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古称常山、真定,是连接燕晋两地的咽喉之地,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正定拥有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为代表。“九楼”为四个门楼、四个角楼以及阳和楼;“四塔”指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分别为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后三寺已毁)。除此之外,正定府文庙的戟门、县文庙的大成殿都是重量级的文保,重要的看点。</p> 正定县文庙 <p class="ql-block">正定城有府有县,两级各有一处文庙保留至今。县文庙,全称文宣王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纪念和祭祀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span>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真定知县洪子祥创建。其建筑格局为前庙后学,后在天顺六年(1462年)被巡抚御史卢秩改建为庙居左学居右。历经多次修葺,文庙的规模逐渐完善,</span>明清时期庙内建筑多达二十多座。</p> <p class="ql-block">县文庙现存主要建筑为戟门、大成殿和东西庑。2017年,在县文庙南侧增建了棂星门、泮桥、泮池等建筑,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基本恢复了县文庙原有格局。</p> <p class="ql-block">山门、泮桥、泮池。</p><p class="ql-block">泮桥,是建在古代学宫里的桥梁,它的交通作用很小,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形式体现。旧时,学子入学称为“入泮”。有将泮桥称作跨鳌桥的,意为跨过此桥,科举应试之时就能独占鳌头。也有称泮桥为状元桥的,如果是采用三座桥并列的形式,就把中间的一座称状元桥,两边的分别叫探花桥、榜眼桥,意思都一样。在科举取仕的年代里,跨过泮桥,象征着登仕的第一步,泮桥承载了学子心中一生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的棂星门、泮桥、泮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棂星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据记载,棂星被尊为天上的文星,因此得名棂星门,象征着孔子如同璀璨的星宿降临人间,传播智慧与教化。</p> <p class="ql-block">进入县文庙院内,正中矗立着孔子的雕像,两侧可见几座珍贵的石碑,记录了文庙的历史变迁。雕像后面是柏树掩映中的戟门,戟门的左右两侧,分列着东庑和西庑。</p> <p class="ql-block">重修正定县文庙碑记 </p><p class="ql-block">此碑刻立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于清乾隆二十六年重点重修的是大成殿、戟门,其它仅作修补,故至光绪时东、西庑、魁星楼等俱残破,光绪十二年(1886年)正定商民捐资重修。</p> <p class="ql-block">重修文庙记</p><p class="ql-block">此碑刻立于清顺治九年(1652 年)。梁清宽撰文、梁清标书丹,梁清远篆额,是难得的“三梁”联袂之作。碑文主要记述了县文庙自明代嘉靖、隆庆年大修六、七十年后至清代初年倾圮,顺治八年(1651年) 地方官绅等捐资进行重修。</p> <p class="ql-block">重修真定县学碑记 </p><p class="ql-block">此碑刻立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宋仕撰文,梁梦龙书丹。碑文主要记述了真定县学始建于明初,成化十二年(1476年)再修。万 历十六年(1588年)撰文者宋仕治理此邦,目睹县学殿庑倾圮,遂与地方官员助缘重修,历时五个月工程</p> <p class="ql-block">重修正定县文庙记</p><p class="ql-block">此碑刻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碑文主要记述了正定县文庙自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后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历经120年风雨后需进行修葺,官绅捐资历时两载,文庙面貌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戟门(大成门)</p><p class="ql-block">单檐歇山顶。戟门内两侧分置镛钟和晋鼓,每当文庙祭奠至圣先师时,迎神送神,镛钟与晋鼓齐鸣,声音深沉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晋鼓即大成鼓,设于大成门内。面径1.5米,腹径1.67米,长1.1 米,鼓腰有环,平悬架上,俯而击之。祭孔活动时,将祭,先击 三百六十通,以警戒,迎神、送神,与镛钟齐鸣。</p> <p class="ql-block">镛钟</p><p class="ql-block">镛钟即大成镛钟,设于大成门内。总高1.5米,最大直径1米,重920斤。每当文庙祭至圣先师释奠礼活动时,迎神、送神,镛钟与晋鼓齐鸣,祭毕,击响镛钟。</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为县文庙的正殿。始建于五代时期,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文保所对正定文庙进行了抢救性加固维修,恢复了大成殿装修、地面及墙体原貌,殿内依照曲阜孔庙增补了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平缓舒展,斗拱用材奇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朴大气的外观与敦煌壁画中的建筑极其相似。</span>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唐末五代遗物。1991年10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察后,指出此大成殿要比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六个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其建筑年代之久,价值之高,堪称国内文庙之最。</p> <p class="ql-block">殿门上有“大成殿”三字清式竖排匾额。门柱楹联:“万世尊崇称至圣,千秋景仰奉先师”,出自著名书家尹沫之手。</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正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龛内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span>龛上书“万世师表”。神龛的两侧,分别摆放着孟子、曾子、朱熹等儒家学者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东庑。</p> <p class="ql-block">西庑。</p> 正定府城隍庙 <p class="ql-block">正定府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89年因火灾烧毁,<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的府城隍庙为在原址上修复重建。</span>历史上,正定古城曾建有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民国初年(1912年),府、县城隍庙合为一体,每年旧历五月十七,举办城隍庙庙会。府城隍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是1928年中共正定县委领导人民群众反讨赤捐大示威集合点,1982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府城隍庙复建项目,动迁周边75户居民、2个企业。原址1:1整体恢复。府城隍庙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戏楼、旱桥、牌坊、山门 殿、大殿、寝宫;东侧分列十王殿(东)、药王殿、财神殿;西侧分列十王殿(西)、瘟神 殿、土地殿;在主庙东侧配建道士院。该项目的建设,拓宽周边育才街道路,居民的周边环境得到改善,重现了这一正定古城的民俗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反对讨赤捐大示威集合点</p><p class="ql-block">位于正定西南街,原府城隍庙门前的戏楼处。</p><p class="ql-block">1927年5月,北伐军击败十万奉军主力。驻河北的奉军在退败前夕大力搜刮民财,提出预收1928年钱粮,且每亩地附加“讨赤捐”2.5元。本来1927年上半年已预收了当年的钱粮,加之麦收前正定遭受雹灾,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群众愤怒万分。在省委解学海同志的帮助下,中共正定县委决定借城隍庙庙会的机会,发动群众抗交上忙粮和“讨赤捐”斗争。</p><p class="ql-block">6月16日(即农历五月十七),是正定府城隍庙会的正日,万余群众集结到城隍庙前戏楼西北角的广场,正定县委书记尹玉峰作了动员,情绪高昂的群众高举“反讨赤捐”的大幅标语,直奔县公署请愿,许多群众也自动参加了游行队伍。经过四个小时的斗争,伪县长答应了农民的要求,并当场出布告,缓征明年钱粮,豁免“讨赤捐”,这场群众斗争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13日,正定人民反对“讨赤捐”大示威集合点被列为“正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p><p class="ql-block">檐下高悬横匾“府城隍庙”,门侧楹联:“善行此地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前广场上的旱桥、牌坊。</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后檐下悬挂着一块硕大的木制算盘,算盘珠直径二十厘米,算盘杆7、8厘米粗,特大的算盘上书“不由人算”落款是“二两居”。谚语“城隍爷的算盘不由人算”即出自正定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城隍爷是阴间的长官,审案时要用算盘来细算往生者的是非善恶。每当城隍爷出庙巡游时,都要带上这个大算盘。</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前广场南端的戏楼,建在石砌高台上,为单檐庑殿顶架构。前立柱上楹联:“世上情仇,莫笑伶工多委曲;人间冷暖,还须看客自分明”,后立柱楹联:“岁月悠悠哪是真哪是假;悲欢幕幕何为正何为邪”。</p> <p class="ql-block">大殿</p><p class="ql-block">城隍庙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等级较高的单檐庑殿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进入殿门, 大殿中间摆放了一个大型供台,临时摆放了一些贡品,大殿四周围空空如也,大概是还在完善中吧。</p> <p class="ql-block">大殿门柱楹联:作事奸邪笑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p> <p class="ql-block">十王殿 (东)</p><p class="ql-block">民间认为阴曹地府是由十殿阎王所掌控的,十殿阎王分别是叫: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第五殿阎罗王总领十殿。</p><p class="ql-block">门柱楹联:“真善美簿中有录,假恶丑笔下无虚。”</p> <p class="ql-block">药王殿</p><p class="ql-block">门柱楹联:“旺泉自养常山脉,尘海可寻济世方”</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p><p class="ql-block">门柱楹联:“九原古郡堆金地,千祀名藩砌玉门。”</p> <p class="ql-block">寝宫</p><p class="ql-block">门柱楹联:“佑黎民不舍春秋昼夜,惩邪恶何分明悔阴阳”</p> <p class="ql-block">土地殿</p><p class="ql-block">门柱楹联:“五行公道和天下,中土厚德载众生”</p> <p class="ql-block">瘟神殿</p><p class="ql-block">门柱楹联:“望断天涯闻世苦,问通疠疫切民意。”</p> <p class="ql-block">十王殿(西)</p><p class="ql-block">门柱楹联:“神钦恒岳清源地,灵佑滹沱浩气天。”</p> <p class="ql-block">河北自由行</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9月10日——2024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本景点游览时间:</p><p class="ql-block">县文庙:14日15:30,<span style="font-size:18px;">30分钟</span></p><p class="ql-block">城隍庙:15日9:40点,30分钟</p><p class="ql-block">门票:免票</p><p class="ql-block">天气</p><p class="ql-block">14日:阴•19——21℃;</p><p class="ql-block">15日:阴•18——25℃</p><p class="ql-block">摄影:乡间小道</p><p class="ql-block">文字:乡间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