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鳽 沉稳的渔翁

廖洪

<p class="ql-block">  去年年底,有一只黑鳽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呆了一个多月,成了公园的网红鸟,吸引了不少观鸟者及拍鸟者。在它逗留的时间里,它几乎每天都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span>那个浅水鱼多的小塘里,与白鹭一起捕鱼,到下午4、5点钟飞走。开始这只<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鳽</span>不是很怕人,人在塘边走、拍照,它照样在塘里捕鱼。可有一天,一个小孩拿着射水枪对着它射,这下可把它吓坏了,立即飞走。此后几天里这只黑鳽飞来过,但非常警觉,没有多久,就再也没有见它回来了。可见,人为的干扰对生态的影响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  黑鳽(jiān) (英文名:Black Bittern,学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是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俗名:黑鳽鳽、乌鹭、黑长脚鹭鸶、黄颈黑鹭,通体近黑色,颈部两侧黄色。分布于热带亚洲,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向东延伸至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主要为留鸟,但部分北方种群会进行短途迁徙。</p><p class="ql-block"> 这只<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鳽只是近期发现,应该是迁徙而至。</span></p> <p class="ql-block">  黑鳽长58厘米,是Ixobrychus属中最大的鳽。上体均匀黑色,颈部两侧黄色,下体白色,布满深褐色条纹。幼鸟暗褐色而非黑色,特征与成鸟相似。雄鸟头部和颈后灰色,带有蓝紫色光泽,下巴、喉咙、前颈和上胸深棕色,夹杂黑白条纹,两侧有浅金黄色带。雌鸟较褐,对比度弱,喉部至胸部有黄色羽和白黑条纹。幼鸟变异性大,从赤褐色到深褐色,胸部黄色条纹,上体边缘浅色,面部绿褐色。</p> <p class="ql-block">  这只黑鳽先飞到树枝上,观察一下周围情况,觉得安全时就飞进鱼塘,有时它在鱼塘上转一下觉得安全就直接飞进鱼塘。飞进鱼塘后它慢慢走到相对隐秘处一动不动,待鱼从面前走过时,黑鳽立即出击,啄住鱼后,叼着鱼快速走到塘边的草丛处慢慢吃掉。吃完后又出来捉鱼,黑鳽除了吃鱼外,还捉蜻蜓吃。</p><p class="ql-block"> 栖息于森林和植被密集的淡水溪流、池塘、湖泊、红树林、Melaleuca沼泽,以及河流边缘、泻湖、潮汐溪流和泥滩。主要生活在低地,但也可在高达1200米的山区发现。夜行性,但在多云天气的白天也会觅食,主要捕食鱼类、蛙类、蜥蜴、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p> <p class="ql-block">  黑鳽繁殖季节随季风变化,筑巢于密集的芦苇、竹子或荆棘丛中,有时在树上,离水面1至15米。巢由枯枝和草茎搭建,直径230至350毫米,厚75毫米。每窝产卵3至5枚,平均大小41.6×31.4毫米。双亲共同孵卵,孵化期未知。雏鸟出生时覆盖白色绒毛,颈部和臀部微带淡棕色,眼睛起初黑色,后变为深棕色,虹膜、面部皮肤、腿和脚粉色至黑色。</p> <p class="ql-block">  黑鳽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和澳新界,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偶尔出现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