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2009年11月北京火车来回,黄山二日自助游。后山上前山下,雪后朦胧看雾凇,次日晴朗观日…(副本)

蔡桂培(老蓑笠翁)

<p class="ql-block">回忆2009年11月1日下午,我们老俩口(其实那时不算老,我才60多点,她快到60)在北京站坐上卧铺列车去黄山站。当天北京正下雪,在列车上看到从华北到华东沿途也都在下雪,心想此次登黄山会是什么感受呢?山上下雪吗?能顺利吗?列车过黄河跨长江,跑了一夜次日早上到达皖南黄山市(地级市)的黄山站(过去的屯溪站,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发展黄山旅游业,改屯溪市为黄山市)。</p> <p class="ql-block">这边也刚下过雪,天是阴沉沉的。坐公交车到黄山脚下的南大门,换乘景区车到云谷索道下站乘缆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借用此导览图展示我俩的黄山二日游(红色箭头大致显示我们的游览路线全程):①南大门景区车到云谷索道下站→乘缆车到索道上站→开始步行游览,始信峰……(见红色箭头)→当晚入住狮林大酒店→②清晨上清凉台观日出→回酒店退房→光明顶……迎客松(见红色箭头)→玉屏索道上站坐缆车到下站→慈光阁→景区车回到南大门。</p><p class="ql-block">我俩这样游属于是所谓的″后山上前山下"(逆时针方向),原图中黑色箭头显示的游览路线是属于"前山上后山下"(顺时针方向),与我俩的是相反的。游完后到至今我一直坚持认为后山上(云谷索道上)比前山上(玉屏索道上)要合理省力,为什么?看完我这篇游记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山上是那种弥漫着水雾又湿又冷的南方阴冷天,我们似乎是钻进了乌云里,朦朦胧胧望不到远方,但这也有种朦胧美,美得象一幅幅水墨国画。面对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多年前(″文革"前)读过吴祖光(说起吴祖光可能不太知道,说他的夫人当年评剧名角新凤霞认识的人就多了)写的游记《雾里峨眉》,又想起1985年8月我游峨眉山在洗象池那夜,清晨也是这样的一片朦胧,现在我眼前的就是″雾里黄山"。</p> <p class="ql-block">黑虎松</p> <p class="ql-block">夫妻松</p> <p class="ql-block">浓雾中几乎看不清始信峰三字</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黄山雾淞冰挂,这可不是随便能看到的,但我俩看到了,因为我俩赶巧撞上了难得的″坏天气"。</p> <p class="ql-block">这幅照片堪称经典(我自己认为)</p> <p class="ql-block">87版电视剧《红楼梦》片头出现的大石头就是这块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光明顶: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 1860米,是黄山的重要观景台之一,但浓雾让我俩只能看到这块碑,远方啥样都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当晚入住狮林大酒店,凌晨醒来起夜,探头看了一眼窗外,居然是满天星斗,不禁大喜:强劲的北风赶到了,将满天朦胧迷雾刮了个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兴奋的我俩随即洗漱一番,穿足衣服再套上客房配备的羽绒大衣,去酒店附近的清凉台观赏黄山日出之壮景。</p> <p class="ql-block">万里无云,霞光初起,与昨日的浓雾弥漫真是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朝霞下的黄山云海赫然在目,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一丝云彩都没有的纯粹旭日升起,顿时金色霞光映红了黄山。</p> <p class="ql-block">顿时想起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p> <p class="ql-block">猴子观海,黄山名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昨天的奇松冰挂雾淞,今晨的怪石云海日出,黄山的几大美景让我俩一趟就都看够了,老天真是给力!</p> <p class="ql-block">看了东方日出,转头往西,看到阴历十七的月亮还悬于西边天际。</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p> <p class="ql-block">黄山日出看完了,回到酒店退房走人。</p> <p class="ql-block">昨天与今天的黄山气象台景观(都是我拍的)对比,雾朦朦变湛蓝蓝,但好看的雾凇冰挂也变没了。(当然也不是全部消融,有不少还是倔犟的保留着未融化完,但估计挺不过中午,稍纵即逝)</p> <p class="ql-block">有名的″梦笔生花",配上右下角的冰挂雾淞,又成一幅堪称经典的照片(我自己认为的)。</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2001年(辛已年)4月游黄山题诗手迹</p> <p class="ql-block">灿烂阳光下的照片又是另一种风格,暖洋洋的感觉,与昨天形成强烈对比。</p> <p class="ql-block">黄山挑夫,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远眺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p> <p class="ql-block">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第一高峰,也是安徽省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远眺气象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过昨夜大北风一刮,再加今天灿烂阳光一晒,昨天我俩看到的满山雾淞冰挂现在才半天时间已消失殆尽,连地皮都是干的(升温迅速,脱去外套只穿毛衣了)。昨天下山的和今天上山的,都比不上我们这拨昨天上山今天下山的幸运儿,能同时看到稍纵即逝的冰雪美景和阳光普照的黄山,谢谢天公作美。</p> <p class="ql-block">嗨,哥们,你的手挡住镜头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对了,谢谢啦!</p> <p class="ql-block">石笋峰</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观景,我们″后山上"的游人开始逐步″前山下"了,顺着山路越走越低。</p><p class="ql-block">越走越低肯定比越走越高轻松舒服些。而从"前山上"的游人从玉屏索道上站开始徒步,基本上走的是往上登高的路,属于面壁仰攻,与我们顺势而下相比要累多了。</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我俩刚往下走过的夹在石缝里的″百步云梯",许多从玉屏索道上山的游人正在努力面壁登高往上爬。(今天天气晴朗,上山的比下山的多多了)</p> <p class="ql-block">以上三幅照片中(请放大照片看),红箭头就是″前山上"的游人看完迎客松景点后,正在努力往上爬的路线,而红箭头的路也是我俩刚走过的路,只是反方向朝下走(这三张照片是我下来后回头朝上拍的)。象我俩这些″前山下"的游人看完黄山顶众多景点(光明顶,莲花峰…)后,往山下走去看迎客松,再一路下坡,下到玉屏索道上站。</p><p class="ql-block">面对如此宏大宽阔还陡峭的黄山石壁,再放大照片看看其间石缝小道里渺小的一个个游人,你是愿意往下走还是愿意往上爬呢?孰易孰难?孰轻松孰费力?这就是我坚持推荐游黄山应″后山上",″前山下"的切身体会。(如果不准备游览大黄山无限风光在顶峰,只是到迎客松景点看看拍个照就原路下山,那倒是应该从前山上,因为离迎客松近)。</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鼎鼎大名的迎客松,黄山的″山徽",无可替代的黄山标签。</p> <p class="ql-block">到此,黄山算是来过了,游过了,可以去乘缆车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回望天都峰</p> <p class="ql-block">坐上玉屏索道的缆车去往山下,依依不舍回头再多看几眼给我们老俩口留下美好记忆的大黄山。</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我却是看了黄山就更想看其他的名山,这样才能眼见为实,才有资格评价,也更能欣赏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到目前(2025年)″五岳"我俩已经都去游览过了(都是我开车的自驾游):2005年去东岳泰山,2007年去西岳华山,2019年去中岳嵩山,2024年春节去北岳恒山和清明去南岳衡山。(其中游嵩山和游恒山可参看《美篇》我的相关游记)</p> <p class="ql-block">出了缆车,路过慈光阁,乘景区车回到昨天上午来过的南大门,在黄山脚下旅游小镇休息吃饭。想想我们订的合肥至北京的火车卧铺票是明天晚上的(此行来回卧铺票和黄山狮林大酒店住宿都是预先订好的,其它就是随机应变了),于是决定乘中巴去附近的皖南古村落宏村住宿游览,明天下午再乘大巴去合肥。</p> <p class="ql-block">天亮了,又是一个好晴天。</p> <p class="ql-block">在宏村吃过午饭,乘中巴回到黄山南大门,换乘大巴于夜晚到达合肥,再换乘火车在车上睡一觉,次日回到北京(那时还没有动车高铁),结束了我俩这次堪称完美的五天四夜黄山自助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