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遗履6_ 武当山南岩宫

古井无波

上篇说到在武当山上我从金顶走清神道到榔梅仙祠的经过。有人称游武当就是看奇山,攀古道,观美景,赏宫观,访神仙。我上武当,实为崇拜张三丰神话而来,什么真武大帝在此修仙成道传说,事前浅闻过,却从未上心。自上山始,真武大帝的神话故事想不知都难。 如我离开的榔梅仙祠就因静乐国太子修炼时经过此处,折梅枝寄予榔树发誓曰:“予若道成,花开结果”,后太子修成正果成真武大帝后,果如其言,树结榔梅仙果。 在武当山上流连两回两天,事先知南岩宫有“太子卧龙床”的龙床,有天下第一香的龙头香。特别是见识与拍龙头香是多年前就立下的夙愿,怕错过,一路都打听位于何处,岂容错过。 在榔梅仙祠,我研究路旁的导游图,发现,至南岩宫有两条道。一条左行,经猴面岩1.3公里过飞升岩,再300米到南岩宫。另一条右行,先200米到有餐饮住宿条件的乌鸦岭游客服务中心,再左拐攀登近一公里山道到南岩宫。 在榔梅仙祠考虑再三,时间已经过午,还是走绝大多数人来往的正道到乌鸦岭将今晚的住宿找好。想经猴面岩过飞升岩到南岩宫,第一次来,谁知沿途有客栈否?何况,景区的导览图有路可行,百度导航上却无道相通,两边皆断头,路不相接。 <p class="ql-block">  顺路在可遥望南岩宫红墙绿瓦,石殿那精致石雕龙头香的悬空绝壁天上宫阙的观景石处观景时,庆幸自己选择对了,因视线范围内两地之间有深壑绝岭,就算有石径连着,若下到令人目眩的山底,还要费死劲爬山攀梯才能到对面,岂不悲哉。</p> 乌鸦岭游客服务中心并不是简单迎来送往的单独建筑,几乎就是一个集吃喝玩乐住购的镇子。我寻到一家距要乘车到紫宵宫与逍遥谷一线车站不远的酒店办了入住手续,问清到南岩宫无车可乘,只能安步当车行一公里左右,且当晚时间上完全来得及游玩,便弃大包只带瓶水和相机上路。 从所住酒店经观赏峡谷底的那一泓碧水天一湖观景台到大柳树景点止,皆为升海拔的山道,无法避开,只能走走喘喘慢慢而行。到大柳树景点时。见山前道分两股,左边是看着平缓的休闲步道,右侧上山的是朝圣神道,很陡,能直达南岩宫。右路有南天门,又分岔,续右行为雷神洞与泰常观,左通到南岩宫。我选择了绕开山头的休闲步道,暂弃朝圣神道经过的南天门,因到南岩宫的重点是龙头香,不知前面有多艰苦,还是留精力保重点好。 选择的这条路确实好走,闲庭信步过“万山来朝”碑,不几步就是“小天门”,略补没经南天门就上山的缺憾。 由小天门入即是南岩宫御碑亭。碑亭左右各一,我只登临下有“御碑亭文字说明”与永乐“圣旨”的左侧亭。 左亭说明称:“永乐圣旨碑”永乐十六年(1418)立石。青石质地。通高779厘米。碑额高170厘米,宽229厘米,厚67厘米;龟座头高230厘米,身高187厘米,宽274厘米,长517厘米。碑额楷书阴刻“圣旨”二字,周围环绕深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版完整,正文楷书阴刻,字迹清晰。共8行。碑文记载,永乐十一年皇帝颁布圣旨保护大岳太和山宫观,不许往来浮浪之人生事喧聒,干扰道士修练静功,妨碍他们办理道教事务;同时申明处罚措施,严格管理约束全山道士。 经封闭使用的焚帛炉与崇福岩。崇福岩石壁上,刻有《第五战区干部培训团武当训练纪》,高2.3米,宽2.4米,正书,24行,行30字,记述着抗战时期,国民党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在武当山周府庵、遇真宫成立第五战区干部培训团(后更名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进行训练的经过。 再行不久入龙虎殿。龙虎殿有左青龙右白虎(以背向议)两座高大凶猛的护门神像。 过龙虎殿就入南岩宫大院,院中崇台前有甘露井。它是武当山九井之一。据说真武大帝就是喝了该井之水方才大彻大悟,得道成仙的。 两层崇台两边是配殿。下层左厢为甘露茶艺馆,右厢是百家姓文化馆。二层崇台右厢门前悬福寿堂匾,左厢无匾额,两厢筑高基础而与大殿地基持平。上下两台配殿我都未入,一门心思在找龙头香位置。 正面大殿为玄帝殿。玄帝殿是南岩宫的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建在三重高大的石台基之上,置建筑于最高端;平面呈长方形,每层台基高0.95米,通长29.85米,通宽22.05米。在玄帝殿竖匾之下,还有三个横匾,分别是“曲成万物”、“ 道通天地”、“北极枢庭”。其中“曲成万物”匾是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万寿节(当朝皇帝的生日)为武当山题写的。 “曲成万物”这四个字,出自于《周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曲成”是指万物生成之形体轨迹以迂为直之方法。左侧的匾额是“道通天地”,右侧的匾额是“北极枢庭”,因为真武大帝就是玄武神,镇守北方。 我明明进入南岩宫始就见有指引龙头香的路牌,当进入玄帝殿退出,到殿外左右两边寻找,却无路可行,复入大殿问师傅。师傅告诉得穿大殿后左转,登台阶,方可到达位于悬崖峭壁旁的两仪殿与天乙真庆宫。 过一路左侧山壁岩石之上刻满尺寸与字体不同摩崖石刻的石板路尽头即两仪殿。石刻中的“福”、“寿”、“康”、“宁”四字,看似一人所书,其实不是,据专家考证,“寿”字为明嘉靖十六(1537)年七月礼部儒士王颙书;“福康宁”三字为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夏言所书。而“南岩”碑刻,是明代驸马都尉沐昕书。 拾阶进悬“两仪殿”直匾的洞门,就是开凿于悬崖绝壁岩洞中两仪殿、天乙真庆宫石殿、龙头香、太子睡龙床、古棋亭等著名景观。 两仪殿,即天乙真庆宫,又名南岩石殿,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石殿为石砌仿木构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殿顶铺着石板瓦,梁、柱、门、窗、斗拱等全部用青石雕凿,榫卯拼接而成;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 两仪殿其实就是父母殿。两仪,指天地或阴阳,由太极而生。《易经》中把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数术法来推论。 两仪殿位于南岩石殿首进,坐北朝南,面临大壑,为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覆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建有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进深、面阔三间,通高7.29米。 在《易经》的卦辞中有阳为天、为乾、为父;阴为地、为坤、为母之说法。大殿内正中央供奉真武父母,真武神像在父母神像前方,大殿上匾额写着“德配乾坤”,故称“两仪殿”。这是道教崇尚孝道的体现,它告诉人们孝敬父母也是修行的一大要义。 “两仪殿”殿门是走廊,廊外悬挑于悬崖峭壁之外的就是心念已久的天下第一香“龙头香”。龙头香,顾名思义,是立在雕龙石梁龙头顶端的香炉。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有一香炉,香炉正对金顶,呈朝拜之状。 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始建于元朝延祐元年(1314年),它是古代能工巧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而成。两条龙造型浑然合为一体,技艺精湛、巧夺天工。 传说在此烧香,可以上达天庭通晓神灵。正因其神秘,信众弟子们为表虔诚,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敬“龙头香”。龙头香石雕下临万丈深渊,敬香人要先跪着从狭窄的龙身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坠崖丧命者跌落悬崖,粉身碎骨者不计其数,因此龙头香被誉为“天下第一香”。 清康熙十二年(1673),总督湖广部院蔡毓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设栏门加锁。这禁令沿袭到今,害得老倌相机镜头都无法拍全近处石门与顶端的龙头香。 过左两仪殿,右龙头香的走廊,前面左边为天乙真庆宫。真庆宫殿内供奉有真武帝君神像,神龛前四位尊神,为四御或四辅。分别是: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中极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帝祗。 沿石殿走廊前行,又有一殿,殿内木制精雕神龛内,一条丈余长的金龙,附着一位少年和衣而卧,这就是闻名的“太子卧龙床”。可惜,此处依然有密实的栅栏遮挡着,想好好拍张太子卧龙床全景相片纪念,怎么想法都达不到目的。 相传,太子入山修炼时,夜间睡觉忘不了人间杂事,紫气元君便送给他一根龙头拐杖,嘱咐他睡觉时放在身边,以定心安神,后来太子成仙,拐杖便成了龙床。 南岩石殿尽头处有皇经堂与古棋亭,皇经堂建于明永乐年间,是道教用于培训高级文职人员和研讨道教经典的重要场所,里面供奉紫气元君神像。 皇经堂古棋亭门外右,太子卧龙床对面的栅栏边还立有一通“天子万年”石碑,若不是旁边有说明文,那“转”得一塌糊涂的古体篆书,我哪认得是什么鬼画符。 南岩宫石殿除正对金顶金殿外,侧对面还有一处峭壁被称为“舍身崖”,多地,多处皆因避免“舍身能成仙”的误导,早年就多将这名称改过,武当山也不能例外,现今称为“飞升岩”。 这是真武最后成仙的地方。相传真武在此清修42年后,他的老师紫气元君决定对他进行考核。在九月初九那天,化作一妙龄女子,向真武示爱。真武不为所动,并严词斥责。 女子羞愧难当,便纵身跳崖而亡。见此情景,真武深感愧对恩师教诲,四十余年,连蝼蚁性命也未曾伤过,如今却因言语不当害人性命,所以决定以命偿命,也纵身一跃,跳下悬崖。紫气元君见真武心垢已除,遂令蛟龙将其接到琼台接受玉帝册封。 本来我曾想鼓足勇气步行过去300米,一并将想相邻的梳妆台与飞身崖等景观看过。若是平路,我肯定会去,可看着陡峭的下山石阶不见有游客,于是毫不犹豫地放弃如此想法,遂回头原路出南岩宫。 来时就设想好,将龙头香看过,且下山不走回头路,我依左边而行,去找南天门。如还走得动就去相隔不远的雷神洞与泰常观转转。 南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单檐歇山式结构,红墙绿瓦的砖石结构。在还没有修休闲石道之前,这里是通往南岩的必经之路。<div>  抵南天门前,我没过,而是左转去了雷神洞与泰常观方向。开始我没想看泰常观,只想试着探究雷神洞府什么样。 </div> 雷神洞与泰常观虽一个方向,却不顺路,半途有三岔路,直行到泰常观,右下抵雷神洞。问过上来的游人,雷神洞不远,一会就到,便放心大胆前去。 雷神洞又名“欻火岩”,世称“天下十一洞天”,开凿于元代,是武当山元代著名道人张守清修炼清微雷法和祈雨的场所。《道藏》有关道经所列清微派中,称张守清为“冲元雷使”。雷神洞内有元代石殿及雷神塑像,是武当山唯一单独供奉雷神的地方。 继续往里走,雷神殿内侧还有一个财神洞。过雷神洞数十米有神水池,模样与上午看过的黄龙神泉差不多。不过这里的神水池砌筑在地面,靠两盏马灯照明。 离雷神洞返回可到泰常观的三岔路口,犹豫几分钟,便往无人来往,要前行约半公里有平坦山道的泰常观而去。 泰常观,也曾被叫做“云霞观”,元代始建,明永乐十六年(1418)敕建,后来多次修葺和增建,现仅存正殿、配殿、山门等,共12间,建筑面积393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依山就势。正殿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 泰常观山门内的照壁很是破旧,迎门面啥也看不清,背面也只能辩识模糊线条。观内最为珍贵的是正殿内供奉的两尊木雕,即,通高1.96米的太上老君神像,通高2.36米的斗姆神像。 左配殿为财神殿,右配殿供奉文昌帝君。相传武当山曾有一位医术高明的道人,叫泰常。他曾医好皇太后的疾病而不接受赏赐。皇帝就下令在武当山建此庙观,按这位道人的名号赐封为“泰常观”,以示后人铭记。另一种说法是,泰常为十二天神之一,泰常观就是祭祀天神的地方,所以泰常观里供奉着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圣像。 返出,我由南岩宫与乌鸦岭旅客服中心之间的最高点南天门而出。想看南天门,不论从哪边上下,都是考验体力的步道,因两边都是直上陡下的长长石阶。 南天门是是单檐歇山顶式建筑,进南天门就是天界,而天界指金顶,正常来说凡登金顶,必须先经过南岩,从南岩宫的南天门穿过,才算正途,而我,忌登高升海拔,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就如此也是累与乐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