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墨庄文化根脉,厚植黄梅文化底蕴

开心每一天A

<p class="ql-block">——记黄梅县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2024年年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月16号上午10点,黄梅县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墨庄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县博物馆三楼会议厅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墨庄研究会会长、秘书长、副会长和会员代表;有墨庄文化研究的资深专家学者和新秀;有特邀嘉宾;县文旅局石局长、县文物保护和发展中心夏主任、县政协老领导石国祥莅临大会;五祖镇文化站、江河村与会代表共三十多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会议由墨庄研究会秘书长金习全主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墨庄文化研究会会长石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祥会长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祥会长说,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4年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年会,这个会既是对我们研究会一年来工作的回顾,也是推动我们研究会2025年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会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 迢迢考研路 谜倒追究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前,我们这个研究会筹备组开始进行创意、构思、勾画、报批等筹备工作,在县文旅局领导亲自关心、县民政局领导严格要求、县博物馆领导精心指导和其他各方共同努力下,“黄梅县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最终宣告成立了!成立至今,我们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常运行了370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究会成立后,一批批专家、学者和热心墨庄历史文化研究的人们几上莲苞山,深入实地考察调研,用自己执着的热情,克服了严寒和酷暑,带着不解的问题,在书本 、在民间、在实地进行查找、寻访和探索,收获不蜚。至目前为止拍摄莲苞山各类图片四百八十多张,录制视频材料二百四十多分钟,重新发现有价值的文物九类。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掌握了许多难得的一手资料,为墨庄文化研究寻找到了许多理论支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纸笔千年能说话 两期会刊论理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后不久,我们《墨庄书院研究》试刊号就与大家见面了。试刊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品味纯正、雅俗有致。是《墨庄书院研究》会刊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倾注了主编、副主编的心血,体现了编委们认真、务事和奉献精神。这次,我们首期刊物《墨庄书院研究》又要与大家见面了。自《墨庄书院研究》发出征集稿件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稿件307件,通过编审们审阅最后共使用稿件131件,这两期刊物中,都有许多好的作品。杨天元先生的《墨庄公与墨庄书院》、石国祥先生的诗词《参拜莲包山墨庄书院》、石阳艳先生的《追魂》、金序前先生的《墨庄书院研究之我见》、黄仲华先生的《惊天大案来龙去脉》、商宏志先生的《黄梅历代科举人物名录》、周火雄先生的散文《墨庄书院》、洪新安先生的《做好遗址“表面”文章,传承古代书院文化》、梅杰先生的《王阳明与黄梅之缘》、桂林枫先生的《黄梅石姓三女杰》、 聂援朝先生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桂炎球先生的《莲苞尖揽胜》、曹锦军先生的《 白云深处寻墨庄》、陈愿球先生的《礼赞墨庄书院》、陈建国先生的《题墨庄书院》、石剑雄先生的《浅谈书院文化》、张虎先生的《黄梅明清园林佳作—墨庄》等作品读后余味不尽,反响强烈,让人从中品偿到历史文化的真谛,寻查到了墨庄书院梅源寺等文化遗址的足迹,也闻到了四百年间墨庄书院的墨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三、先祖遗产岂能断接 古为今用方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我们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架子塔建起来了,但今后的路怎么走?朝那个方向走?能走多远?新的一年我们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会将如何开展工作呢? 黄梅墨庄书院梅源寺遗址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多不被我们所了解且是很珍贵的遗存,我们要继续探寻、发现、发掘、保护和利用好。我们要继续深入实地考察,多到民间去收集资料。刊物只是研究会在社会层面进行文化传播的一个平台,如果没有实质内容支撑就属于纸上谈兵。特别是老一辈研究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的专业人士将渐渐离我们而去,探寻墨庄文化的根脉就更显得迫在眉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不久我们在梅源寺发现了梅源寺第六代先师墓,那么第五代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先师墓在那里?去年我在访问九十七岁宋福和大爷时,他说:梅源寺第一个大和尚墓是在莲苞山一个大石头上,安葬在大石头钻的洞穴里。他还说梅源寺上殿有八块石碑,其中一块是总碑,这八块碑记载了学堂湾即墨庄书院和梅源寺的来龙去脉,后来搞运动打庙就把碑埋在什么地方了,﹙这个我有录音录像为凭﹚。尤其是梅源寺地下四十八间古人修了四十年,到底是什么概念?里面是普通储藏室还是兵器库?甚至是皇宫?我们现在没有实物依据而不能定论。今天我们研究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不要让祖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断接,我们既要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又不能让它永远藏于地下不见天日。爱好旅游的人可能知道蕲春县鄂人谷3A级景区,还有与我们相邻的宿松县石莲洞4A级景区,其实他们与我们墨庄书院梅源寺文物景观和地下保藏相比只能算个皮毛,但他们保护、开发利用得很好,每天游客几十、几百、上千,我们墨庄书院梅源寺遗址能不能这样地保护和利用?我们能不能借鸡下蛋、引进人才、引进资源并立项做成黄梅文旅大品牌的旅游产业?为黄梅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利用进行有益有效的探索和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墨庄书院历史文化研究应该朝着实用价值方向去努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墨庄研究会财务负责人宛建新在会上介绍了研究会运行一年来的财务状况。</p> <p class="ql-block">县文旅局石局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局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首先对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墨庄文化研究是我县新时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产物,是落实习主席新时代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并就墨庄研究会后段的工作提出三条指导意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要广纳天下研究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在县省内外、国内外,把对此项研究有兴趣的、出了成果的专家学者和贤达,联系起来,让他们都参与进来,一定是大有好处的。要有大思路、大视野、大格局。黄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顺应县委的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墨庄文化研究,而要点面结合、全面铺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文化底蕴深厚,四大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应用为我们的墨庄文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我们拓展思路、探寻墨庄文化根脉,厚植黄梅文化底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墨庄文化研究会机构和会刊,都是墨庄文化重要的宣传平台,宣传工作要贯彻落实好习主席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抓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这也是落实习主席关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具体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把成果转化成产业、产品。要培养“名嘴”,讲好黄梅故事。开发好文创特有产品,实施数字化工程,通过技术支撑,逐步把研究资源、成果推出去,让其走向云端,传播到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把刊物办成名刊。要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创作名作。要把成果创作成为包括文章、剧目、电视及其他音像等优秀作品,借助多媒体进行宣传和展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局长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愿意为墨庄文化研究倾尽全力。</p> <p class="ql-block">王思成发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思成是我县民间公益组织“蓝天救援队”的领军人物,是爱心人士;他也是登山和探险爱好者。他对黄梅的山水了如指掌,对县志有记载的黄梅境内43处洞穴考察探险了39处,得到了很多启示、经验和教训。很多年前他就开始关注、探寻墨庄遗址,并实地考察不下十多次,特别是对其中的洞穴、古墓、碑刻及其他文物遗存都进行过试探、拍照和标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因此他在发言中,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思考和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想和研究者们搞清楚墨庄公为什么要建立书院?研究墨庄书院文化对当代有何教育、引导作用?成立墨庄研究会的社会功能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根据实地考察所得,明确告诉与会者们,墨庄书院和梅源寺是属于两个概念,不存在彼此包含和融合;光有文字记载而没有实地考察做支撑,是根本不可信的!他希望他本人能够在墨庄遗址研究考察时发挥引领性作用。建议成立“墨庄遗址堪察小组”(或考证小组),对遗址位置、分布、结构、文物遗存名称、数量、样貌及相互关联等等进行逐项考证,并形成记录。</p> <p class="ql-block">桂林风老先生在讲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桂林风老先生是黄梅文化的资深研究者,是著名的图书收藏家。他从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演变的历史角度出发,提出书院(包括墨庄书院)教育是实现文官政治的基础。进而认为,墨庄书院就是希望黄梅人读好书,有作为。所以,他强调我们研究历史文化,并不光是祭奠古人(故人),更是为了服务当今、服务大众。他希望墨庄研究既要注重物质形态包括文化遗迹的勘察,又要关注精神形态、精神体系建立;使其内涵得到加强,外延也随之拓展。他也希望我们在办好墨庄研究会和会刊时,立足民间资源,争取官方支持,邀请一些社会团体的关注和支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石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本次会议特邀嘉宾石阳艳讲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非常赞同王思成和桂林风两位会员代表和嘉宾的观点,认同墨庄书院和梅源寺是两处建筑。对墨庄文化的研究他有强烈的紧迫感,他无限感慨:老一辈比较专业的研究者只8人,现仅剩2人,而且这两位今天也都没有与会,皆因他们身体欠安,令人心里不安。也让我觉得墨庄文化研究急需多处人才、快出人才。探寻墨庄文化根脉更显得迫在眉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会长说,也因为如此,我对墨庄文化情有独钟,近几年,每年总要抽出一周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担着家谱、县志和字典爬上莲苞尖,吃住在墨庄遗址附近的老林场破旧的屋里,没有水、没有电,有时高温暑热,生活环境很不好,还要与体病抗争,但我能静下心,无怨无悔,甚至甘之如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要问为什么,我曾写过添授老祖墓挖掘、迁徙过程的报道《追魂》,添授老祖几代为官,他的墓葬里除了遗骸,别无他物。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是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身清白,永铭后世。这就是遗产,这就是我们的世代传承的家风,这就是永远立于书香门第的灵魂!因此,我坚信作为墨庄公的嫡孙,他的宝贵遗产也一定是他爷爷的遗产的遗存和发扬。我因此更坚信墨庄文化里会有比金子更贵重的遗存,值得我们研究、挖掘和传承。为此,我真诚的拜托各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感谢各位的光临!祝愿大家吉祥安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县政协原主席石国祥在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主席,满面笑容,神采奕奕,诗意开篇,热情洋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热心族事,热爱文化,热衷墨庄,欣闻年会召开自感“三喜临门”:一喜成立了墨庄文化研究会的机构;二喜邀请到了文人贤达;三喜出版了研究会会刊。他喜上眉梢、喜不自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希望书院文化研究会多加研究,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希望会刊越办越好,多出具有理论性、真实性、可读性的好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开心快乐身体好、安享吉祥幸福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与年会的嘉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习全秘书长小结会议。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会议!感恩领导和代表们的精彩演讲!祝愿大家身体安康、新年吉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良新编辑制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手机自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1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