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享乐思潮涌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实现了几十年的和平,因此享乐思潮开始在宋朝君臣间流行。上自天子,下至县官,都是挥霍无度。朝廷的庞大开支,造成宋朝财政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宋朝开国以来,由于不抑制兼并,大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竞相兼并土地,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的严重局面,使得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在宋朝实施重文轻武、防范武将政策的同时,少数民族政权的实力却在不断增强,外部的军事威胁一直没有解除,军费开支始终是宋朝的沉重负担。宋朝看似繁荣的表象背后则是危机重重。</span></p> <p class="ql-block">兵越来越多,军费开支大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唐代相比,北宋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了,但是军队和官吏以及皇家的开支费用更多,岁币也是沉重的负担,宋朝的财政由此出现了严重的亏空。根据《文献通考》的记载,1065年宋朝的财政超支一千五百多万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首先是军费庞大,这还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赵匡胤在实行以文制武、裁抑武将政策的同时,创设了养兵制度。赵匡胤认为,遇到灾荒年景,将饥民招募为兵,可以避免饥民作乱;而正常年份,即便有军队作乱,百姓也不会参加。但这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军队所资皆取之于农,农民负担沉重,一有饥荒,贫民衣食无寄,政府不能救济,又只好将之纳入军中。这种军队战斗力极差,战斗力越差就越需要数量,数量越多则战斗力越差,出现了难以根治的怪圈。就这样,宋朝的军队由开国之初的三十多万变成了后来的八十万禁军。宋神宗时有人估计,当时朝廷财政收入的大约六分之五都花在军队上面。虽然有所夸张,但也说明军费所占比例之高。</span></p> <p class="ql-block">官员中拿钱不做事的冗官达百分之七八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外,花在官员上面的开销也不可忽视。赵匡胤时期设计的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与科举、恩萌、荐举登选官制度结合起来以后,演变出为数众多的冗官。当时有官有职而没有差遣的人都要领取俸禄,这些可有可无的冗官占到了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每年需要支出的俸禄大约在一千二百万贯钱。这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这么多的官员不但没有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反而相互推诿,以致国事糜烂。宋太宗赵光义统治期间,开封仓库中堆积的雨衣和帐篷有数万件破损,却无人负责。对朝廷的财政危机,大臣们都束手无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