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铁路建设纪实铁道兵篇第十二集:拼命三郎董秀琴

梁宝平

<p class="ql-block">作者:李春芝</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梅花赋</p> <p class="ql-block">  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积极投身襄渝铁路建设。</p> <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的一天,西安阳光明媚。</p><p class="ql-block"> 中午1点30分,我和王抗林从安徽六安返回西安,一下火车,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约好的王红旗的健康博物馆与董秀琴见面。其实,没见她之前,王抗林便给我介绍过原铁2师10团卫生队里,唯一一个带兵进洞打过隧道的女铁道兵战士、军代表董秀琴。见面后,她果然与我想象中的样子差不多,个子高大,黝黑结实。</p><p class="ql-block"> 董秀琴,1950年出生于西安。1968年为了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她去陕西乾县马莲公社南上关大队的8小队当了一名知青。离家前父母叮嘱她:出门在外,要严格要求自己、少说话,多干活,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当时,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也和农民一样,靠挣工分分粮食,去后不久,董秀琴就学会了种地、犁地、起圈、赶牛撒粪、收麦扬场、掰苞谷等各种农活。不仅如此,她还跟着农村的小伙子一起,扛上一两百斤的粮食去交公粮,过完秤后再顺着45度的木板邪坡搬入粮库。第二年修羊毛湾水库,她又跟着生产队一块儿去拉土方,火辣辣的太阳底下一忙就是大半天,土石方滚烫犹如在炉上烤着,灼人的热浪席卷着全身上下的每一寸皮肤,她却拉起来飞跑,等 晚上回去洗漱,脸上的皮用手轻轻一搓就能掉下来。见她一个城市来的姑娘不怕苦不怕累,肯出力,村民们很感动,很快就接纳了她,并时常喊她去家里吃饭。因表现突出,当年便被推选为民兵连的副连长。</p><p class="ql-block"> 1971年,董秀琴应征入伍当了一名铁道兵女战士,分在铁2师10团卫生队,三个月新兵训练一结束,就随大部队来到了安康紫阳的瓦房店向阳沟。当时修建的紫阳县中段的公路和隧道,是最艰难的一段工程,因为有了两年的知青生活,比起同时入伍的女兵,董秀琴多了一份人生的历练。到了部队,她依然和当知青的时候一样,什么活都能干也抢着干,比如在卫生队,每天要洗很多的被子,但驻地到河边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路也特别难走,董秀琴个子高大也不惜力气,挑着两捆被子就去了河边,去的时候被子是轻的,回来见了水的被子特别沉,加之是上坡,她总是咬紧 牙关,一鼓作气挑回来。当时,部队还经常开展“助民劳动” 每次都派 她去帮当地农民种庄稼、采茶叶等。一次,在挖漆树时中毒,可她依然坚持着干完活,当回到宿舍,战友们见了她都惊呼着:大董,你的脸怎么肿得像个大馒头?</p><p class="ql-block"> 见我咂舌,董秀琴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在部队个个都像拼命三郎,我们女兵常常超负荷地劳动,我都扛过200斤重的大米和水泥,现在想想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怎么挺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说:“你们这是在挑战生命的极限啊!"</p><p class="ql-block"> 董秀琴说:“的确是在挑战生命的极限呢。在我们卫生队里当时男兵</p><p class="ql-block">很少,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女兵像男兵一样要干很重的活,比如:盖房</p><p class="ql-block">子、搭帐篷、抬伤员等等。1971年12月的一天,我记得当时我们正在紧张地做一台阑尾手术,突然外面大声喧哗,主刀医生就嘱咐我出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情况,一到院子里,我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惊呆了:卫生队的院子里一下子挤满了几十位伤员,躺着的、站着的、满头鲜血的,还有断肢缺腿眼睛被炸瞎的,哭叫着乱成一团,看见如此惨状,我立即加人了抢救的行列。有几位伤员失血过多,需要马上输血,可伤员太多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的血源,很多铁道兵战士正在隧道里加班加点,再说来回也需要时间,面对如此情况,我立刻卷起袖子再次对医生说:输我的血吧,我身体素质好,能抢救一个是一个。也不知道输了几次血,反正一输完头就有点晕,但我没吭声,还帮着抬伤员去别的卫生队和医院。那次事故造成很多人受伤,事后得知,是被哑炮炸伤的,现场还死了好多人……” </p><p class="ql-block"> 董秀琴的嘴唇翕动了两下,她用左手揉了揉太阳穴,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思绪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那段岁月。老实说,我感到自己每次采访时都不像一个训练有素的人,他(她)们过去的那些经历,总会给我心灵上一种深深的震撼。那个时候,我有点崇敬地望着她,因为我并不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在那种情况下做出那样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1972年9月份,在工程最吃紧的时候,连长找董秀琴谈话,说向阳隧道人手奇缺,连里认为只有她能胜任这个工作,决定抽她去带女子学兵连打隧道,问董秀琴这个光荣的任务能不能完成。董秀琴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我保证能完成任务。就这样,董秀琴带领着她的10团女子学兵连到了向阳隧道。打隧道是个非常危险的工作,尤其是山洞都在半山腰上,望着悬崖峭壁,董秀琴为了给女学兵们做示范,将麻绳往身上一拴,第一个冲上去打风枪。那个时候,抢时间、赶进度,她带领着女学兵们冲上悬崖,拿起风枪卖力地干活。风枪有长短之分,也有干风 枪和湿风枪的打法,干风枪打上去岩粉到处乱飞,见女学兵们被呛得不行,董秀琴急了,就对着她们大声地喊:大家注意安全、注意防护,你们要不要回去见爸爸妈妈啊?其实,说让大家防护,也就是戴上防护罩,但 真正一施工,这些防护罩也起不了多少作用,女学兵们个个奋勇争先,抢着去最危险的地方。董秀琴以身作则,凡事都带头干,刚开始,女学兵们水土不服,拉肚子,好多人还得了肠胃炎。夏天陕南山里的蚊子又特别多,每个人的腿上都被蚊子叮咬过,有的溃烂肿破,到师医院治疗,也是用酒精消炎止痛止痒。冬天砸石头,一天干下来,胳膊都是肿的。在她的班上有个女学兵叫丁一芳,胃不是很好,经常吐酸水,为了照顾她不去 隧道,董秀琴自己来月经,也顾不得休息,就替丁一芳进隧道施工。 董秀琴知道女学兵都挺爱干净,为了保证她们每周能洗一次澡,她还经常去给女学兵们挑山泉水回来,其实,董秀琴比这些学兵女娃也大不了几岁,但是她却说:在我的眼里,这些学生女娃离开家乡、父母亲人来到这个偏远的大山吃苦受累,对她们多一份呵护和关爱是应该的,更何况我还是她们 的军代表。当然,这些女学兵们也个个都是好样的,她们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死。由于人力不够,她们在隧道施工中,都是三班倒,女学兵 们体力严重透支,还没休息多久,又得起来互相扶着上班,当夜班休息出 洞口时,一个个东倒西歪就靠在山边睡着了。进隧道打边墙,打拱墙,用的全是大锤钢钎,有时不小心会打到手上……但姑娘们就将绳子捆在钢钎 上,整个身子掉在空中作业。碰到雨天抢水泥,一个个整袋水泥背在肩上雨中跑,头发被水泥糊成一片,冲洗不净,干后硬邦邦的。艰辛的野外劳动风吹日晒,脸上一层层地脱皮,脚上腿上有伤的依然坚持干活,甚至有病高烧几天也不休息,还是争着上工地。除了这些,还经常装卸一些施工材料,有一次,汽车连来拉沙子,她们能几分钟一口气装满一车沙子,司机看得目瞪口呆……</p><p class="ql-block"> 那天,董秀琴还骄傲地告诉我,她带的女子学生连在隧道里干了8个多月,没有一个牺牲的。在所有施工队伍中,因为各种事故减员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而董秀琴的施工连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我问董秀琴:“你们在向阳隧道干了多长时间,胸肺有什么问题吗?”她摇了摇头,说:“没有啥问题。我们在向阳隧道干了8个多月,姑娘们个个积极上进,当年我们还代表女学兵连回西安给亲人们做汇报。”见我不解,她解释说:“就是工作干得出色、很优秀,可以回家和父母亲人短暂地团圆相聚。”</p><p class="ql-block"> 董秀琴和女学兵们一起同甘共苦,彼此之间建立起了很深的感情和友谊。她向我举了一个例子,说襄渝铁路结束后,有个叫徐连香的女学兵,被分在了西安的一家火葬场工作,现在叫殡仪馆。她不愿意去,就跑来找董秀琴哭诉,对于普通人来说,火葬场是一个神秘且恐怖的地方,阴冷寂静,不敢靠近。为了打消她的顾虑,董秀琴告诉她说,火葬场是人生的最 后一站,是每个人最终都要去的地方,没有什么可怕的。徐连香听了她的 劝解,心中释然,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工作。董秀琴说:“其实,我想说 的,也是最重要的,徐连香一家都在殡仪馆工作,现在生活得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曾经看过一名网友的微博,他说:“人这辈子最怕去的地方应该就是火葬场吧,很多人甚至对此避而不谈。但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却每日都要在这个人人敬而远之的地方静默工作,在这个压抑沉闷的空间,为每一个离世的人做最后一场告别仪式。而他们对这份特殊工作的认知,看似冷酷却也真实。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自己会死亡的生物,听起来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把握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刻呢,因为活 着就是幸福。”</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董秀琴把头慢慢地抬起来,一字一句地说:“其实,我们</p><p class="ql-block">完好无损地活着,就是幸运的。在这世间,再也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记得《淮南子》里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现在看来如果没有这段军旅生涯,我的人生会是另一种结果。军人的生涯和知青生涯一样,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良药。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知青和当兵生涯,是我一生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活着就是幸福,我们应该感谢生活的厚爱!</p> <p class="ql-block">  一展歌喉,唱尽铁道兵当年的英勇和艰辛。</p> <p class="ql-block">  回眸芳华,我们终于挺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  图为:安康女作家李春芝。</p> <p class="ql-block">  梁宝平小传:男,大专文化,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旬阳县5847部队3中队学兵11连,驻地为陈家老庄,承担罗家岭隧道掘进,连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