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沪行随拍【2】

蒹葭青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0.21周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2号线到科技博物馆站7号口出站,看见一边是浦东新区政府大楼,一边就是上海科技馆(正在整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博物馆东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0.23 周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体育博物馆(体育大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0.24 周四⛅️ 吴江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园“海上第一名园”。外滩是万国建筑博览馆,而张园是石库门建筑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882 年,无锡商人张叔和从英商手里买下了当时只有20多亩的园林,并将其改名为“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之后他又扩大园区,最大时的61.52亩,成为当时上海私家园林之最。张园在建造风格上仿照西方,以洋楼草坪、鲜花绿树为要素,盖起了一座西洋园林。张叔和将张园免费对国人开放,使其成为上海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上海滩许多的“第一次”在此发生,比如点亮了上海的第一盏电灯,放映了第一场电影,盖起了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举行了第一次自行车比赛等。这里还是上海“文明结婚”的发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由于众多新式娱乐场所兴起,张园的吸引力逐渐式微,被拍卖易主,成为地产商开发的对象,原有的建筑设施被拆除,并逐步建成了 28 条石库门弄堂供百姓居住,这些弄堂的建筑风格几乎囊括了上海里弄建筑的所有类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间房子的博物馆——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1年建造的西王花园公寓,是上海最早的花园里弄住宅,12幢花园洋房、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墙、红瓦坡屋顶、顶层为三角形双山墙,山墙断檐有卷涡状花饰。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就设在西王小区门口,原名西王家厍花园弄,由当时号称“中国哈同”“地皮大王”的商人程谨轩在1911年投资建造,是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式安妮女王风格建筑群,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0.29 周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优秀历史建筑:北京东路190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为信托大搂/上海信托公司。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18年建。以巴洛克式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1-1933:沙美大楼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美大楼建筑面积为3662平方米,是一幢高度23.85米,地上5层、局部6层的大楼,设计建成于1918-1921年。由通和洋行及买办应子云为法籍商人沙逊·所罗门·沙美设计,距今已近百年。建成时,大楼底层为银行,一、二层为开敞式大办公,三、四层为公寓套房,屋顶上设佣人房,并有朝向外滩的宽敞露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4-1950:信托大楼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4年上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为扩充业务从事改组,增资为国币一百万元,公司由宁波路73号迁入北京路190号即沙美大楼所在地,一直使用该楼直至建国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1-1998:多家公司合用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国以来,沙美大楼先后有多家单位进驻,楼上也有很多住户居住。著名的小提琴家俞丽拿也曾居住于此楼。1994年11月,上海市政府决定成立上海外滩房屋置换公司,加快推进外滩地区大楼置换。1998年,沙美大楼也进行了置换,原有住户和单位全部搬离,此后一直处于空置状态,直至2014年修缮设计启动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1年,经过七年的修缮,终于对外开放揭开了神秘的面纱。</span></p> <p class="ql-block">🔽南京东路690号上海时装商店。前身是先施百货公司。</p><p class="ql-block">1914年,在澳洲淘得第一桶金并在香港创办先施百货公司的广东华侨马应彪来到上海,开始筹建上海先施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大楼由马应彪委托英商雷士德的德和洋行进行设计,于1914年开始兴建,1917年10月20日建成并正式开张。大楼主要入口在南京路浙江路口,一至四层为商场,经营世界各地的百货,五层为办公区,六七层设先施游乐场,并利用屋顶建造以娱乐业为主的屋顶花园。同时,公司在整幢楼的北部设先施茶室,利用南部开设“东亚饭店”。另外,公司还设有保险部,独立经营人寿、水火保险及房地产业务。作为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和经营的现代化百货公司,先施公司一举成为当时上海名副其实的首家环球百货公司。</p><p class="ql-block">先施,由英文Sincere(诚实可靠)翻译过来,寓意先以诚实施诸于人。先施不仅在百货界开创了多个第一:</p><p class="ql-block">1、首个不议价的百货公司。</p><p class="ql-block">2、首个开发票,可凭发票退换货的公司。</p><p class="ql-block">3、首次引入了“环球百货”的概念。</p><p class="ql-block">4、首个让员工有周末休息的公司。</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8月23日,日机轰炸上海市区,一颗重磅炸弹投中了先施公司东南角,大楼东南大门及二三层楼部分建筑被炸毁,炸死炸伤职员、顾客和行人近千人,公司损失惨重。</p><p class="ql-block">1956年,先施公司公私合营,以后又改为上海服装公司。先施大楼的部分楼层,分别被东亚大酒家、黄浦区文化馆等单位使用。现在的先施大楼为上海时装商店和锦江之星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上海永安百货,永安百货简称永安,创办于1907年6月28日,是中国香港其中一家历史最悠久的连锁百货店,既是香港第二大华资百货公司,亦是早年上海南京路四大华资百货公司之一(当年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被合称为后四大公司)。</p><p class="ql-block"> 上海永安百货于民国七年(1918年)在南京路开业,由澳洲华侨郭氏家族(郭乐及其弟郭泉)创建,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百货商店之一,地处南京路635号。开业前为了营造先声夺人的效果,郭氏兄弟在报上连续发布了14天的“开业预告”,其中对公司的经营特色广泛宣传并宣布开业当天实行“超低价”促销。此外,郭氏兄弟还广发请帖,邀请沪上高官、名人和明星等在开幕当天前来捧场。在此造势下,永安公司开幕当天,前来参观或购货的各路人马简直人山人海,轰动一时。尽管采取了发放代价券进门的方法来限制人流,但商场门口还是大排长龙,挤得水泄不通。原本准备卖3个月的货品,在短短20天内即销售大半。永安公司大受欢迎的盛况,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旁边浙江路和湖北路之间的尖角地带(南京路627号)新建22层的永安新厦。</p><p class="ql-block"> 永安百货是20世纪初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市首批优秀近代保护建筑之一,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永安百货总面积约32000平方米,分五个楼面,沿南京路中央顶部有一座塔楼,名为“绮云阁”,是上海解放时南京路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 2004年,该大楼实施全面整修,恢复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历史原貌。</p><p class="ql-block"> 上海永安百货公司以其备货足、品种多、花色齐、式样新、质量上乘、信誉卓著,还有售货员训练有素,服务周到,有问必答的经营模式而在随后的日子里稳扎稳打,业务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新新公司现在的上海第一食品商店。</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先施百货、永安百货在上海南京路崛起并引领百货业潮流。而新新百货公司的诞生,与先施公司内部的争执有关。</p><p class="ql-block">当时,上海先施百货公司的创收效益高于香港总公司,但分配上却按照总公司会计制度综合计算,这引起了上海先施公司“监督”黄焕南、总经理刘锡基等人的不满,他们选择离开先施公司。然而,自立门户需要雄厚资金,他们看中的南京路紧挨先施公司的一块地皮属于哈同洋行,每年租金高达8万两银子,且期满后房屋还要收回。刘锡基与一些高级职员集资到50万元,但想开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仍远远不够。</p><p class="ql-block"> 后来,黄焕南的亲戚李敏周带来了转机。李敏周18岁时得到资助前往澳大利亚,他先在农场当小工,后经营伙食业务,并逐步将业务扩展至批发、进出口和地产生意等领域,积累了可观资金。得知黄焕南等人的计划后,他表示愿意合作。于是,黄焕南、刘锡基在沪集资,李敏周回澳大利亚筹集资本。最终,他们成功招足320万元股额,拿下了那块地皮。</p><p class="ql-block"> 1923年,由匈牙利建筑师鸿达设计、香港联益营造厂承建的新新百货公司大楼正式破土动工。1926年1月23日,新新百货公司开张。面对先施、永安的竞争,新新公司总经理刘锡基深知必须大胆超越。当时先施、永安经营环球百货,新新公司则反其道而行,将经营宗旨定位为推销国货精品,亮出倡用国货的旗号和万货大商场的牌子,它也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注册的大型百货公司。</p><p class="ql-block"> 新新百货在布局上汲取先施、永安的长处,外形和内部布局更美观合理。其底层是实用百货等商场;二楼为绸缎、时装等商场;三楼是钟表、照相机商场;六楼设新新游乐场,附设多家大小剧场、戏院、大型舞厅和音乐厅;七楼的新都饭店供应粤菜,还设有专卖西点及饮料的新新茶室,顾客可在此眺望街景。大楼后部还延伸到天津路,开设了新新旅馆、新新美发厅等。</p><p class="ql-block"> 此外,新新公司在上海首创夏季冷气开放先例,成为第一家装空调的百货商店。它还在六楼设立“玻璃电台”,日夜为公司及其商品做广告。通过这些举措,新新公司吸引了众多顾客,生意兴隆,在南京路站稳脚跟,与先施、永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p><p class="ql-block">不过,新新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首任总经理刘锡基积劳成疾去世后,接任的李敏周又遭公司警卫组副头目枪杀。李敏周的侄儿李泽接任总经理后,虽继续扩大业务,但在抗战爆发后投靠日本,发国难财。抗战胜利后,新新公司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南京东路636号沈大成,创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它最初并不是做糕团的,而是一家卖粥的,开在湖北路福州路口(现青莲阁处),到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老板沈阿金看到苏式糕团生意不错,就将粥店盘出去,在汉口路新开出了沈大成糕团店,店名的“沈”自然是老板沈阿金的姓氏,“大成”就是集点心与小吃之大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主营苏式面点、两面黄、蟹粉小笼和条头糕、双酿团、赤豆糕、金团、粢毛团、青团、重阳糕等苏式糕团。后来迁往南京路原宝大祥绸布庄处,不久因火灾又迁至广西路,民国后将店面搬到了现址南京东路636号,当时规模只有三开间底层,没有楼面。</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二楼的南国酒家因经营不善而歇业,盘给沈大成,使沈大成面积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1951年因市政拓宽马路人行道,沈大成的南、西两侧缩进2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87年11月停业拆建。经过一年多的建造,于1989年4月重新对外营业。</p> <p class="ql-block">🔽南京东路830号今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前身为大新公司,位于南京东路西端西藏路口,是南京路四大公司中最后开办的大型百货公司,由华侨蔡昌于1936年投资建成,由中国建筑师杨挺宝负责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历时两年建成,大楼受西方现代高层建筑的影响,线条清晰,色泽淡雅,平面为方型,是一幢完全不带西洋古典风格的十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体型简洁壮观,外立面除底层由黑色大理石做护壁外,其他全部用奶油色釉面砖贴面,底层与二层交接处用统长的水平遮阳板作立面的分隔处理,顶部装饰则带有中国民族特点,庄重华美。在沿南京路、六合路、西藏路建造三面环形的18扇大橱窗,格外耀眼。</p><p class="ql-block">大新公司商场面积达17800平方米,为四大公司之冠,特别的是在大楼底下建有大面积的地下室,开辟了大型地下商场,专售廉价商品,当时公共的地下室在上海还不多见,顿时成为上海滩别具风格的一景。它的铺面到四楼为商场,经营各种商品,四楼一角还专辟书画展览场地,室内柱子间距较大,因此铺面宽敞。内部装饰考究略胜永安一筹,商场地坪全用意大利云石铺砌,光可鉴人,最醒目的是一至三楼商场面对南京路大门处,装有两座轮带式电力自动扶梯,是国内首次采用的新型设备,周而复始的向各层楼面送客,每分钟行速90英尺,每小时可共4000人上下,凡是到南京路的人,大都不会放过机会来过把瘾,仅此一招,就招徕了大批客源。</p><p class="ql-block">大楼建有八座美国奥汀斯公司新式自平式快速电梯,从地下室可以迅速平稳的直升顶楼。五楼设大新舞厅、五层楼酒家,并在六楼至十楼设大型游乐场,有戏院、电影厅、茶室、游戏室、眺望亭和屋顶花园等,并配有以戏马台、凌云阁、藏春坞、银河桥、溪山小筑、万花棚等命名的“天台十六景”的精巧布置供游人观赏游艺。可同时供上万人参加游乐活动和登高览景。公司虽然设立最晚,但因与其他三座大型百货公司拉开了一些距离,又地处闹市中心,交通畅通,它的商场容积更大,尤其店方抓住了上海人喜欢猎奇新玩意和洋货的心理,千方百计组织货源,每天商品堆积如上,品种繁多,在游乐方面,更是别出心裁,比其他三家公司更具吸引力,因此拥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后来居上,生意兴隆,顾客每天都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0.29 周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衡山路811号百代小红楼,是百代公司旧址,小楼建于1921年,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九世纪末,法国人乐浜生(E.Labansat)在南洋桥(今上海西藏南路方浜路一带)设摊放唱谋生。靠着一张逗人发噱的唱片《洋人大笑》, 乐浜生竟得以发家致富, 并于1908年创立“柏德洋行”, 成为法国百代公司(Pathé Frères)的在华代理商。销售该公司出品的各式留声机、唱片、电影机械、影片等。柏德洋行,后更名为东方百代公司,1921年在这里建起了中国第一家唱片厂、第一座录音棚,是中国现代音乐发源地,这里见证了一首首时代经典歌曲的诞生以及中国流行音乐几十年的风雨浮沉,这里是中国唱片业的摇篮。1935年5月3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录,所以这里也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0.30 周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海路查公馆。1920年前,邱氏兄弟搬进了位于旧上海公共租界跑马场附近威海卫路的两幢带有欧式古堡气息的豪华楼房洋房,兄弟两人一人一幢。外界传说这两幢洋房,是邱氏兄弟发财后在1920年买地建造,但实际上这两幢洋房建于1907年,原本是邱家兄弟的德国洋行老板的私宅。巧合的是,原德国洋行老板也是两兄弟,也是一人一幢。一战暴发后,德国洋行老板回国,把两幢洋房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邱家两兄弟。现在被保留下来的这幢洋房,改名为查公馆并修旧如旧,但这房子原先没有电梯,现在安装了电梯。现在安装电梯的地方,原先是家中密室,就是家中金库,藏金银财宝和重要东西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0年,香港兴业集团创始人查济民先生出资,将这栋约3300吨的百年传奇建筑,历时13天完成了57米的平移之旅,同时还升高了0.4米。是上海滩第一例采用爬坡升高的建筑物,并经过大幅度修缮,才有了今天焕然一新的“查公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栋建筑的保留还要㥻谢一个人,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那年他来华访问到上海住在这楝楼过去是民立中学对面的四季宾馆,他从高楼窗口发现了这棟建筑,于是便信步下楼进去近距离观看这棟楼,久久不离去,等到他离沪时有关方面送了他一个非常精美的这栋楼的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0.30 周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京西路325号跑马总会大楼,建成于1933年,现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旧上海的跑马总会,见证上海的百年沉浮。上海跑马总会成立于1850年,由麟瑞、广隆等洋行的几名大班发起,跑马场前后经三次变迁,最终落脚在今人民广场、人民公园一带。是一栋有着大钟的褐色面砖与石块交砌而成的古典折衷主义风格大楼。1933年上海跑马总会拿出200万两银子,在跑马厅的西北角建造一幢大楼,成立高级俱乐部。曾经先后被称为跑马厅大楼、上海体育宫,1952年被用作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的馆址,1959年上海博物馆他迁,1997年上海图书馆撤出。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术馆由两百外东迁而来,落户于此。2018年3月26日,正式作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3 周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徐汇区蒲西路,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上海的“梵蒂冈”,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奉圣依纳爵•罗耀拉为主保,故又称“圣依纳爵堂”。</p><p class="ql-block">由建筑师陶特凡(W. M. Dowdall)设计,法国上海建筑公司先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始搭建工棚雕琢石柱。</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7月31日正式动工。</p><p class="ql-block">耗时四年建设,清宣统二年(1910年)10月22日举行落成典礼,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哥特复兴式。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仍奉圣依纳爵为主保圣人。老堂则划归圣依纳爵公学使用,改称圣母无原罪堂。</p><p class="ql-block">1994年,老堂和耶稣会会院合拆新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大楼——今圣爱大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3 周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气象博物馆,是徐家汇观象台旧址,由天主教耶稣会士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成立,同十二月开始观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幢三层罗马建筑,清水红砖、圆拱窗户,有贝克莱风向风速仪,则是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徐家汇观象台被国际天文协会确定为标准时计处,曾于1926年、1933年2次参加国际经度联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3 周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家汇书院的“光启之门”(3D打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9 周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西中路255号九江路168号,1898年建造。原名英国礼和洋行,最初由德国商人卡罗威治于1845 年在中国广东创立,随后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曾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安妮女王时期风格和巴洛克山花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9 周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圣三一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上海的一座教堂,俗称红礼拜堂。建筑为典型的19世纪中叶英国哥特复兴式风格。该教堂位于黄浦区,东面是江西中路,突面到九江路,南面到汉口路。这是一座专门为英国侨民服务的教堂,1847年建,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新教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邀请了英国专门做哥特式教堂建筑师乔治·斯科特设计,凯德纳具体落地设计。为了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在地基上打满了桩,据说有8000多根木桩 。1875年教堂升格为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于教堂左侧增建近50米高的钟楼,尖锥形钟塔比外滩海关大楼的钟楼要早了30多年,是当时是外滩沿线的制高点,原钟塔毁于文革(系套上绳索用卡车拉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里最大的一扇窗为“雷士德纪念窗”(最大的捐赠者),彩色玻璃的图案描绘的是圣经故事里有关捐赠、爱心方面的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沿革: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建成圣三一基督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圣三一基督教堂升格为安立甘北华(圣公会)教区的主教座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圣三一基督教堂东北侧增建一座方形平面、尖推形屋顶的哥特式钟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三年(1914年),圣三一基督教堂又安装了第一个、也是远东较大的电动鼓风的大型管风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5年后,大修圣三一基督教堂,恢复昔日的容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9 周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山东一路19号,汇中饭店大楼,建成于1908年。高六层,砖混结构。英国建筑师司各特设计,王发记营造广承建,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室内安装有上海第一台载人电梯,底层大厅柚木装修,楼梯及栏杆等处有精美木雕。1969年2月,第一次国际禁烟大会在汇中饭店举行。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此欢迎孙中山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8年,种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入驻和平饭店南楼,为其注入艺术活力,成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9 周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外滩源壹号即中山东一路33号,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官邸,坐落于外白渡桥边,上海开埠的源头,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也是唯一一处19世纪并拥有大片花园绿地的建筑。总领事馆始建于1849年,1870年遭火灾烧毁,1872年6月1日开始重建,1873年完工。总领事官邸建于188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21 周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皋兰路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上海仅存的两座东正教教堂之一,另一座即为新乐路上的东正教圣母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幢隐约在法国梧桐树下的白色俄式建筑,建成于1930年代,是上海俄侨自建的第一座教堂,距今已有90多年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整体为拜占庭建筑风,顶部正中间为一个圆顶造型,前、后、左、右则分别以多个大小、高低不等的圆尖顶式造型垂直而下,同时每一侧墙面上都有多个垂直拱窗、彩色玻璃.....显得庄严又肃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十年来,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做过办公楼、工厂、仓库,也变成过会所、法国餐厅......如今,教堂被改造为“思南书局诗歌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用45吨钢铁打造的教堂书店,共有1880余总书籍种类,数量达6300多册,汇集超过10个国家的诗歌书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21 周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正教圣母大教堂,徐汇区新乐路上的“洋葱头”。这里是一栋童话城堡般的建筑,它就是1933年建造的东正教圣母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1年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后,外籍东正教徒纷纷从全国集中到上海,并在上海建造了7座教堂。其中保存完好的,只有这座圣母大教堂,由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维克托尔(白俄)向东正教徒和白俄侨民集资兴建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乐路82号花园别墅建于1932年,法国建筑师拉法尔设计,是旧上海黄金荣,杜月笙(杜镛)和金迁荪等人合股成立的三鑫公司办公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9年后,由“华东交通部”入驻,1958年由改制后的“上海市交通运输局”使用,后为上海首席公馆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成为BASEMENTFG服装上海实体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