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薯与我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是吃红薯长大的,离开家乡前也曾种过红薯。即使上大学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四十多年来,父母在世时,每年红薯收获季节回家乡看望父母,父母都会给我准备一些新鲜红薯和红薯干带走;父母去世后我有事回家乡,亲戚朋友也会给我一些新鲜红薯或红薯干。前不久到老家,又有几位亲戚朋友给了我不少红薯和红薯干带回长沙,最近我还偶尔用电饼铛烤家乡带回的红薯吃,勾起了我对红薯的记忆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 红薯的学名是番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栽培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据考证,最早传进我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由于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可作优良的饲料,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大多数地区都普遍栽培,并成为我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番薯”中的“番”有“外来”之意,因其有红皮、白皮之分,才称为“白薯”“红薯”,又因块根埋于土中,形状如瓜,故称“地瓜”,后见其味甘甜,又名甘薯。在我的家乡,人们习惯称红薯。</p> <p class="ql-block"> 红薯从何时起在我的家乡冷水江种植,没有考证。从我记事起,红薯就是家乡的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很少有人用红薯当主粮了,种植比过去少了,但一直还有种植红薯的习惯,收获的红薯多用来做副食品,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上了年纪的人,都能说出一些与红薯有关的陈年旧事。而我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也几十年没种过红薯了,但对于红薯的往事记忆深刻,还能说起很多与红薯有关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位于雪峰山区,人多耕地少,水田更少,旱土占了耕地的很大部分。我青少年时期,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口粮依赖生产队耕地收获的粮食,不多的水田收获的稻谷远远不够社员们填饱肚子,还要靠旱土夏季种红薯冬季种小麦作为主要粮食。种红薯从春分前后开始育种苗到霜降前后收获红薯,要经过翻土、打薯窖子、插红薯苗、施肥、助草、翻红薯藤等多道工序,这些活我都干过不少。</p> <p class="ql-block"> 还是在读中小学期间,就利用放学和放假后的时间做了如翻红薯藤、剪红薯苗等很多种红薯的辅助性工作。那时生产队分给每户的粮食按人口和出工多少分配,而我家人口多劳动力少,主要靠父亲出工赚工分,分给我家的粮食远不能满足需要,还要靠父亲起早贪黑在生产队分给我家的自留地和父亲在屋后山坡上开垦的荒地上种红薯作为补充,小时候我就在读书后的空闲时间帮家里翻红薯藤。翻红薯藤是红薯苗插下去并施肥助草后,待红薯藤长到一定的长度,为不让红薯藤扒在土上到处生根结小红薯,需要隔一段时间将红薯藤朝一个方向翻动一次,下一次翻动时朝上一次相反的方向翻动,一个生长季一般要翻两三次,这样到挖红薯时也方便收割打捆红薯藤带回家作饲料。翻红薯藤需要弯腰,适合青少年在晴朗天气的早晚空闲时间进行。读中学后,除在家里的自留地里翻红薯藤、帮忙剪红薯苗插红薯苗、施肥除草和挖红薯外,节假日有时还在生产队出工干种红薯的活。剪红薯苗和插红薯苗是一个季节性时间性很强的农活,一般在芒种前后的雨天全家动员抓紧时间进行。这时需要有人将已育好的红薯秧苗从地里割回来,然后及时将红薯秧苗按二节或三节一根剪断并打捆,再及时拿到早已翻耕并打好窖子的红薯地里插上,只有这样成活率才高。</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务农的那些年,种红薯的活更是不在话下。种红薯最辛苦的是翻土插红薯苗和挖红薯,这两个时节是一年四季所有农活中除水稻双抢外最忙最紧张的时节。在人民公社时期,我的家乡旱土最主要的作物是红薯和小麦,小麦收割了接着种红薯,红薯挖了接着种小麦。在小满芒种季节,小麦收割后要及时翻土并打好插红薯的窖子,并趁雨天及时将红薯苗插上去,季节性强,时间紧任务重。红薯挖早了或晚了都不耐收藏,必须在霜降前后及时挖回来,因红薯的易腐烂不便收藏等特性,生产队集体挖的红薯必须边挖边就地及时分配给社员,我作为生产队会计还必须负责红薯的分配计账。我所在的生产队的旱土,有些分布在离家几里外的山头,有时要到深更半夜才能把生产队分给的红薯挑回家。这些经历几十年后的今天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人们很少把红薯作为主粮,而是把吃红薯作为调剂饮食改善生活的副食品。而在我青少年时期,红薯是我主粮的重要部分,很少能吃到一顿纯大米饭,更多的是新鲜红薯切成粒状或干红薯米拌稻米煮饭,其中稻米少而红薯米多,甚至长时间吃煮红薯或蒸红薯当饭。那时能吃到一顿大米饭感觉是一种很幸福的生活。相对于干红薯米饭而言,新鲜红薯拌稻米煮饭气味好闻些,口感好些。但新鲜红薯不耐长久收藏,容易腐烂,到来年春季即使没腐烂,也会开始发芽而空心。为解决春夏季节没有新鲜红薯吃饿肚子,人们在红薯收获季节将新鲜红薯洗净切成米粒状晒干收藏,在来年的春夏季节食用。那时我奶奶和母亲每年都会在红薯收获季节晒些干红薯米收藏,在来年青黄不接时煮干红薯米饭我们填饱肚子。干红薯米煮饭气味和口感差,至今对吃红薯米饭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期对红薯也不都是坏印象,红薯制作的红薯粉丝、红薯片、红薯糖是我当时不可多得的好东西。</p> <p class="ql-block"> 红薯含淀粉多,红薯磨碎后过滤出来的淀粉制作的红薯粉丝,是当时我家过年的重要年货。奶奶和母亲将差一些不宜食用的红薯,剁碎后拌猪草煮熟用来催肥过年猪,煮前滤出剁碎的红薯中的部分淀粉积累起来,找人加工制成红薯粉丝。即使自家淀粉制作的红薯粉丝不够,也会在春节前设法买些红薯粉丝过年吃。那时物资匮乏,而红薯的根、茎、叶是优良饲料,特别是红薯是喂猪长膘的好东西,一般情况下每家每户都会用红薯藤和红薯等作饲料干方百计喂头猪杀了过年,部分用来制作过年腊肉,部分换钱购置日用品和其他年货,猪肚子里的板油和肥肉用来解决下一年的食用油。即使没杀猪,无论如何也会准备几块腊肉过年。家乡的风俗,过年了,要用腊猪肉煮年干肉吃,煮出的腊肉汤既香又含油,是制作红薯粉丝合莱的最佳汤料,父亲会用腊肉汤煮红薯粉丝加干豆角、黄花菜、白莱杆等,制成一大沙锅汤鲜味美的红薯粉丝合莱,能吃上几天。春节来了客人,从沙锅里淘一碗出来,加热后就是一道好菜。红薯粉丝合菜是青少年时期不可多得的食品,我对此印象很好,青少年时期家乡的这个风俗,我一直保持,现在每逢过春节,我都制作腊肉汤煮红薯粉丝合菜。</p> <p class="ql-block"> 从地里挖回来的红薯大多储存在住房内挖的地窖里,上面铺上木板行走。红薯如果不进地窖收藏,放在干燥透风的地方红薯中的淀粉会慢慢转化为糖份,蒸或烤时还会有糖水渗出,这种红薯吃起来口感好些。因此人们有时特意将一蔸蔸红薯挂到梁上或墙上,让其淀粉尽快尽可能多的转化成糖份,我家也如此。但放久了也容易冻坏腐烂。我青少年时期家乡冬季普遍在地灶上烧煤火煮饭菜和取暖,人们喜欢在火空闲时间用铁筛子在煤火上烤红薯或烘干红薯片。我家里就有父亲自己用铁丝制成的方格烤筛,用来在煤火上烤红薯,这种烤红薯剥掉表皮里面金黄油亮,香气扑鼻,吃起来既柔软又香甜可口,是我比较喜欢的红薯食品。而且这种烤红薯方便携带,常带着上山劳动时充饥,有时我早晨看牛挑煤耽误了时间,常拿个烤红薯当早餐边吃边走赶时间去上学。</p> <p class="ql-block"> 这种淀粉转化成糖份多的红薯拿来蒸时,常有较多的糖份渗出顺锅内蒸汽水流入锅底水中。我奶奶和母亲将蒸红薯后锅底含有较多糖份的余水收集起来,经沉淀将杂质分离出来后的干净糖水再放回祸中,在火上熬干其中水份,就成了软软的黄黄的晶莹剔透的红薯糖。那时家里很少有糖果吃,这种红薯糖是我小时候最喜爱吃的甜品,也是用来制作春节期间招待客人的裹糖薯条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 那时整个社会物质匮乏,而且家里经济条件差,很少有钱买糖果副食品,爷爷奶奶子女多,父母亲好客,家里春节期间客人多,用来招待客人的主要是自家地里产的葵花籽和花生之类的土特产,而奶奶和母亲用红薯制成的裹了红薯糖的红薯片也是重要的待客品,并是春节期间打发串门拜年的邻里小朋友的常用品,我也很喜欢吃这种红薯片,它是我们这一代人当年最重要的零食。其做法是用含糖份多的红薯洗干净,讲究点的还削掉皮,然后切成片状,放蒸锅中蒸熟,再晒干或火上烘干后,放入桐油沙子锅中炒香炒脆炒膨胀,再将早已准备好的红薯糖放入炒菜锅中,加少量水,加热成糊状物,然后放入炒好了的红薯片,用锅铲翻动,使红薯片均匀裹上红薯糖,再撒上炒香了的芝麻,就成了酥脆香甜可口的红薯片,家乡俗称“薯麻条”。这种裹了糖的炒红薯条在空气中放久了容易受潮变质,吃起来口感变差。那时的农村很少有密封的容器,为较长时间保存易受潮的食品,人们常在口小肚大的大坛子底放上生石灰,生石灰上放纸片等隔层,然后上面储存易受潮的红薯片等食品,再封好坛子口,隔段时间换一次的生石灰能吸收坛子内的水份,坛子内储存的食品就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不会受潮变质。我奶奶和母亲就经常备有一两个这样的坛子在春节前后储存易受潮变质的炒红薯片,当然平时也储存其他易受潮变质的食品。我嘴馋的时候,偷偷从坛子里拿几块嚼嚼解馋。</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生活在充满变化的时代,物质生活水平在迅速提高。父亲在屋后山坡上开垦的种红薯让我们饱肚子的耕地早已荒芜,今天家乡的人们不但很少把红薯作为主粮,而且春节用来招待客人的自制薯麻条早已被商店购买的水果、糖果等副食品取代,早已没人用蒸红薯的锅底水来熬制红薯糖了。曾经在我生活中作为主粮的红薯,早已在我的生活中失去了它曾有的地位,但我对红薯的感情,没有因时间的流失而流失。奶奶和父亲虽已逝去数十年,母亲也已离开我十余年了,但他们曾为我的成长而围绕红薯的种植和加工花费的心血,我一直铭记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