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史馆馆员、书法家张楚善<h3> 文史馆馆员是由政府聘任的具有相当学术造诣和文史、艺术成就,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的人士。把座落在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包含在内,满打满算,芜湖已故和健在的省文史馆馆员就十来人。虽然官方对每位馆员的生平事迹都有简介,但从非官方的角度下笔,则是一个更加丰满的故事。 </h3></br> 曾经想为每一位在芜湖生活和工作的省文史馆馆员写篇小传,一直没动笔。<br></br> 前不久,书画鉴藏家王永林先生为省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黄叶村先生(1911—1987)编著的《黄叶村年谱》正式出版,重新勾起我为另一位省文史馆馆员张楚善先生写个小传的冲动。<h3> 张楚善(1913—1999),字俊宝,中国书协、安徽省书协会员,马鞍山市书协顾问,马鞍山市当涂县人。之所以写张楚善,一是因为解放前他曾在芜湖工作过,那是他书法人生中一段十分重要的经历,他有20多位后人现在都生活、工作在芜湖;二是因为一种巧缘——馆员黄叶村先生的长女黄道玉和馆员张楚善先生的次子张秀出与我都是芜湖九三学社社员,最初还在同一个小组。</h3></br><h3> <h3>张楚善次子张秀出(左)与黄叶村长女黄道玉(中)在庆祝九三学社成立72周年(芜湖)报告会上合影<br></br></h3></br><h3> 1913年,张楚善出生于安徽当涂县,6岁入私塾,16岁考入当涂中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到一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抗战前夕,到芜湖县供销社供职。<br></br>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底,芜湖沦陷。1938年5月,日军主持成立“自治会”,请出曾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两次出任过芜湖县长的朱绣封任会长,1939年1月,撤销“自治会”,成立伪芜湖县公署,委任朱绣封为知事(县长),因朱绣封保护民众利益,三个月后即被解职。 朱绣封喜欢书法,尤精于魏碑,解职后以卖字为生。张楚善也喜欢书法,慕其名,曾登门拜访,朱绣封的魏碑对张楚善影响很大,以至后来成为他最欣赏最喜爱的三位书法家之一,另两位分别是中国近代书法大师沈尹默和擅长行书的姜言仁老先生。<br></br> 抗战结束前,张楚善由芜湖供销社调当涂供销社,之后,重操教书先生旧业,先是在当涂马驿街一大草房里教私塾,接着在当涂城关关帝庙小学任教、当校长。抗战胜利后,到当涂县政府城市建设科任指导员。</h3></br><h3>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当涂一个反革命组织给张楚善一份《委任状》,任命为中校某职,被张楚善拒收退回,但因没及时举报,被判刑6个月,出狱后,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不安排工作,实行管制,不得外出。为了生存,不得不靠烧老虎灶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下姑溪河挑水,来回五、六百米,还要爬过坡度45度、长30多米的河沿,从最初只能挑半桶四五十斤,到满满一担一百二十余斤,两口大水缸,灌满为止,得三、四十担水,苦不堪言。但即便如此,张楚善仍坚持每天练字,用一杯水,滴上几滴墨汁,在旧废报纸上写,还带着五六岁的孙子张旭用斗笔沾水在马路上写大字,引来众多路人住足围观,拍手叫绝。次子张秀出1958年在芜湖电校上学,暑假回当涂,张楚善要他练毛笔字,许诺练好了买一台收音机奖励他,后来果然花65元给他买了一台五灯收音机(装有5个晶体管的收音机),那时的65元可以维持他一家八口两三个月的生活,靠烧老虎卖水,一个季度也嫌不了这么钱,可见张楚善对书法情有独钟到了什么程度。张楚善的书法执念,后来在其长子张莹和外孙女陈益艳身上得到了很好传承——张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为省书协会员,陈益艳1987年获省书法大赛儿童一等奖。</h3></br><h3> 1979年,张楚善获得评反,摘去戴了三十年的“历史反革命份子”帽子,虽没安排工作,但有了人身自由,他终于拆掉老虎灶,开办起“墨香阁书画店”,当涂全县农村家家户户悬挂的中堂对联,几乎全部为他所书,四乡八镇,远近闻名。1997年,张楚善离世前两年,将“墨香阁书画店交由其长子、早年毕业于芜湖师范学校、后来任过小学校长的张莹操持,并取张莹的“莹”字和张楚善原名张俊宝中的“宝”字,将“墨香阁”改为“莹宝斋”,按当涂话发音,“莹宝斋”与“荣宝斋”谐音。<br></br></h3></br> <h3>张楚善长子、省书协会员张莹</h3></br><h3><br></br> 1982年,因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张楚善被安徽省政府聘为文史馆馆员,享受省政府津贴。书法大师钱松嵒评论张楚善的魏书和行书是:“魏书功底深厚,笔力雄健,气势开豁;行书既古朴苍劲,又如行云流水。”书法大师林散之评论张楚善的小楷是:“秀丽俊逸,工整精细,难能可贵。”著名美学家郭因在《美,终将征服人》一文中写道:“我还从楚善先生这里看到了另一个季遐年,那个被吴敬梓热情讴歌过的平民书法家,然而,张楚善和季遐年不同而且倍加可贵的是,他处于逆境时,靠自己努力过活,成名前后又都比季遐年随和与通达,他一生远离尘嚣,醉心书法,粗衣素食,淡泊名利。”<br></br></h3></br> <h3>被书画鉴藏家王永林称作的“当涂书画三老”——张楚善(左)、朱月湖(中)、迟明(右)</h3></br> <p class="ql-block">张楚善在世时,省文史馆每年都登门慰问,这是萧龙士儿子萧承震登门慰问时,当场画了一幅兰竹图送给张秀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一、口述资料提供者:张楚善次子张秀出。二、主要参考文献:1、朱鼎元:《朱绣封略记》(《芜湖文史资料3》第020篇)2、《芜湖市地方志》(上)3、《当涂县志》;优酷《张楚善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4、《芜湖市通史》(古近代部分)</p><p class="ql-block">2024.9.30, 安徽芜湖 左岸</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DxvgyjXmz9JwCnmCu0xaw"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