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调研,支持发展——白银市领导调研科立农业小杂粮加工基地项目

兵团甘肃商会

<p class="ql-block">  瑞雪兆丰年。新春在即,1月16日下午,白银市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张麟一行冒着严寒,到兵团甘肃商会招商引资项目会宁县科立农业小杂粮加工基地考察调研,指导发展。</p><p class="ql-block"> 会宁县科立农业小杂粮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是兵团甘肃商会副会长、会宁籍在疆企业家杨德荣回归故里,回报桑梓的投资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600m²,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小杂粮加工车间、综合业务用房、围栏、基础设施工程、仪器设备购置等,总投资两千万元。</p><p class="ql-block"> 会宁县小杂粮,不仅承载着会宁丰富的农业历史,更是传承着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和生态智慧。科立农业小杂粮加工基地以加工传统杂粮为主,如荞麦、苦荞、玉米、良谷、马铃薯、胡麻等。小杂粮加工基地,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传承与创新交融的乐园。 各种各样的小杂粮经过初加工,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p><p class="ql-block"> 市委副书记张麟在考察时指出,科立农业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从自己种到自己加工,再到销售,是一个特别好的发展趋势,脚踏实地,支持你们大力发展,做好网络宣传和销售,让会宁小杂粮走向千家万户。</p><p class="ql-block"> 白银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登云,会宁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庄克武,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马永强等陪同调研。</p> <p class="ql-block">背景资料:</p><p class="ql-block"> 会宁县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杂粮在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荞麦面条、良谷米饭,马铃薯加工的粉条、香脆可口的荞麦饼,滑嫩细腻的马铃薯泥、杏仁露等都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会宁的荞麦米和良谷米,均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此外,会宁胡麻油更是享有盛名,被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独特的香味和营养价值,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会宁县的小杂粮加工基地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而著称。基地周边,有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桃花山、铁木山等著名景点,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会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每年的杂粮节,更是将这片土地上的粮食文化推向了高潮,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除了经济效益,小杂粮加工基地还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意义。它传承了乡土农业的精髓,保护了小杂粮这一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发展。同时,基地还开展了各种农业体验和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了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和兴趣小杂粮加工基地,是会宁县的一张名片,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智慧。</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每一粒杂粮都承载着会宁人民的希望和梦想,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