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水玉女泉

润色光影

<p class="ql-block"> 文/泊 心 图/南 洋</p> <p class="ql-block">  城西山脚下有泉,名玉女泉。清水从石缝中流出,顺二尺多高的石壁缓缓流入直径一尺左右的石窝中,石窝被舀水的马勺磨的光滑圆润,水注满后,宛若满月般的妩媚。此泉遇旱不干、逢涝不溢,水稀缺且质优,用泉水蒸煮的食物分外好吃,尤其熬的粥、煮的茶入口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相传康熙微服之时,身边专门有勘验水质的大臣,以银升测量,水质量愈轻则品质愈好,玉女泉排名第三。古时泉边杨柳挺拔,枝叶茂盛,“玉女泉垂杨”曾是鄜州(今富县)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玉女泉的脚下是我家的老屋,泉水滋养了我家几代人。以前自来水没通的时候,西山脚下的人都在玉女泉挑水。石窝里的一窝水要5分钟才能流满,流满后刚好能舀一桶。人们常常要排队守候,才能挑到水。平日里,人们要提前将桶放在泉边,等先来的人都把水舀满了,才将自家的桶放在圆坑旁,被桶磨出深深印痕的石阶上,一勺一勺的舀水。</p> <p class="ql-block">  冬天的泉边是聚集人们最多的地方,尤其春节前夕,等水的桶排起长龙,直到坡下住户的门前。要守水的人,担来的空桶排好位置,算好时间,便干另外的事去了,到时再来。在场的人,会不时的把所有的桶朝前挪挪。如今想想我的识数教学,就是通过数桶启蒙的。春节前,女人们在家里,蒸馍、扫屋、贴窗花,男人们劳碌了一年,会趁着等水的时间躲躲轻闲。在避风的地方,搭堆火,一众人便东长西短,天上地下的胡谝。</p> <p class="ql-block">  如有人提议要喝茶,勤快的人便会去附近的人家要了燎壶、茶具,讨了茶叶,用玉米叶子,插进泉水流出的石缝里,接一壶刚从泉眼出来的纯净水,架在火上烧煮。讨来的是用老虎钳子才能掰下的砖头茶,放入茶壶内,烟熏火燎的熬着。富县人就爱喝这酽酽的浓茶,苦似中药的一杯,消了一天的困乏,便来了百倍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围坐的人中,来了德高望重的、通古晓今的劳荣墅老先生,人们便会将第一杯的浓茶让给他。年纪相仿的老者也会用心爱的铜头、铁杆、玛瑙嘴的烟锅子,瓷瓷的装一袋烟递给他。他也不推辞,接了,从火里抽一根柴火,叭嗒叭嗒的抽起来。</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老先生爱讲前朝古事,等老先生美滋滋的抽过几口烟后,便不紧不慢地讲起古事。老先生最常讲的是玉女泉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该到老先生去舀水了,早有人下了坑中,替他舀水。倘是年轻人,干脆直接给他挑回了家,再把空桶排在队后面,这样又可以听很久的古话。</p> <p class="ql-block">  我听过老先生讲的玉女泉的来历,但我以为,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白娘子的故事让我动心。很多年前,父亲去泉边挑水,正是中午,酷日当头,泉边石崖下等着许多人。父亲将桶排在后面,也和他们一样到石崖下乘凉的时候,一条罕见的白蛇出现在人们眼前,它见到人并不惊慌,而是悠悠然然地从泉边向山下游走,不时直起身子,回头张望,仿若跳着诡异的舞蹈。异样的人们,都尾随观看。轰的一声,山崩石裂,留在泉边的木桶粉身碎骨,铜勺也面目全非。人们这才醒悟,这条白蛇是为了救大家才现身的。惊魂未定的人们,忙跪地叩拜白蛇。白娘子守护神水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后来,自来水到了家家灶台边上。喜欢品茶的雅士,拨下电话便有桶装水送到面前。泉边昔日热闹景象早已不再重现,只是在偶然停水了的时候,才会出现短暂的繁华。但挑水的人们却不像以前那样聚在一起谝闲。他们宁愿用手机与千里之外素未谋面不知男女的人聊天,也不想与身边的人谝闲。他们守在这里,只是为了不被人插了队或丢了桶而已。</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常常想要回老屋去,喝一碗泉水煮的粥,品一杯泉水沏的茶,看看不紧不慢的泉水,听听泉水流淌出的故事,让自己浮躁的心静下来。</p><p class="ql-block">2012.10</p> <p class="ql-block">作 者:泊 心,原名曹百新,富县人,延安市作协会员,《鄜州文学》微信公众号主编。</p> <p class="ql-block">原 创 泊 心 鄜州 鄜州文学 2023年03月29日 09:43 陕西</p> <p class="ql-block">  本期【守水玉女泉】美篇,早期摄影图片于2007年7月10日摄于陕西富县旧街西山下玉女泉,最后一张照片人们用塑料壶、水桶拉泉水图片2025年1月16日拍摄,近二十年间的变迁,欢迎大家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