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探访大明寺

李志琴

<p class="ql-block">晴朗的冬日下午,我们踏入扬州这座历史名城,前往其中最负盛名的古刹——大明寺。这座佛教圣地已在历史长河中矗立1500余年。冬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在寺前的高大的牌楼上,两座威武的石狮蹲守牌楼两边,整个画面庄严典雅又安静祥和。大明寺它不仅是一片佛教净土,更是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主要建筑有牌楼,天王殿,鉴真纪念堂,平山堂和栖灵塔等,这些建筑不仅彰显了大明寺作为古寺的历史底蕴,也体现了它丰富的人文胜迹。</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建筑宏伟壮观,殿内佛像庄严肃穆,香火缭绕,檀香味弥漫四周。站在殿内,我仿佛感受到宗教那宁静而虔诚的力量,让我的内心也变得宁静起来,似乎能触摸到宗教的神秘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鉴真,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鉴真,扬州人。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天宝六年(743),应日本留学僧之邀,决定赴日本弘布戒律,但五次东渡均未成功。直到在754年第六次在日本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自是日夲始有正式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他与弟子在传播大唐文化,艺术,建筑,医学等方面作出突出页献。</p> <p class="ql-block">鉴真纪念堂,为纪念鉴真圆寂1200年,由建筑大师梁思成参照了鉴真在日本主要遗物唐招提寺金堂而设计。走进纪念堂,仿佛瞬间被带入了唐代的建筑艺术氛围之中,典雅又古朴,让人沉浸在古典园林的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沿着台阶而上,碑亭中矗立着一方仿唐朝风格的汉白玉横碑,下设莲花须弥座。碑的正面横刻郭沫若手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9个大字,书法古拙遒劲,笔力千钧。碑身下镌刻唐朝特有的卷叶草与花朵结合的图案,处处彰显显唐代风貌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座像</p> <p class="ql-block">庭院内种植樱花树,松树,时值冬季,高大的松树依旧青翠。除走道外,地面全部铺设白色的石子,作为地面建筑的背景,显得格外纯净。纪念堂整幢建筑饱含唐代建筑风格,显得简朴典雅,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庭院中,矗立着一盏长明石灯笼,这盏灯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亲自送来并点燃的。这盏灯与日本寺里的另一盏是一对。这对灯火至今仍在燃烧,长明不灭,遥相辉映,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光明前景。</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堂内,鉴真和尚坐像庄严肃穆,心中油然而生起敬仰之情。鉴真和尚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在诉说他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的决心与毅力。</p> <p class="ql-block">别具一格的唐代风格园林建筑,庭院四周是结构简洁的围廊,连接碑亭和纪念堂正厅。廊柱褚红,墙壁洁白,线条采用唐代直棂窗格式,置身其间,让人感觉清新悦目,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诗意的唐代。</p> <p class="ql-block">高耸入云的栖灵塔,是大明寺标志性的建筑之一,这座塔始建于唐代,已有千余年历史。塔高九层,气势磅礴,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气势不凡。唐代多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都曾登临此塔,并留下千古绝唱。栖灵塔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豪迈,也见证了大明寺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品味到禅意生活的宁静与平和。我们这次的探访游览,加深了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内心的安静,仿佛心灵也得到一次洗礼。</p> <p class="ql-block">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了平山堂。平山堂位于大明寺西侧,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这里山青水秀,环境清幽,古朴。平山堂前一棵古藤盘根错节,彰显岁月的故事。“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厅顶之上。</p><p class="ql-block">因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那时,平山堂是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很得文人雅士青睐,赞叹此景壮丽为淮南第一。</p> <p class="ql-block">苏轼为纪念欧阳修建谷林堂。</p> <p class="ql-block">用二句诗来结束大明寺的游览吧:</p><p class="ql-block">“寺古松森,西南览胜之区,马嘶花放,禅悦心生之地。”</p> <p class="ql-block"> 谢谢到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