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父老最早登陆沙捞越的诗巫城

知愉

<h1><b>  我们在沙巴沙捞越旅行的第二个城市就是诗巫,也称泗务(Sibu),是沙拉越的第三大城市,坐落在婆罗洲最长的河—拉浪江的岸边,</b><b style="color: inherit;">人口30万,其中华人有11万多,占比约40%,是整个沙捞越华人比例最高的城市,被誉为“新福州”。</b></h1> <h1><b>  一百二十多年前诗巫还是一个名叫马兰瑙的荒凉小村庄,1901年1月21日,闽人领袖黄乃裳带领八闽先民——闽侯、闽清、莆田、永泰、福清等地的第一批72人,顶风越浪,经过七天七夜的航行,首先在诗巫的拉让江登陆,开始了诗巫福州垦场的大规模垦荒活动,成为最早的中国移民。</b></h1> <h1><b>  1899 年,黄乃裳踏上了下南洋的行程,不遗余力地开始在南洋地区的考察活动。最终找到了一个位于砂拉越拉让江流域的马兰瑙小村庄。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温适中,且人迹罕至,荒地遍野,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当地统治者对华人移民开垦土地抱有极为开放的态度<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下图系</span>1951年福州公会立黄乃裳像。</b></h1> <h1><b>  当时沙捞越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黄乃裳与砂拉越的第二代国王(拉在)查尔斯·布鲁克进行了会晤。并提交了详尽的垦荒计划,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br></b><b> 1900 年 5 月,黄乃裳以港主的身份,与布鲁克正式签订了垦约,这份垦约不仅将新珠山附近的大片土地划归华人垦区,还赋予了华人长达 999 年的租借使用权,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签约后,黄乃裳急忙返回福建,在八闽地区招募以农民为主、包括各类工匠、商人、医生、牧师等1118人,组成垦殖团体,分三批到达诗巫。</b></h1><h1><b> 同时黄乃裳为华人移民争取到了砂拉越政府提供的巨额无息贷款。这笔资金为后续的移民引进和土地开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下图系黄乃裳带领的第一批移民72人在1901年1月21日靠岸登陆地。</b></h1> <h1><b>  诗巫人感念黄乃裳等先贤的开拓功绩,建有许多纪念馆、文物馆、纪念公园,1958年在诗巫最繁华</b><b style="color: inherit;">一条,命名为黄乃裳路;还有那所培养了无数华人英才的乃裳中学,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成长;市中心那尊“垂范人间”塑像,让人肃然起敬,对来自中国福州的革命家、教育家——黄乃裳永恒的纪念。</b></h1> <h1><b>  试想,当初那一千多名福建人背负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故土的眷恋,踏上陌生的土地时,他们心中定然充满了无数的不安与期待。如今,当我们漫步在诗巫的大街小巷时,耳边传来的依旧是那熟悉的福州方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b></h1> <h1><b>由于黄乃裳是基督教徒,所以诗巫也有很多教堂。</b></h1> <h1><b>  如今,我们漫步在诗巫的大街小巷时,耳边传来的依旧声声福州方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在这条迁徙之路上,他们心中定然充满了无数的不安与期待,</b><b style="color: inherit;">他们白手起家,遇到数不清的困难、碰到无数难题,他们依然选择了坚持,因为在他们心中,那份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始终未曾熄灭。</b></h1><h1><br></h1> <h1><b>  诗巫造船业、金融业、棕油业、木材业发达,尤其是诗巫造船业享誉全球,艟舡、快艇、拖船、登陆艇、货船等销往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诗巫已发展成为商业繁荣、交通发达、教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的美丽城市。</b></h1> <h1><b>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祖籍闽清,他的父辈也是追随黄乃裳到诗巫的移民,他于1927年5岁时,也远涉重洋到马来西亚诗巫投奔父亲。在诗巫整整生活了12年,直至1940年,17岁的吴孟超才离开诗巫,回到抗战中的祖国。</b><br></h1> <h1><b>  街头巷尾,还能见到许多“福建小吃”的广告,包含着浓浓的乡愁和回忆,沙茶面、永和鱼丸、福鼎肉燕、沙县小吃、莆田卤面有种说不出的魔力,被浓郁的乡情中浸润的食物,更加入味。</b></h1> <h1><b>  诗巫海产丰富,价格便宜,在饭店点了龙虾、生蚝、斑鱼、沙蛤等海中的美味珍馐尝鲜。</b></h1> <h1><p>  <b>诗巫简直就是华人的天下。走在诗巫的街头,华人的身影无处不在。此地的经商者超过九成都是华人,而在政府机构中,华裔官员的比例也高得惊人。</b></p><b> 诗巫,是由一位华人领袖带领八闽乡民一手建立起来的。诗巫华人生活幸福,但依旧不忘他们的“根”下图是诗巫俞氏宗亲来华寻祖恳亲,在在浙江俞源的合影。</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