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琉璃街--起于印度得名本土

南关文苑

<p class="ql-block">  琉璃一词产生于古印度语,随着佛教文化而东传,原来,它代表着蓝色,后来才包含其他颜色。琉璃街在唐朝属于十六卫军中的右威卫,唐朝的右威卫就是御林军,直接服从于皇帝,负责保护皇宫的安全。明朝西安第一任秦王朱樉有六个儿子,第五子永寿怀简王朱尚灴的王府就在琉璃街以西的地方,与他隔了一堵墙,就是朱樉的第四子兴平恭靖王朱尚烐(zhōu)的王府。只是这两位王子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太多的故事。到了清代,昔日的王府变成来往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琉璃街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里曾经是售卖琉璃瓦的街道,故而得名。第二种说法是,当年这里有一座灶君庙,灶君庙是纪念灶王爷的庙宇,灶王爷是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神灵之一。“民以食为天”,食是生存的根本,提供食物的灶台成为维系家庭所必需的场所,家庭的“香火”不能断,灶台就是家庭的另一个象征。所以,祭拜灶王爷是家家户户必须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国初年,灶君庙就在这里,庙里当时供奉着灶神老爷的像,到祭祀的时候,附近的居民都会到灶君庙前祈福烧香,当时小庙的香火特别旺盛。因庙宇的房顶是用琉璃瓦盖成的,所以,把这条街称之为琉璃庙街。1966年里曾改名为红缨街,1972年恢复原名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琉璃瓦是富丽吉祥的代名词,而灶神爷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疏璃瓦混搭灶王爷,所以有了琉璃街这一称谓,也正好印证了那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p> <p class="ql-block">  今日的西安琉璃街,宛如隐匿于闹市中的一方宁静天地。</p> <p class="ql-block">  虽身处繁华之中,却独守一份静谧。街道两旁别具特色的民宿,散发着古朴与温馨的气息,仿佛在轻声说着岁月的故事。民宿“秦调”“宿熹棠”绝不是简单的谐音梗,文化内涵深藏其中。</p> <p class="ql-block">  而这里的美食更是一绝,令人留恋不已。朱秀英葫芦头,那浓郁的汤汁和鲜嫩的食材完美融合,每一口都是满足。传统猪肘饭,软糯的肘子搭配粒粒饱满的米饭,让人唇齿留香。还有那江西煨汤,鲜香醇厚,滋补身心。</p> <p class="ql-block">  在琉璃街,既能享受闹中取静的惬意,又能品尝到令人陶醉的美食,真是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