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闻盈川,是在唐诗、宋诗的悠悠墨香里。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为这方土地增添了雄浑;杨万里诗中“两岸渔樵稍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的景致,引人遐想。然而,直至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才惊觉那穿越千年的古风,正轻柔地拂过盈川古韵流淌的街巷,萦绕在令人难忘的岁月长歌之中 。</p> <p class="ql-block"> 盈川因水得名、因水而兴。盈川原称刑溪,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时任信安县(今衢州)县令留异,因不喜“刑”字的肃杀之气,遂将刑溪改名为盈川。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析龙丘置盈川县,盈川潭成浙西繁华良港。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盈川又并入信安(衢州)。虽行政区划变迁,但盈川之名千年未改 。</p> <p class="ql-block"> 踏入盈川,首先撞入眼帘的便是杨炯祠。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是盈川首任县令。祠前牌坊沧桑,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低声呢喃着往昔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迈进祠内,堂中杨炯的塑像目光炯炯,既透着威严肃穆的气场,又散发着文人特有的风骨。祠内的碑刻与文字,记载着他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为官岁月。在盈川,他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化作了一种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杨炯祠的东边,是新建的杨炯纪念馆,它已然成为盈川的地标性建筑。场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借助数字化手段,图文並茂生动鲜活地展示杨炯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盈川任上勤廉为民的感人故事;二层则主要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和学习培训场所,传承着杨炯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 。</p> <p class="ql-block"> 杨炯,是陕西华阴人,生于公元650年农历四月二十日。他自幼聪慧,7岁能诗,9岁被推举为神童 ,10岁进入弘文馆(京城王公贵胄子弟读书之所)深造;26岁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31岁时,因宰相薛元超的推荐,成为崇文馆学士,教授众皇子读书,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等皆曾受教于他。</p> <p class="ql-block"> 公元692年,42岁的杨炯迎来人生转折。武则天在浙西析龙丘置盈川县(县城在今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并派魏元忠向杨炯传旨,让他南下盈川任县令,惩治当地强盗,发展经济。杨炯从中央官员到地方县令,这一巨大的落差令京城同僚们难以置信,然而杨炯却大笑道:“我早已经将功名看淡。无论官大官小,我都乐意去做,都是为了百姓嘛!”</p> <p class="ql-block"> 这年七月的盂兰节,杨炯向武则天呈上才华横溢的《盂兰盆赋》,随后辞别亲朋好友,带着一马一仆,踏上了千里赴盈川的征途。历经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跨越万水千山的阻隔,于农历八月二十日,乘船抵达江南的盈川小县。</p> <p class="ql-block"> 在盈川任职期间,杨炯勤政爱民,惩治强盗,严惩贪官污吏,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精心设计并建造了“双盈堰”“九龙塘”等水利工程,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他重视教育,培育了一大批人才;他还带领人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生态环境 。</p> <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弄人。公元695年夏,盈川遭遇罕见旱灾,久旱无雨,田地龟裂,池塘干涸,庄稼颗粒无收。面对如此惨状,爱民如子的杨炯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开仓赈灾,甚至动用国库军粮开办粥厂,只为救济灾民。他坚定地说:“为救百姓获罪,吾心甘情愿!”</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盈川,百姓饥荒交迫、饿殍遍野,面对如此惨状,杨炯痛不欲生,对天长叹:“苍天啊!为何掣肘于我?我无能解民于倒悬,愧对盈川父老!”最终,他为求雨不惜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职 。</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杨炯的精诚感动了天地,忠义感化了神明。当晚天降大雨,缓解了饥荒。女皇武则天得知杨炯的悲壮之举后,亲手题写“其死可悯,其志可嘉”八个大字,并特此敕建城隍庙,封杨炯为城隍神。</p> <p class="ql-block"> 百姓感其恩德,建祠奉祀。杨炯祠被称为“城隍庙”。如今,杨炯祠保存较好,建筑古朴宽敞,雕刻精细。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盈川及附近的人们都会举行“杨炯出巡”祭祀活动,以此纪念这位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好县令 。</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初唐四杰之一杨炯,这里的百姓守护了一千多年。“杨炯出巡”这一祭祀仪式在当地群众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种独特的信仰,就全国范围而言,针对特定人物的祭祀仪式绝无仅有,独树一帜。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城隍祭祀活动之一,在2007年,“杨炯出巡”已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杨炯 祭祀仪式壮严隆重,人们抬着杨炯塑像,摆出仪仗,宣读祭文、朗诵诗文、先锋起驾、大锣开道。</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杨炯出巡非遗传承人高其荣的“起轿”令下,50多名身着祭祀服装,手擎“肃静”“回避”“七品”“正堂”四块木牌及各色长柄兵器的仪仗队迈出了祠堂,浩浩荡荡地出发。祭祀仪式原生态,规格化,他们沿着杨炯当年出巡的路线,途经盈川、山外、乌龟村、大山等28个自然村,68庄。</p> <p class="ql-block"> 走在初唐风情街,宽阔平整的街道每一步都能踏出历史韵律。两旁淡黄色墙衬托青黛色瓦的老屋鳞次栉比,朱颜虽改仍显昔日繁华。偶遇老人在门口晒太阳,他们用方言讲述着盈川的故事,仿佛目睹杨炯开渠筑堰穿梭于田间地头忙碌身影。</p> <p class="ql-block"> 高家葱花馒头为当地美食之一,店家打出“被唐诗蒸出来的馒头”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行至盈川潭畔,只见水面波光粼粼,潭水清澈幽深,仿佛一面镜子,能倒映出千年前的月影,此地谓之“明月满川”也是盈川古码头。古代,它是钱塘江上游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通往衢州、金华、杭州的重要津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士泛舟盈川、停泊于此。</p> <p class="ql-block"> 公元692年秋天,首任县令杨炯从洛阳来盈川赴任时,便是乘水路到盈川古码头登岸的;公元1129年,孔子第48代世孙孔端友南渡衢州,也经过盈川古码头;南宋诗人杨万里见盈川绿水青山,有感而发,即兴作诗《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明朝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到此一游,目睹风帆点点,江水滔滔,见证盈川景色的秀美与码头的繁华 。</p> <p class="ql-block"> 南宋诗人杨万里到盈川即兴作诗《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的目光又被盈川新八景之一的悬萝瀑布所吸引。瀑布横跨40米,垂直水面15米。</p><p class="ql-block"> “悬萝瀑布”之名取自杨炯《和刘恃郎入隆唐观》诗:“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虽为人工建造之瀑布,但它与唐诗中的意境相应和。在这碧水蓝天相接、山水交融之处,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诗意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让人不禁想静坐在潭边,与天地对饮,和山水共吟 。</p> <p class="ql-block">图为盈川古渡口</p> <p class="ql-block">图为盈川古码头</p> <p class="ql-block"> 鸟巢木屋是盈川高端特色民宿。这里风景迷人,宽阔的江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情格外舒畅。游客住木屋、赏江景、听江风,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独有的静谧,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盈川景区有共享餐厅、汉服体验馆,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和衢州特色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在此穿上唐装,不仅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能带来身份体验的转换,增添一份古雅的情趣,深受人们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盈川北面曾有杨炯从黄山带来的松树,经当地百姓精心培育,松树开花结果,再播松子育新苗,久而久之,漫山遍野都长满了茂盛的松树。奇怪的是,此后无论刮东北风还是西北风,所有松针都仿佛有灵性,纷纷飞向杨炯的衣冠冢,此景为“唐松悼杨”,系盈川八景之一。只可惜,这片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松树,后来被清朝军官黄九皋私自砍伐,卖于木材商贩 。</p> <p class="ql-block"> 与我同行的校友刘孟冬正在拜访盈川村民。</p> <p class="ql-block"> 盈川,你以千年的底蕴,温柔地拥抱每一位过客。当我离去时,你的模样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间,化作我心中一抹永不褪色的乡愁。我期待着再次归来,续写与你的缘分 。</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敬请评论。</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江国华</p><p class="ql-block">文字编写:江国华</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江国华</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6日于浙江衢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