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伟大古老的文明都是相似的,2000多年前的汉朝与罗马两大文明一东一西遥相辉映,在强盛的帝国文明里女性充当着各种角色,她们用自己的力量谱写了对于美的诗篇。</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日,由辽宁省博物馆、罗马文化遗产监督管理局馆、罗马文化遗产监督管理局( Sovrintendenza Capitolina ai Beni Culturali )共同主办的"漫步美中﹣﹣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层3号展厅正式开展。</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以意大利久负盛名的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馆藏为核心,由中方和意方博物馆专家学者组成联合策展团物馆专家学者组成联合策展团队,精心遴选古罗马时期及我国两汉时期与女性生命历程相关的文物共计150余件套,旨在用实物呈现两千年前古代世界中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昂扬的生命力量,再现绚丽多彩的女性故事以及多元审美的理想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言/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世人将铭记我们,</p><p class="ql-block">我笃信,</p><p class="ql-block">即使在另一个时代。</p><p class="ql-block">--「古希腊」萨福从萨福诗歌残篇中的希冀开始,走入古典文明中的女性故事。</p><p class="ql-block">维纳斯的神话、母狼哺婴的传说、埃涅阿斯的史诗古罗马,这个历史上被人往复追忆与向往的文明,在与女性角色的复杂互动中破茧成蝶。勇猛的亚马逊女战士、罗马帝国的皇后,还有于平凡中点亮不凡的她们,如萨福的希望一般,遵循时间的力量,回应历史的诘问。</p><p class="ql-block">展现恢宏的文明,也讲述她们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戴头纱的贵妇人雕像 </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 大理石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这尊古罗马女性雕像,展现了一位比真人尺寸稍大的贵妇形象。贵妇穿着长衫,长衫上掀起的海浪般的褶皱让整</p><p class="ql-block">套服饰显得灵动而飘逸,一袭长披风遮盖了她的头部,这是古罗马贵妇人的典型服饰特征。如今,她已伫立千年,她的生平我们不得而知,但她的静穆神态让我们感受到岁月沉淀给她的从容与优雅;而在此地,是她生的延续,美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Ⅰ自是归处 </span></p><p class="ql-block">还有什么比家中生活更让人惬意的呢?</p><p class="ql-block">阿雷蒂姆冰冷的河水与荒野,岂是女孩的归处?--「古罗马」苏尔皮西亚</p><p class="ql-block">苏尔皮西亚在她的诗中书写了对家的眷恋,只因那座城中的小宅,是情感的归属。家,描绘着古罗马女性们生活的不同图景。窗边的机杼,交织着她们手边的柔软;床边的镜台,映照着她们眼中的清澈;炉边的餐食;桌边的杯盏;</p><p class="ql-block">烛火,发梳,祭台;一切都是家的具象,一起构成了她们心中的家。</p><p class="ql-block">家,是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更是她们永恒的归处,居处其间,自是归处。</p> <p class="ql-block">庞贝"悲剧诗人之家"模型 </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63-79年庞贝"悲剧诗人之家"微缩复原,石膏、木材、水彩 </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是仿照古罗马庞贝"悲剧诗人之家"而制作的模型。原建筑建造于公元63-79年,一直以来被视为反映庞贝城中居民家庭生活的重要考古学材料。最早的研究者以建筑内壁画的内容是一位诗人在吟诵悲剧,而将其命名为"悲剧诗人之家"。</p><p class="ql-block">这套家宅"小而全",虽然面积不大,但它拥有罗马家宅的基本特征,如客厅、列柱廊和房中神龛,是我们认识古罗马住宅构造的范例。此外,家宅门口还有一幅著名的马赛克镶嵌画" CAVE CANEM (小心恶犬)",似乎在表明家与社会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带有正弦波纹的多彩马赛克地砖</p><p class="ql-block">公元2-3世纪,石灰石、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时期,马赛克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种由彩色的小玻璃片、石子、贝壳乃至珠宝拼嵌而成的图形或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家宅及公共建筑的地板、墙面。</p><p class="ql-block">这件马赛克是一块大型马赛克地砖的一部分,有着复杂的构图,红、白、黄交替的波形曲线和植物元素在绿色的背景上显得格外突出。曲线图案搭配上柔和的色彩,产生了精致和谐的效果,也从视觉上塑造了独立的空间,增加了其所属空间的立体性和纵深感。</p> <p class="ql-block">雪花石边桌腿 公元2世纪晚期</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推动了家具艺术在贵族及市民阶层中的传播与普及。古罗马家具装饰具有坚厚凝重的特征,是当时国力强盛的一种体现。边桌腿是一种造型雅致的桌子支撑体,而这支边桌腿因由来自北非采石场的雪花石制成而更显珍贵。它整体成爪形,顶端雕刻一张开大口的豹首。</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福尔图娜雕像 </p><p class="ql-block"> 公元2世纪中叶 彭特利库斯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与其他三件小雕像都发现于一处古罗马家宅遗址的家中神龛中。这尊雕像展示了伊西丝的典型特征,如附带圣冠的头冠;同时也带有福尔图娜女神的一些特征,如丰饶之角和船舵。这些符号的组合代表了两个女性神衹的融合过程,她们都是人类命运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女子点烛,烛光摇曳</p><p class="ql-block">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夜晚,自然光的缺乏要通过灯具来弥补。深夜中,灯台上油灯的灯芯被一名女子点燃,温暖的、微弱的光亮充满不大的房屋,她的身形也随着烛光摇曳。</p> <p class="ql-block">宜子孙折盏灯 汉 青铜 辽宁省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万家灯火象征着温馨与和睦,古人将无数巧思与灯的设计相结合,衍生出结构各异的灯具类型,豆形灯、多枝灯、折盏灯、缸灯等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制作精巧。其中,折盏灯的特点是盒盖分为两部分,以轴相连,使用时将其中一半揭开,向上翻转成为灯盘。当灯盘打开,是实用的照明器具,若当其闭合则也是一件精美的家庭装饰品,独运匠心的设计也为居家生活增添了不少意趣。</p> <p class="ql-block">折盏灯 汉 青铜 辽宁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半螺旋形青铜油灯 </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下半叶﹣2世纪</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单口青铜油灯 公元1-4世纪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双螺旋形双口青铜油灯 公元3-4世纪</p><p class="ql-block">青铜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带有螺旋灯杆的狮足青铜灯台</p><p class="ql-block">公元2-3世纪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带有植物图案的三足青铜灯台</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上半叶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1赫卡忒小雕像 鲁尼大理石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展现的是女神赫卡忒,她是古希腊神话中与冥世、巫术有关的神灵,也是一位少有的泰坦女神。由于她代表着大地、月亮和地狱,因此她通常有着三相身。在古罗马时期她有时会与狄安娜和伊西丝混同。赫卡忒因为庇佑着女性和儿童而在家中神龛中被广泛祭祀,此外则是在城墙或城门、圣地的入口被祭祀。</p> <p class="ql-block">2、"含羞阿佛洛狄忒"小雕像公元2世纪大理石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雕塑描绘了裸身的阿佛洛狄忒,她的脚下是骑在海豚上的厄洛斯。</p><p class="ql-block">阿佛洛狄忒也就是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这尊小雕像的维纳斯形象呈现出刚出浴时的体态,她羞怯地用手遮掩身体,以示贞洁。这种"含羞阿佛洛狄忒"类型的雕像是古罗马时期的创举,雕像吸收了公元前2世纪中叶古希腊地区作品的特点。</p><p class="ql-block">维纳斯作为爱与美的化身,她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古罗马女性的审美与认知之中。</p> <p class="ql-block">3、供奉拉尔的小型基座</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小型基座两侧饰有花环,它本身应该用于支撑一尊拉尔的雕像。拉尔通常被描绘成手持角形酒器的跳舞青年,他的神职主要是保护家宅和家族,因此拉尔总是作为家庭祭祀的中心。人们每天早晨要在家中神龛前向拉尔祈祷,在相关的节日时要向拉尔献上祭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宴饮</p><p class="ql-block">古罗马时期宴饮活动盛行,宴席间,女性时而作为家中主人,轻吟浅唱,落落大方;时而亦是赴宴贵客,浅斟低酌,端庄优雅。在方寸之地处、觥筹交错间,拓展着自我的边界,成就了古罗马女性走向社会的重要契机。</p><p class="ql-block">择其良日,在一场畅快淋漓的宴会前后,古罗马女性也会三两约在大剧场中观看一场令人捧腹的喜剧,或在斗兽场中寻求血脉贲张的刺激,抑或是在公共浴场温泉水汽的氤氲中享受片刻宁静。宴饮时刻,小酌微醺,情至深处,卸下生活中的疲惫,回归最真实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罗马式早餐:豌豆汤</p><p class="ql-block">食材:干豌豆、韭葱、橄榄油、干莳萝、海盐</p><p class="ql-block">烹饪方法:1、将干豌豆浸泡过夜,沥干、冲洗并放入锅中;</p><p class="ql-block">2、将韭葱切成细丝。将橄榄油、切碎的韭葱和1升水加入锅中;</p><p class="ql-block">3开水煮沸后转小火煮约1个小时,直至豌豆变软;</p><p class="ql-block">4、锅中加入海盐和干莳萝调味;</p><p class="ql-block">5、将煮好的食材搅拌至光滑后倒入锅中再次加热。</p> <p class="ql-block">竖柄青铜壶 公元1世纪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带有垂直把手的青铜双耳瓶</p><p class="ql-block">公元3-4世纪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桶公元1-4世纪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类似这种形制的桶都被称为西图拉,它通常用来装水、牛奶或酒等液体。这件西图拉青铜桶由青铜薄板制成,造型简约,其上带有把手,以方便使用。</p> <p class="ql-block">1、青铜擦菜器公元1-4世纪</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此件擦菜器与现代擦菜器形制相似,使用原理也基本一致。擦菜器通体呈长方形,上部开无数密集圆形小孔,背部有一长方形把手,便于烹饪前处理食材。擦菜器的出现反映了古罗马人在日常饮食生活中的巧思,也可以窥见以女性为代表的家务从事者的劳动智慧。</p><p class="ql-block">2、带柄圆柱形玻璃瓶公元1-2世纪</p><p class="ql-block">吹制玻璃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时期吹制玻璃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使得玻璃种类多样,价格低廉,玻璃制品被摆上了寻常人家的餐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件玻璃瓶吹制成型,长颈、鼓腹,可作为盛酒、盛水之用。瓶口形似漏斗,既便于倾倒,又易于储藏。口颈部一侧做手柄,便于取用,设计巧妙。</p><p class="ql-block">3、水滴形青铜汤匙 公元1-2世纪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长柄青铜平底锅 公元3-4世纪</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青铜炖锅 公元1-4世纪</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锅炖锅的手连接处带有螺旋装饰,手柄上刻有一个疑为" POMPEICM "的签章。此类锅器最早可追溯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并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逐渐成为西方主要的烹调用具。由于冶炼技术和金属锻造工艺的不发达,最初的锅选用易获取且导热快的销作为锻造金属,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铸铁平底锅开始出现。</p> <p class="ql-block">非洲红陶盘 公元5世纪下半叶 陶土</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除青铜、玻璃器之外,陶器也是古罗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帝国的繁荣和稳定使得人们对陶器的需求增加,陶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p><p class="ql-block">整组陶器种类多样,有来自帝国非洲行省的红陶盘、罐,亦有薄壁陶杯、罐等,经久耐用,广泛流行于帝国疆域之内,成为点缀女性居家生活的一抹红。</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迦红陶杯</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晚期﹣公元1世纪早期 陶土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红陶杯产自意大利迦,这是一座位于如今西班牙境内的古罗马城市。杯壁上装饰植物纹以及骑在海豚上的丘比特形象。</p> <p class="ql-block">薄壁陶罐</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晚期﹣公元1世纪早期 陶土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在古罗马时期的陶器生产中,薄壁陶器是一个重要的年代和生产指标。薄壁陶器起源于意大利半岛中北部地区,随后扩散到帝国的其他区域。这些作为餐具的薄壁陶器在地中海区域广泛传播,反映了新的饮食需求和消费习惯。其中,有两件薄壁陶罐更为精致,因为其带有了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在器壁点缀出交织图案、点状图案和彩色玻璃嵌饰。</p> <p class="ql-block">赫马佛洛狄忒斯青铜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赫马佛洛狄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阴阳神,赫尔墨斯与阿佛洛狄忒之子,兼具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常以少女的形象出现。这尊青铜雕像是根据古希腊晚期雕像范式的再创作。它一般用于支撑托盘,是贵族宅邸举行宴会时常用的陈设装饰。</p> <p class="ql-block">青铜折叠三脚架,上置一个青铜盆</p><p class="ql-block">公元1-2世纪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带折叠三角架的青铜盆以简单便携为特点。三脚架顶端饰有阿波罗胸像,同时三脚架上刻有工匠" PRIMIGEN "的签章。</p> <p class="ql-block">便携式火盆(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1世纪原件复制 青铜 </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便携式火盆轻巧便携、装饰精致。火盆两侧饰有棕榈叶图案,正面下方饰有戏剧面具和狮子搏杀公牛的场景。原件出土于赫库兰尼姆遗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美</p><p class="ql-block">爱美,寻美,是人的天性。</p><p class="ql-block">古罗马女性的形象是悦人和悦己两相缠磨下的结果,折射出古罗马女性的审美意识与美学理解。</p><p class="ql-block">她们的妆容、饰品与服饰,不仅是潮流风尚的生动载体,更是社会地位、审美情趣与精神寄托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她们的审美演绎着自我意志的静谧与自信。清香铺散、珠宝微缀、典雅静洁,在地中海的微风中,她,如盛开的洋甘菊般摇曳。</p> <p class="ql-block">母狼哺婴青铜镜 公元前4世纪 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镜子背面镌刻的是罗马建城的神话。画面以植物为背景,刻画了母狼哺育双胞胎兄弟罗慕路斯和雷穆斯的场景。镜子背面有多位人物,其中头戴旅者之帽、身着披风的是墨丘利。古罗马女性在对锁梳妆的同时,也在通过"镜"这一媒介,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另一方面,镜上的神话故事作为古罗马文明的象征,在另一个层面讨论了母性与文明诞生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玻璃手镯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玻璃手镯是古罗马女性钟爱的配饰之一。伴随着玻璃加工水平的提升,种类繁多的玻璃制品涌入了女性的视银、珠宝的替代品,充盈了古罗马女性的首饰盒。这组玻璃手镯造型简约,但颜色各异,绚丽异常,在女性饰品市场中广受欢迎,也体现了工匠对满足女性审美。</p> <p class="ql-block">普罗塔的化妆盒(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4世纪下半叶原件复制</p><p class="ql-block">铜镀银 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化妆盒是女性梳妆台的常客,也是女性审美的集中体现。这件化妆盒外表刻有神话和盥洗场景,这些图案既是装饰艺术的体现,也展现了当时女性信仰崇拜和自我认知的多重内涵。通过这些细节,可以遥想古罗马女性每日晨起晚息时对镜化美妆、理云鬓的生活场景。化妆盒上写有铭文:"普罗塔与塞康杜斯,基督与你们同在( Proiecta et Secundus vivatis in Christo )"。所以这件作品还反映了另外两个事实﹣﹣一个是作为夫妻新婚礼物的化妆盒,另一个是不同信仰世界的融合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女性头像</p><p class="ql-block">弗拉维王朝晚期至图拉真时期(公元1世纪最后20年﹣2世纪初)</p><p class="ql-block">细度的白色大理石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末,罗马帝国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商贸发达,文化多样,女性发型也变得更加精致和复杂,包括多层次的卷发、复杂的编织和丰富的装饰品,并随着潮流时刻变化。这些发型往往需要专业的发型师来打理,有时也会用指甲花、番泻叶、姜黄等来染发,还会用天然假发来增加发量。</p><p class="ql-block">这尊女性头像的卷发被细细地拢起,高高地盘在头顶。仔细观察她的耳垂处还有用佩戴耳饰的耳洞的痕迹。从整体形象出发,这尊头像最开始可能位于一尊胸像或雕像之上,可能描绘的是弗拉维王朝提图斯皇帝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常见发簪形象及意象</p><p class="ql-block">松果形:生育和繁衍的象征,代表生命循环与永恒。</p><p class="ql-block">手形:多为趋吉避凶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人像:多为女神像,暗示着对神明的崇拜、守护与祈求赐福。</p><p class="ql-block">蹄形:寓意家庭的富足,另一种说法则是将其作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多功能的发簪</p><p class="ql-block">古罗马时期,女性所使用的发簪通常是骨质或青铜质。除了用来固定发型外,这些发簪还有多种用途。如使用它们从细颈香膏瓶中取香水,甚至是作为书写工具或者防身武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丘比特和普赛克</p><p class="ql-block">这是丘比特与普赛克之间的禁断爱情﹣-维纳斯对凡人女子普赛克美貌的嫉妒,弄巧成拙导致了丘比特与她的相恋。为了保护普赛克,丘比特将她藏在秘宫内,也从未让普赛克看清他的容貌。普赛克最终没能抵挡好奇心的驱使,她点燃灯火,烛光映照出丘比特的面庞,两人也因此而分开。</p><p class="ql-block">为了赢回爱人,她不断挑战着维纳斯设置的重重考验,在对情感的追索中,淬炼着自己的灵魂。最终,宙斯使她成为女神,与丘比特永远相伴。</p><p class="ql-block">《丘比特和普赛克》油画</p><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爱德华·皮科</p><p class="ql-block">公元1817年 卢浮宫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梳妆的维纳斯》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7蚀刻版 罗马市历史档案馆</p><p class="ql-block">在一个饰有花卉、天鹅和异兽的画框中,只见画中维纳斯侧身倚坐,持镜梳妆,两名小丘比特侍立左右,和谐美妙。这幅作品不仅勾勒出维纳斯如凡间女子般的梳妆情态,更映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的一致崇尚。艺术家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女性的梳妆瞬间,传递出对女性美的深度洞察和独特思考。</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古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化身,同时也是生育与航海女神。她从大海的泡沫之中诞生,乘着贝壳来到陆地之上,被古罗马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p><p class="ql-block">《梳妆的维纳斯》炭笔画,弗朗切斯科-波戴西提《古典时期女性研究</p><p class="ql-block">公元19世纪 罗马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将阿刺克涅变成蜘蛛》</p><p class="ql-block">蚀刻版画 公元17世纪 大英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取材自古希腊神话,它讲述了一位自信的年轻女织工阿刺克涅,因自豪地宣称自己的织技超过了雅典娜,而引起了雅典娜的不满。两人因此展开了一场织技比赛。阿刺克涅的作品虽然无懈可击,但她在作品中描绘了众神的丑闻(其中就有《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激怒了雅典娜。雅典娜将她变成了蜘蛛,使她永远在编织。</p> <p class="ql-block">竖柄玻璃壶 公元1-2世纪 吹制玻璃</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半球形玻璃深碗 公元1世纪 吹制玻璃</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有浮雕装饰的小盒子 </p><p class="ql-block">公元1-2世纪 骨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由盒身、底座以及器盖三部分组成的圆柱形小盒子。</p><p class="ql-block">盒身上有两个正在嬉戏的丘比特。丘比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儿子,常被描绘为带有翅膀的孩童形象,他手持弓箭,象征爱情的萌发与降临;器盖上则是一个女性的侧面半身像,可能是缪斯女神。这类容器用于盛放化妆品,并装饰有神衹形象,展示了所有者对神话世界中女性角色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佩迪娅·塞康达的墓碑(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2世纪上半叶原件复制 石膏 </p><p class="ql-block"> 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以女性化妆用品为装饰的墓碑。墓碑正面雕有一个首饰盒,两旁则各有一只凉鞋;右侧雕有一面镜子和两个香膏瓶;左侧雕有一把遮阳伞、两个香膏瓶和一把梳子。</p><p class="ql-block">对于追逐时尚的古罗马女性而言,发型和妆容是她们美丽容貌的核心。她们青睐从遥远东方和亚历山大港运来的各式化妆品,其中包括了眼影、香膏、腮红、粉底等。这件墓碑上多样的化妆品浮雕就生动再现了古罗马女性对于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Ⅱ 峪涧芝兰</span></p><p class="ql-block">我欲以别时之我,踏入此处。</p><p class="ql-block"> --「古罗马」普罗蒂娜</p><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时期,领土极速扩张,经济繁荣,跨洲商贸往来频繁,既带来了远方的风物,也带来了异国的文化。古罗马的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在更广阔的天地展翅翱翔。她们不再囿于家庭琐事,而是积极投身社会生产与生活,展现着别样的风采。</p><p class="ql-block">她们之中有普罗蒂娜这样的帝国皇后,更多的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女性。</p><p class="ql-block">她们是织工、医生、商贾、战士、祭司、诗人……</p><p class="ql-block">她们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在史书的背面默默推动着文明的进程。</p><p class="ql-block">或生于山涧,或长于渊峪,然芝兰总是芬芳。</p> <p class="ql-block">陶质织机配重(一组)</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前2世纪 含有杂质的陶土</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在古罗马时期,女性主要的家庭生产活动就是纺织。早期织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生产效率,也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该组陶质织机配重,巧妙利用了重力原理,极大节省了人力。此时,古罗马女性熟练运用织机进行纺织活动,除了为生存的必须而织作外,各类织品还可以作为商品被出售。</p> <p class="ql-block">骞袍女舞俑</p><p class="ql-block">这组展品均出土于徐州驮篮山汉墓,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宴乐场景,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翩翩起舞的女舞者。她,身着绕襟深衣,身体随着舞步的变化呈现出" S "形;她,双臂上举,长长的衣袖</p><p class="ql-block">抚瑟乐俑</p><p class="ql-block">从空中甩向身后,动感十足。从整体造型看,她跳的应是当时盛行的长袖折腰楚舞。东汉文学家傅毅的《舞赋》中是如此记录舞者飘逸的体态:"兀动赴度,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p> <p class="ql-block">起舞少女浮雕(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罗马帝国时期原件复制 石膏</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浮雕上描绘着一个正在跳舞的少女,她手持镜钱,头纱随着她的舞动而飘摇。原件出土于阿昆库姆(古罗马潘诺尼亚行省的重要城镇)遗址。</p><p class="ql-block">公元前后罗马城市化导致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以此为契机不少女性走上了新的职业道路。</p><p class="ql-block">她,可能是宴会中被临时聘请而来的舞女,她,凭借着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舞起自我的生命之篇。</p> <p class="ql-block">女性胸像 公元2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面部:白色大理石;胸部:雪花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位年轻女子面庞宽阔丰腴,发型非常精致(可能带有假发),并结合了不同的发型风格,辫子与发髻来自安东尼.庇护的皇后大福斯蒂娜;环面盘发来自马可·奥勒留的皇后小福斯蒂娜。头下的部分可能来自另一件作品:身着轻薄长衫,上面附着一条打着结的披肩,这是伊西丝女祭司的典型服饰。</p> <p class="ql-block">女性胸像 共和国晚期(约公元前40年)</p><p class="ql-block">细纹白色大理石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位成熟女性的形象,五官轮廓清晰,富有个性,眼睛修长,脸颊饱满,小嘴上方有一颗痣。她的发型相当复杂,是将扁平的发束向后梳理后拢起,扎结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在头顶。</p> <p class="ql-block">"萨福式"方柱形胸像 公元1世纪,</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原作复制 </p><p class="ql-block">白色帕里安大理石 多里亚.潘菲利别墅藏</p><p class="ql-block">萨福,古希腊的璀璨诗魂,她的名字与诗篇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女诗人,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吟唱,捕捉着那些细腻而深刻的感情瞬间,诠释了情感的多重面貌,被誉为描写爱情的圣人。柏拉图盛赞其为"第十位缪斯"。千百年来,萨福的名字与诗篇传颂不息,她的光芒永照文学星空,激励后世追求文学与情感的极致表达。</p> <p class="ql-block">医用青铜针(一组)公元2-3世纪</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古罗马医学受古希医学影响,他们的医疗手段在整个古代社会都算得上先进。这组青钢医用器械造型、长短不一,正是古罗马医疗水平的直接反映。</p> <p class="ql-block">1、朱丽娅( Julia )-﹣奥古斯都的女儿2、提比略( Tiberius )-﹣罗马皇帝</p><p class="ql-block">3、小安东尼娅( Antonia the Younger )-﹣奥古斯都的侄女</p><p class="ql-block">4、日耳曼尼库斯( Germanicus )-﹣小安东尼娅的孩子</p><p class="ql-block">5、德鲁苏斯( Drusus )-﹣小安东尼娅的丈夫</p><p class="ql-block">6、图密西乌斯( Domitius )-﹣大安东尼娅的孩子</p><p class="ql-block">7、大安东尼娅( Antonia the Elder )-﹣奥古斯都的侄女</p><p class="ql-block">8、图密西乌斯·埃诺巴布斯( Domitius Ahenobarbus )-﹣大安东尼娅的丈夫</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年,为庆祝奥古斯都胜利后为帝国带来的和平,罗马元老院修建了和平祭坛,祭坛一侧的浮雕上描绘了皇室女性参与游行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尤利亚·多姆纳胸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晚期 白色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多里亚.潘菲利别墅藏</p><p class="ql-block">尤利亚·多姆纳是罗马帝国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的皇后,她以政治影响力闻名于世。塞维鲁在位期间,她是他的顾问;塞维鲁远征期间,她替他留守后方。她在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统治期间,作为太后把持着政局。同时,她的影响力也延伸到神学和哲学领域,这使她成为了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p><p class="ql-block">她很早就嫁给了塞维鲁,后者于公元193年称帝,这时的多姆纳还十分年轻,这尊胸像可能展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她。</p> <p class="ql-block">利维亚雕像 公元前20-10年</p><p class="ql-block">细纹白色大理石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利维亚是罗马第一位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妻子,也就是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后。尽管在古罗马的传统中,赋予女性的公共角色有限,利维亚却以其智慧、魅力和政治手腕在幕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是罗马帝国早期最有权力的女性,多次以实际执政的身份主持帝国政治,她也是具古斯都的忠实顾问,被称为古罗马女性的典范。这尊随像身穿长衫和一件非常宽大的斗篷,脚穿凉鞋,手持纺梭。</p><p class="ql-block">在利维亚的形象中,她往往拥有一种朴素的发型,这种发型以典型的正面发结和我后扎成的低警为特征。同样的发型也被奥古斯都的妹妹小屋大绳婭和他的女儿朱莉娅果用,并且几乎成为了儒略家族对共和国传统、道德习俗的尊重,及祖宗之法和贵族身份的象征。实际上,这种造像的传统也是为了以官方的身份,将利维亚塑造为全体罗马女性的典范。</p><p class="ql-block">英古斯都去世时,利维娅获得了奥古斯塔( lulia Augusta )的头衔,并被神化为奥古斯都的祭司( flaminica augustalis )。在这个语境的形象中,她的头发分为两需,呈现出如波浪般的发束,覆着在她的脸庞上,遮住双耳,然后扎在颈后。这种发型源自古希腊女神的理想形象,仿佛将利维亚置于世俗世界之上。</p> <p class="ql-block">普洛蒂娜头像 公元112-121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普洛蒂娜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的皇后,以其智慧,资德和政治影响力著称,她出生于南法的一个不太显赫的家庭,但因其天资盼颖和政治素养而得到图拉真的青睐。作为皇后,普洛蒂娜是皇帝的亲密伴侣,在她的鼓励下,图拉真采取了更为开明的政策;同时,她在皇室内外推崇节俭和道德的生活方式,并对公共福利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此外,普洛希娜致力于哲学研究,积极倡导对女性的教育和福利的普及。这样头像通过写实的椭圆形脸庞和唱角的细微皱纹描绘出普洛蒂娜成熟时期的形象,她的发型与公元112年硬币上的图像相似,遵循当时的时尚潮流,但更为简洁,直发编成扇形,由高高的假发套罩住,辫子在颈后扎成一束。</p> <p class="ql-block">《维吉尔在奥古斯都宫廷阅读<埃涅阿斯纪>》玻璃模具 公元1821年﹣1844年</p><p class="ql-block">玻璃 罗马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维吉尔是古罗马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被誉为古罗马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古罗马民族的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在这两件19世纪玻璃模具的画面中都有利维亚的形象,且都与古罗马最重要的政治符号同时出现,表现出西方社会对于利维亚地位的长期认可,这实际上得益于利维亚政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上的突出表现。在男性社会统治的衣袍之下,以利维亚维为代表的古罗马女性积极参与家庭活动之外的社会活动,突破传统女性角色定位,在时代长河中闪耀。</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金币 公元13-14年 金</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钱币正面刻有奥古斯都戴桂冠的头像,铭文中称其为国父和被神格化的凯撒之子。硬币背面坐着一位女性,可能为神格化的利维亚,她右手手持权杖,左手拿着玉米穗。这一形象的出现,证明了利维亚的社会地位,其被神格化的过程更反映了古罗马社会对于利维亚的认可与推崇。</p> <p class="ql-block">许癸厄亚雕像(古希腊语:' Yyleia )石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p><p class="ql-block">许癸厄亚是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儿,也是后者的伴神,其典型形象是一个用碗喂蛇的少女。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许癸厄亚也曾经是雅典娜的一个别名。</p><p class="ql-block">许癸厄亚主司健康与卫生。古代希波克拉底派的医生作入行发誓时要提到许癸厄亚的名字。在雅典于公元前429年爆发惨烈的大瘟疫后,出现了以许癸厄亚为崇拜对象的教派。几个主要的敬奉她的神殿分别位于厄庇道洛斯、科林斯和帕加马。</p> <p class="ql-block">福尔图娜化身雕像 </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早期 帕里安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雕像底座上的铭文显示,该雕像描绘的是化身为福尔图娜女神的克劳迪娅.尤斯塔。雕像左手手持的丰饶之角和身体右侧的船舵都是福尔图娜女神的象征物。</p><p class="ql-block">福尔图娜不同的神职给予了古罗马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庇佑,这使得其在女性群体中极受尊崇,也反映出女性对于自身生命经历的信仰需求。另一方面,福尔图娜的幸运神职代表了好运、财富、成功,广受普通人与统治阶级的崇拜。毕竟,人们总是期待自己的强运,又享受着某种命运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克劳迪娅·辛提切献给众神之母的祭坛</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上半叶 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这块祭坛于公元16世纪发现于罗马阿文丁山山脚下台伯河岸旁,祭坛正面描绘了众神之母西布莉崇拜传入罗马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西布莉崇拜源自于弗里吉亚的培希努(今土耳其中西部)。这件祭坛的画面中西布莉由一艘船载着,旁边还有另一个女性形象,她可能是神话中的克劳迪娅·昆塔夫人。西布莉被认为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大自然的保护者,罗马人将她等同于地球和自然的母亲。这件祭坛是自由民克劳迪娅·辛提切献给众神之母西布莉的,体现了这一时期古罗马女性崇拜与女性神衹之间的互动关系。</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神》蚀刻版画 </p><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 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这幅版画描绘了在中央壁龛里的非洲大理石的底座上,站立着三位女神:朱诺、密涅瓦和维纳斯,这一场景很可能是对古希腊神话"帕里斯审判"的致敬。这则神话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裁决三位女神朱诺、密涅瓦和维纳斯谁才配得上最美女神的称号。</p><p class="ql-block">在古罗马神话中,朱诺是地位与权力的代表;密涅瓦以智慧和勇气之光照亮文明之路;维纳斯以爱与美的特质点亮人心。在时光的长河中,三位女神的形象历久弥新,成为女性追求智慧与魅力的永恒象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Ⅲ 泠光赋愿</span></p><p class="ql-block">是你用女性的光辉普照城池。</p><p class="ql-block">--「古罗马」阿普列乌斯《金驴记》</p><p class="ql-block">慈悯的伊西丝总会听到我们的声音,在最需要时给予帮助。《金驴记》如这世间所有的故事一般,道出了人们最希望看到的结局。</p><p class="ql-block">从埃及到罗马,从少女到老妪,伊西丝的神台下从不缺少信徒。</p><p class="ql-block">她既是她们心中完美的典范,也是她们心中愿望的寄托。</p><p class="ql-block">这世间的生活,让人心生诸般愿望;</p><p class="ql-block">平安、幸福、爱恋、思念,</p><p class="ql-block">焚香、起舞、祷告、奉献,</p><p class="ql-block">这是她们与神衹的联结,也是她们与我们的羁绊。</p><p class="ql-block">何人初见月,何年初照人,</p><p class="ql-block">惠风升凉夜,冰轮降薄云,</p><p class="ql-block">澄辉蔼蔼,清光泠泠,</p><p class="ql-block">心中所愿,赋与谁听。这座供奉伊西丝的祭坛四面装饰着与伊西丝崇拜相关的符号和人物形象。它发现于罗马战神广场的伊西丝和奥西里斯神庙。祭坛两侧是装饰有蛇的秘宝盒、伊西丝与奥西里斯之子哈尔波克拉特斯以及埃及神阿努比斯(在古希腊罗马世界演变为赫尔努比斯)。</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的传说,伊西丝崇拜源于古埃及,据说她与兄弟奥西里斯早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相爱了,后来成为夫妻,并育有一个儿子荷鲁斯。但奥西里斯被他的兄弟黑暗之神塞特杀害,伊西丝历经千辛万苦才寻到丈夫的尸体,并最后使他复活。</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雕像 </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晚期﹣3世纪早期 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伊西丝女神,起源于古埃及,是爱与魔法的象征,在古罗马时期获得广泛崇拜。</p><p class="ql-block">伊西丝在古代世界被认为是理想的妻子与母亲,同时也是自然与海洋的保护神。因此她的信众不仅包括古罗马女性,也包括着依水而生的普通百姓,对她的崇拜盛行于帝国各地,尤其是在地中海沿岸。罗马人将她与本土神衹等同,庆祝她的节日,并建立庙宇供奉。伊西丝相关的崇拜活动包括祭祀、游行和象征性的再生仪式,强调死亡与复生的循环。</p><p class="ql-block">这件雕塑描绘的就是女神伊西丝,女神身穿胸前打着伊西丝结的流苏披风,额头上缠有头带,头上有着象征身份的圣冠的痕迹,她的右手可能持着叉铃。</p><p class="ql-block">叉铃(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1世纪原件复制</p><p class="ql-block">青铜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叉铃的原型出土于庞贝古城遗址,这是一种在伊西丝崇拜活动中广泛使用的法器,之后演变为打击乐器。它由一个插入横杆的框架组成,摇动时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祭坛公元130-170年</p><p class="ql-block">白色希腊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浮雕残片</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中叶 彭特利库斯大理石</p><p class="ql-block">这座浮雕中,伊西丝以芦苇为背景,身披名为希玛纯( himation )的披风,胸前系着一个伊西丝结,点缀着长长的流苏。残片中的形象可能代表着伊希斯﹣弗鲁基菲拉( Isis Frugifer ),是保佑大地上庄稼和水果丰收的女神。因此,人们也将她与古罗马神话中的农业女神克瑞斯混同。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这也可能是驾驭翼蛇战车的埃及行省的拟人化形象。</p> <p class="ql-block">工匠行会献给密涅瓦的祭坛</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年﹣公元3年 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密涅瓦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战争和艺术女神,是十二主神之一,对应古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另一方面,密涅瓦也有手工、纺织、医药等神职。相较于智慧等神职,对于广大古罗马女性而言,手工、纺织、医药这样与她们生活经验更相关的神职,才是她们祈祷的对象。</p><p class="ql-block">这座大理石祭坛四面装饰,正面描绘了对密涅瓦进行的祭祀仪式;背面则有一个身穿托加的人物(可能为奥古斯都)正献上女神像;两侧则是相关职业的工具和祭祀用具。祭坛上部雕刻的铭文记录了奉献者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奉献</p><p class="ql-block">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另一个纬度承载着女性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古希腊罗马的女性根据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或境遇,分别有各自群体的保护女神与奉献仪式。女性与女神之间往往有着亲密的互动关系,不过女性的信仰对象也不只限于女性神衹,如酒神狄奥尼索斯也因纵情享乐的欢脱气质受到女性的青睐。同时以维斯塔贞女为代表的女祭司群体,昭示着女性活跃的宗教活动与不俗的社会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古罗马世界生命经历的多元。</p><p class="ql-block">她们,踏入庄严的神庙,将心愿诉诸神祗,倾诉着自己人生的期盼和愿望,那是对美好生活永恒不变的纯真向往。</p> <p class="ql-block">女性形象小型祭坛 </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前3世纪 彩绘红陶 </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三件小型祭坛均发现于罗马埃斯奎利诺地区。这件祭坛右下方刻有一头公牛,上方则是一位体态舒展的女性形象,其背后带有双翅。在古希腊神话中,牛代表呼风唤雨的力量、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强大的生殖繁衍能力,神话故事中也有众神之王宙斯变身为牛的传说。骑在公牛上的有翅女性形象来源于古罗马奇妙美好又超脱于现实的大胆浮想,寄托了人们在奉献中表达的人生期盼。</p> <p class="ql-block">塞壬小型祭坛 </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纪晚期 彩绘红陶 </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祭坛雕有展翅张臂的塞壬形象,塞壬( Siren )是古希腊神话中人首鸟身的怪物,别名阿刻罗伊得斯。塞壬经常得徊在海中礁石或船舶之间,用自己的歌喉迷惑水手,使得航船触礁沉没,又被称为海妖。</p><p class="ql-block">这座小型祭坛属于古罗马早期的祭坛类型。古罗马航海活动频繁,祭祀塞壬,表达了对海洋的崇拜与家人平安归航的祈求。</p><p class="ql-block">诱惑、美丽、幻化,时至今日,塞壬仍然是西方经典的文化符号,反映着千年来人们对"妖"的多样认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维斯塔贞女</p><p class="ql-block">相传罗马城的创建者罗慕路斯和雷穆斯的母亲西尔维亚就被称为贞女。自古以来,维斯塔贞女就肩负着看护圣火的重任。维斯塔是家庭和炉灶的守护神,同时与城市、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这种社稷与圣火的象征关系,让维斯塔贞女的地位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维斯塔贞女总共由六名贞女组成,她们由最高祭祀从少女中遴选,一旦被选中就会断绝与自己家庭的关系,并搬进位于罗马广场上的贞女之家。</p> <p class="ql-block">维斯塔贞女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下半叶 大理石 </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这尊头像展现的是一位戴着复杂头饰和头纱的年迈的维斯塔贞女形象。</p><p class="ql-block">维斯塔贞女是专门祭祀灶神维斯塔女神的女祭司。维斯塔贞女因奉圣职的30年内须守贞而得名。她们的任务是守护维斯塔神庙内的圣火。在古罗马人心中,正因为有了维斯塔贞女的虔诚祈祷,国家才能安定繁荣。</p> <p class="ql-block">供养铜像(密涅瓦形象)</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前2世纪</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两件供养铜像发现于罗马东北部的坎波韦拉诺公墓,这是一座从古罗马沿用至今的公墓。</p><p class="ql-block">两个供养铜像的形象,均带有密涅瓦相关的符号,如头盔、带有美杜莎头像的埃癸斯(密涅瓦之盾)和长袍而被认为是密涅瓦。从祭品的制造工艺来看,普通人会用红泥烧制陶质祭品,贵族会用青铜铸造祭品,皇室成员则会用金、银、玉石来制作祭品。这组供养铜像被制作成女神形象,可能为当时贵族家庭向密涅瓦祈愿时奉献的祭品。</p><p class="ql-block">供养陶塑(夫妇与婴儿)</p><p class="ql-block">供养陶塑(子宫造型)</p><p class="ql-block">供养陶塑(披头纱载项链的女性头像) </p><p class="ql-block">供养陶塑(女性形象)</p> <p class="ql-block">辛追墓 T 形帛画(复制品)</p><p class="ql-block">西汉初期 丝 湖南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T 形帛画名为"非衣"(即"飞衣"),是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媒介。这件辛追墓出土的 T 形帛画,描绘了通向天国的仪式与途径,体现了汉代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画面充满自然气息、神秘意味和浪漫色彩,多重古代神话和时人永生愿望浑然融合,是辛追夫人在精神世界中对往生与不朽这一命题思考的具象展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话中的女性</p><p class="ql-block">无论是荷马笔下的《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是维吉尔的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在这些奠定西方文明精神源头的鸿篇巨著中,女性角色展现出多重的面貌,一顾倾城的海伦﹣﹣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独立勇敢的亚马逊女战士﹣﹣一支由女性组成的氏族;化身仙后座的安德洛墨达﹣﹣善良而赤忱的公主。</p><p class="ql-block">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在历史叙事中参与到一段段冒险故事之中,而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去分析与回忆她们的形象时,又能在不同的视野下,激起我们别样的历史共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亚马逊女战士是古希腊神话的一部分。在记述中她们是由女性组成的母系制社会。她们被描述为勇敢而独立的女性,信仰战神阿瑞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擅长战斗。弓箭、双刃斧与特色形制的盾牌是她们的标志。</p><p class="ql-block">在神话中,女王希波吕忒、彭忒西勒亚以及一众女战士多次登场,并因与英雄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以及雅典国王忒修斯等一众人物的故事,被人们铭记。在这些神话中,亚马逊女杂看法。战士的形象反映了古代西方社会对女性力量和性别角色的复</p> <p class="ql-block">受伤的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公元1-2世纪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描绘亚马逊女战士与希腊人战斗场景的石棺 公元2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带灰色条纹的白色大理石(可能为马尔马拉大理石)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大理石石棺工艺精湛,人物比例恰到好处,雕刻精美,部分场景以立体浮雕的形式呈现。</p><p class="ql-block">石棺上浮雕所描绘的场景是亚马逊女战士和希腊人之间的战斗,这些神话中的女战士骁勇善战,无论是步战还是骑战,她们都是最勇猛的战士,捍卫着自己的家园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描绘珀耳修斯和安德罗墨达的壁画</p><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后半叶 彩绘灰泥</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幅半月形壁画来自改建成宁芙神庙的壁龛,神庙位于卡比托利欧山山脚下的建筑群,马切罗剧场的前方。</p><p class="ql-block">壁画描绘了一个神话场景:珀耳修斯解救被囚禁在岩石上的安德罗墨达。安德罗墨达是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她被吃人的海怪挟持,并说这是执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归途中经过巨岩上空,发现巨岩上被锁着的安德罗墨达,便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公主,并娶她为妻。</p><p class="ql-block">壁画描写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时刻,诠释了一段英雄救美的爱情故事,也是神话中最经久不衰的题材。不过从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神话中女性形象呈现出的社会的普遍预期,以及其与英雄角色某种泛化的人物关系。</p> <p class="ql-block">《丽达与天鹅》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20-1741年 罗马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丽达原是埃托利亚国王的女儿,即海仙之女,她嫁给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因其丈夫忘了向美神阿佛洛狄忒祭祀,遭到这位女神的报复,一天,阿佛洛秋忒把宙斯化作一只天鹅,自己则化作一只鹰追逐他,在湖中沐浴的丽达为保护天鹅,将其拖在怀中,之后生下的四只天鹅蛋,诞生了四位神衹,故事的主题是生命繁衍,蕴含人类生育的意象与价值,也表现出神话中女性角色的复杂性。</p> <p class="ql-block">《阿尔多布兰迪尼婚礼》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 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画中新娘面带愁容,裹着一条白色披风,坐在床上,似乎正为出嫁感到焦虑。维纳斯坐在她旁边,拥抱并安慰鼓舞她。婚姻之神海曼( Hymen )头戴常春藤冠,坐在床脚。左侧的伴娘手持给新娘涂精油的工具在对她们讲话,而她身旁有三个人在准备仪式。场景的最右侧有一位弹里拉琴的女乐手、一位手持打击乐的女乐手和一位女诗人。</p><p class="ql-block">古罗马时期的传统婚礼分多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把新娘护送到新邮家中的婚礼游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行为蕴含着原始抢婚以及纪念"抢守萨宾妇女"等象征意义,但更为朴素的是大家对新婚夫妇的祝福、祈愿,祝愿他们婚姻美满,多子多福。</p> <p class="ql-block">蹲坐的女童雕像(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2世纪原件复制 石膏</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女童雕像造型逼真,她双腿盘坐于地上,正专注地玩着羊拐骨(嘎拉哈)游戏。</p><p class="ql-block">或许这个时刻是她人生中少有的自由而烂漫的时光,因为古罗马的女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不断要求掌握各种持家技能以成为社会要求下的理想女性,同时不少墓志铭又揭示出有时她们又需要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p> <p class="ql-block">《分娩场景》蚀刻版画 公元1776年</p><p class="ql-block">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这幅版画描绘了一个分娩场景,它很可能与"《墨丘利和抱着婴儿的妇女》蚀刻版画"相关联。</p><p class="ql-block">画面中,两根柱子支撑着产床的帷慢,躺在床上的是一个刚刚经历分娩的女人。她靠着枕头,并将左手搭在上面。在痛苦中,她的右手伸向一名女子寻求帮助,而那位女子则伸出手来协助她。在她面前,还有一名女子背对着画面,将新生的生命抱在胸前,准备为他沐浴,迎接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墨丘利和抱着婴儿的妇女》</p><p class="ql-block">蚀刻版画 公元1776年 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这幅版画描绘了在布满怪诞图案和丧葬符号的画框内,诸神信使墨丘利作为灵魂的引导者,拉着一名女子的手。女子的左手则伸向一个位衣衫褶皱的女性,这位女性怀抱婴儿,她的姿势、后方干枯的树木以及供奉柱暗示了婴儿可能已经夭折。墨丘利右倒的女神朱诺,怀抱着另一个婴儿,在当时,产妇会祈求朱诺的庇佑,画中的孔雀正是她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婚礼场景石棺残片 </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中叶 帕里安大理石 </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该残片上显示了一副婚礼场景。新郎和新娘右手紧握( dextrarum iunctio )象征了他们之间紧密的婚姻关系。在新郎和新娘之间(右侧的人物形象已经丢失)出现了守护婚姻的女神﹣﹣和谐之神(Concordia )或婚姻之神( luno Pronuba )。</p> <p class="ql-block">安妮亚.雷吉拉的陵墓模型</p><p class="ql-block">根据2世纪中叶"安妮亚.雷吉拉的陵墓"微缩复 石膏、木,罗马文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模型再现了位于罗马阿庇亚道上的安妮亚·雷吉拉的陵墓。早些时候,因其建筑造型,这座陵墓曾被认为是城市守护神瑞狄库斯的神庙。墓室处于下层,上层用于举行葬礼仪式。通过门廊进入陵墓的结构尚不确定。该建筑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纪,当时神庙型的陵墓以及彩色砖面装饰都很常见陵墓是由元老院中享有盛誉的希腊贵族赫罗狄斯.阿提库斯为其妻子安妮亚.雷吉拉修建的。安妮亚.雷吉拉出生于罗马的一个贵族家庭,她从小获得了的教育,并坐拥丰富家产,还是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妻子小福斯蒂娜的表亲。</p><p class="ql-block">鲜为人知的是,根据雷吉拉兄弟的描述,在雷吉拉怀胎八月的公元160年,她的丈夫指使一个自由民将怀孕的雷吉拉杀害于阿提卡。如果这种说法为真位于罗马的陵墓其实是一座衣冠家,而这座纪念性的陵墓就成为了阿提库斯虚伪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带铭文的浮雕墓碑 公元前1世纪</p><p class="ql-block">白色大理石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制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墓碑见证了一段夫妻间的爱情誓言。在这件四方形的墓碑上,一位坐着的女性紧握着站立男子的手。这是已故的阿斯特与她的丈夫达夫尼斯。</p><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下方的铭文记述着达夫尼斯出于对阿斯特的爱所做的墓志铭,他曾将她视为挚爱,并在她去世后怀念她。</p> <p class="ql-block">费里希塔丝的浮雕墓碑 </p><p class="ql-block">公元140-160年 希腊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浮雕描绘的是逝去的费里希塔丝,她躺在床上,手持花环和苹果。铭文记载显示,这座墓碑是费里希塔丝的医生丈夫克劳迪乌斯.阿加亚提努斯献给她的。浮雕上的费里希塔丝美丽动人,长袍( chiton )披在一侧的肩上,与阿佛洛狄忒女神的形象相仿。</p><p class="ql-block">铭文:</p><p class="ql-block">生前她如高贵的佩涅洛佩,如今她是同样珍贵的费里希塔丝。她希望在丈夫之前去世,神啊,你听到了她的祈祷,因为她昔多次向你祷告。因为她的正直,冥王实现了她的愿望,而我的祈求则未有实现。当我穿越冥界时,我将会在那里找到我的爱人。医生克劳迪乌斯.阿加亚提努斯树立了这尊费里希塔丝的睡像,以见证她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悠悠岁月,顷刻须臾。</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历史与当下的桥梁,</p><p class="ql-block">此时,是我们与她们的邂逅。</p><p class="ql-block">是否感受到温和与热烈、细腻与坚韧、内敛与博大。此刻,"物"是她们活过的痕迹,"思"是她们亘古的苍穹。在历史的回声中,她们抓住每一段丝线、每一粒细沙、每一缕往风,将美好的情感铭记,将自己的过往镌刻。</p><p class="ql-block">继往的她们,即如现在的我们</p><p class="ql-block">你既是唯一,也是万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