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帝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赞美不已的,大概要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康乾二帝。</p><p class="ql-block"> 他们或一统中国、或开疆拓土、或开明盛世,各有千秋,被后人传颂铭记。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背负各式骂名,褒贬不一。比如秦皇,焚书坑儒,专制集权鼻祖,为人诟病抨击。</p><p class="ql-block"> 比较之下,似乎唐太宗更受后人拥戴,骂名略少。除“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退位,其他好像都臻于完美无缺。尤其他对名臣魏徵的从谏如流,一直被后世传为君臣佳话。至于开辟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社会昌明巅峰时代之贞观之治,更让后世膜拜仰望,赞颂不止。</p><p class="ql-block"> 然,这样一个被公认的明君背后,不为人知的肮脏龌龊,却鲜有人知。</p><p class="ql-block"> 以最有代表性的君臣佳话为例。世人皆知,唐太宗与魏徵关系,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的合二为一。其中占主导支配地位的当然数唐太宗。没有唐太宗的从谏如流,虚心纳谏,就不会有魏徵敢于犯上直谏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对此,人们已经固化这种认知,太宗与魏徵,堪称古代中国君臣相处的天花板,没有之二!不过细看历史,我们却发现,事实真相并非完全如此!翻检史书,尽说上半场,却隐晦下半场。</p><p class="ql-block"> 公元643年,魏徵去世,太宗痛悼并亲自起草碑文撰书。但时隔不久,由于太宗怀疑徵生前推荐的杜、侯二人牵涉谋反,之前对魏徵的信任顷刻荡然无存,立马下令砸掉魏徵的墓碑!同时,他还不解气,又下令取消之前允应将衡山公主嫁给魏徵儿子的婚约。</p><p class="ql-block"> 此外,太宗非常喜欢的吏部尚书唐俭,一次在与之下围棋时发生争执,一点小事而已,太宗竟然大发雷霆,一气之下,便把唐俭貶到潭州做地方小官。</p><p class="ql-block"> 在对待玄武门立下首功的大将迟敬德,太宗也平白无故怀疑其谋反问罪。不得已,迟敬德被迫远离宫中是非,独处家中封闭自我,不与外人来往达16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同样,从名相房玄龄到岑文本,均多次因小事几番被贬、启用、再贬、再启用。在太宗眼里,只有如此反复折腾,施以权术,才能够驾驭群雄,让他们心生畏惧不敢造次。</p><p class="ql-block"> 大唐第一战将李靖战功赫赫,有人诬告其谋反,太宗也不问青红皂白,将其训斥问罪。最后,逼迫李靖闭门谢客,才得以保持一个善终。</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年,太宗同样学着之前帝王,大兴土木。贞观后期,他先后修建了洛阳飞山宫、元圃苑,以及汝州修建襄城宫,关中地区修建汤泉宫、九成宫、翠微宫、玉华宫等。</p><p class="ql-block"> 进入晚年的太宗,不顾群臣劝阻,一意孤行,亲率大军远赴辽西征讨高句丽,但却损兵折将一败涂地。</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逃脱大多数帝王祈盼长生不老,走上同样的服用丹药老路,企图永远坐在权力巅峰宝座上,不肯远离权力。最后结果却因其寻求长生不老,去了终南山上的翠微宫服丹药,暴毙在终南山上,结束一代所谓明君帝王性命!</p><p class="ql-block"> 纵观大多数后世不为人知的一代明君唐太宗的种种劣行,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明君其实就是一个伪称!天底下哪里有什么明君?!只能说相对来说,太宗比起人们熟知的秦二世、隋炀帝等略略好过一点罢了!就算太宗缔造的贞观之治,也不过是好于年年征战,普通百姓流离失所而已。从骨子里看,包括太宗在内的所有帝王,没有一个是真心实意为芸芸众生着想,尤其是能够受到权力制约的机制约束,从而实打实的带给民众福祉的领头人。</p><p class="ql-block"> 看过中国历史,再放眼世界,唯有那些彻底摆脱君王权力无弗边界,以君主立宪为制约的君王尚能多少有点明君色彩。比如英国伊丽莎白等,可以勉为其难称之为明君。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只是虚君,不再掌握国家实权,不会对国家造成各种灾难性后果。</p><p class="ql-block"> 对照唐太宗一类所谓明君所作所为,探究现代国人心理,为什么依然还有不少国人依然保有诸多明君期待?为什么还是对自身力量缺乏信心,总是一再把所有改变现状的愿望,都始终寄托在下一个潜在的明君身上?</p><p class="ql-block"> 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不要相信什么明君再世,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救世主,改变社会全靠我们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