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1920年7月23日至30日,15位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代表着全国50余位党员,汇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公馆内,召开了中共一大会议,那是改变中国也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而李公馆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这15位代表分别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李公馆的主人是李书城,他也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胞兄。</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30年沧桑巨变,我们是如何寻找到中共一大会址的呢?</p> <p class="ql-block">1950年初秋,在上海市委的一次会议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陈毅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诞生的,明年(195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因此陈毅建议将寻找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上海市委的一项政治任务来予以落实。</p><p class="ql-block">会议同意了陈毅同志的建议,将这项任务交给上海市委宣传部承办,同时,上海市委要求上海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合作,有中共一大会址的相关信息要及时通报给上海市委宣传部。</p><p class="ql-block">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姚溱,想到了一个34岁名叫沈之渝的年轻人,最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p><p class="ql-block">沈之渝,原名茹志成,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留校当助校,是画家刘海粟的门徒。但是战争的烽火,烧毁了他的理想,1940年,他参加了革命,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工作,后跟随陈毅,来到上海,当时是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的干部,对上海市很是熟悉。</p><p class="ql-block">那时对中共一大会址的信息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仅有的一点信息,就是在法租界内。可是法租界很大,洋泾浜以南,城隍庙以北,这一大片地儿都是法租界。如何在这一大片地儿里寻找到中共一大会址,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沈之渝不禁犯起难来。</p><p class="ql-block">就在沈之渝一筹莫展时,从上海市公安局传来了好消息。</p><p class="ql-block">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杨帆,原名石蕴华,早期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是名老革命。杨帆想起了上海市公安局侦察处的一位副科长,名叫周之友,觉得他可能知道一些情况,就将周之友叫过来询问。周之友是周佛海之子,周佛海是中共一大代表,周之友曾是地下党员,建国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p><p class="ql-block">周之友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其父周佛海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往矣集》,里面详细记述了自己参加中共一大的情形;二是其母杨淑慧(周佛海妻子)可能知道一些情况。上海市公安局将这两条线索反馈给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同时,鉴于当时杨淑慧还在监狱里,上海市公安局特地将杨慧淑慧从监狱里提(相当于现在的取保候审)出来,让她配合沈之渝,开展寻找中共一大会址工作。</p> <p class="ql-block">沈之渝得到上海市公安局的信息后,立即前往上海市图书馆,寻找周佛海的《往矣集》。由于周佛海是汉奸,其著作早被查禁,沈之渝手持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介绍信,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在一堆封存的书籍里,找到了满是灰尘的《往矣集》。</p><p class="ql-block">书中,周佛海明确写道:中共一大是在贝勒路李汉俊家召开的。寻找范围一下子由偌大的法租界缩小到贝勒路附近,沈之渝经过核查,贝勒路已改名为黄陂南路。但贝勒路北起延安东路,南至徐家汇路,好几千座房子,哪里好找,何况李汉俊1927年早已在汉口遇害,房屋早已易主,要找到一大会址依然不易。</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从监狱里被放了出来。沈之渝就带着杨淑慧沿着贝勒路来来回回地找着。</p><p class="ql-block">杨淑慧虽然曾去过李汉俊家几次,但30年过去了,世事沧桑,当年贝勒路周边都是菜地农田,现在全是房子,面目全非,往昔的影子都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而且上海弄堂里的房子,一排排都是石库门房子,一楼一底,犹如从同一个模子里浇出来的,很难分辨。沈子渝劝杨淑慧不要着急,慢慢找。就这样,一天,两天,......,杨淑慧在贝勒路来来回回地找着,诸多零碎的印象开始慢慢回忆起来。一天,她走到贝勒路与另一条路的交叉口,猛然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她向路人打听那条横马路的名字,原来是兴业路。</p><p class="ql-block">兴业路?她摇了摇头,她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她把自己的怀疑说给沈之渝听,沈之渝很快就核查到,兴业路原来叫望志路,1943年改为兴业路,和贝勒路同时改名的。这就对了,杨淑慧兴奋地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在贝勒路(黄陂南路)与望志路(兴业路)的交叉口,杨淑慧在一家横写着“恒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房子前站住了脚步,她觉得这座房子最像当年李汉俊家。不过,当年的房子是青砖中镶着红砖,如今却是白粉墙,白粉墙上面写着一个四块床板那么大的“酱”字。</p><p class="ql-block">沈之瑜立即前往那里调查。这是一家挂着“万象源”招牌的酱园,老板姓董,叫董正昌,卖酱油、酒、醋、盐之类,是个“老土地”。沈之渝听他娓娓道来,才理清了30个春秋的变幻:</p><p class="ql-block">原来,在1920年夏秋之际,一位姓陈的老太太出资在望志路上,建造了五幢房子,并成一排。这一排房子,自东向西,门牌分别为100号、102号、104号、106号、108号(改为兴业路时,门牌改为70号、72号、74号、76号、78号)。姓陈的老太太建造这五幢房子,不是给自己居住,而是出租,坐收租金。租下106号、108号两幢房子的,是一位姓李的先生。李先生把两幢房子的隔墙打通,变二为一。后来,李先生搬走了。1924年,董正昌把这五幢房子全部租下,进行大规模改建后,租给了亲戚居住,他成了二房东。后来,他的亲威在106号开了当铺。不久,又改开“恒昌福面坊”,外墙也被刷成了白色。如此这般,那一排房子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也难怪杨淑慧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才敢说那里有点相似。</p><p class="ql-block">沈之渝后来查实,董正昌所说的那位李先生,是李书城,李汉俊的胞兄。李书城当年的官儿可不小,他是孙中山的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参议。他当年租下那两栋房子居住,他的弟弟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归来,就住在他家。周佛海的《往矣集》中说,中共一大是在李汉俊家中召开的,其实是在李书城家中召开的。李公馆,望志路106号、108号(现兴业路76号、78号),很可能就是中共一大的会址。</p><p class="ql-block">一个重大的历史谜团,终于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沈之渝不禁长舒了一口气。</p><p class="ql-block">沈之渝、杨淑慧寻找到疑似中共一大会址的信息,报到上海市委后,上海市委很是谨慎,将兴业路76号、78号楼房拍成照片,委派上海市委宣传部干事王重光,于1951年5月赶赴北京,以求证实。照片送到了时任中宣部秘书长胡绳手上。两天后,胡绳告诉王重光,说毛泽东主席和董必武同志都看了照片,他们都说中共一大是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家中召开的,李书城现任农业部部长,让王重光去农业部找找李书城核实具体地址。</p><p class="ql-block">王重光就去农业部找到部长李书城,李书城回忆说,他家当时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108号,现在路名和门牌都改了,他也不清楚了。这样一来,就确认了,沈之渝、杨淑慧找到的兴业路76号、78号的那个地方,就是中共一大的会址。但毕竟中共一大会址的确认,事关重大,毛泽东主席又委派李达前往上海,实地察看。</p><p class="ql-block">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时任湖南大学校长。他曾和李汉俊一同筹备了中共一大,当然熟悉李汉俊家。李达来到上海,走进兴业路恒昌福面坊,他连连点头说,不错,这里就是汉俊的家。</p><p class="ql-block">李达的认可,自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于是,兴业路76号、78号,就这样被确认为中共一大会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理于甲辰腊月十七日晚</p><p class="ql-block"> 下一篇文章《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始末》。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