砂石,题额“楚城”为甲骨文,由胡厚宣先生题写,“荆楚雄风”匾额由书法家李铎手书。磨山楚城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的入口。</p><p class="ql-block"> 磨山三面环水,是登高望远、乘舟游湖的好地方。磨山有丰富的植物栽培,以梅花、荷花、桂花最为著名。楚文化游览区以历史典籍和传说为依据,展现了楚国从建国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楚城集市、楚工艺品展览、楚文物展、楚民俗表演、楚乐编钟表演等活动,展示了楚国丰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楚天台: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内的标志性建筑,屹立于磨山第二主峰,仿古章华台形制而建,高35.26米,楼顶安置1.2米高铜凤一只,正面墙上镶有用600多块天然大理石拼成“楚天仙境丹凤朝阳”图案,为楚天一绝。整楼面积2260平方米,外五内六层,每天定时表演编钟乐舞,展出楚国出土的大批文物复仿制品。站在高高的楚天台上,可鸟瞰东湖全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采用之字行走法,很快登上楚天台。</p> <p class="ql-block"> 站在楚天台的二楼,极目远眺,整个东湖绿道尽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楚天台后接祝融观星台,祝融神像高5.6米,重6.8吨,铸铁所制。祝融相传为楚人先祖,是掌管火种的神,也被尊为“火神”。该雕塑在设计上采用了楚文化传统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正面是人化的祝融,左手持二十八星宿图纹,以示观星,右手持龟甲记载风向时运;背面为神性的祝融,大凤怒目鼓腹,似有旺盛的生殖力,图腾意味浓。祝融须、眉、双腿和胯下均是熊熊的火焰,表现他“火神”的另一面。整个作品气势磅礴,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下山步道,走向四通口~五棵松方向,</p> <p class="ql-block"> 通过林间探微,我走向空中楼阁——磨山树屋,</p> <p class="ql-block"> 木质楼梯的尽头是高约15米,共三层的树屋,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树屋,我称这里为“东湖秘境”。</p> <p class="ql-block"> 我走向“我的空中楼阁”,我记得我在中学阶段学过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当时很爱很爱那篇散文,渴望探寻属于我自己的空中楼阁。而磨山树屋恰好让我圆梦。</p> <p class="ql-block"> 树屋里的窗户是圆形的,每扇窗外都是风景,符合《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原文“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p> <p class="ql-block"> 在树屋这里逛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坐在树屋前,忽然闻到一股幽香,这股幽香正是我苦苦寻觅的腊梅花香。</p> <p class="ql-block"> 磨山上的腊梅又开了,去年同期,我也是在树屋附近寻到芳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p> <p class="ql-block"> 树屋往下走,可以看到离骚碑,该碑系红色岩石砌成,碑高14.8米,底座宽17米。刻录了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宏篇巨著。全诗共373句,2490字。碑文字体选用毛泽东同志1913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魏体手抄的《离骚》全诗摹刻,字体道劲隽逸,诗书双绝。</p><p class="ql-block"> 将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的《离骚》刻成离骚碑,不仅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东湖的热爱,而且,也衬托出东湖浓郁的楚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组雕塑是昭王尊孔,</p> <p class="ql-block"> “虎乳子文”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子文,原名斗谷于菟,是楚国著名的令尹(宰相),被老虎扶养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相传,子文的母亲是郧国国君的女儿,与楚国的斗伯比私通生下了他。由于身份特殊,子文出生后被遗弃在野外。一只母虎发现了他,并开始抚养他,因此他被称为“虎孩”。后来,郧国国君在打猎时发现了这个孩子,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他带回宫中抚养,并为他取名为子文。</p><p class="ql-block"> 子文长大后,成为楚国的令尹,以文武双全、治国安邦、清正廉洁而著称。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做出了重要贡献。子文三次当令尹,家里却没有存下一天余粮。他以百姓的利益为先,拒绝接受赏赐,认为做官应以百姓为重,子文的清廉和为民着想的品质也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雄楚编钟</p> <p class="ql-block"> 回到楚天台下,趁人不多,补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台下有一只猫咪,我学了“喵”一声,它回头看了一下我。</p> <p class="ql-block"> 走到磨山北码头附近,只见一排挺拔耸立的池杉林立在绿道两边,邻水之处倒影成双。</p> <p class="ql-block"> 再次骑上共享单车,到达沙滩浴场附近,天边的晚霞和东湖西岸的城市灯光秀相得益彰,如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夜色中的东湖绿道上仍然涌动慢跑者、骑行者、散步者,夜未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