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洪都新俯,百世流芳</p><p class="ql-block">生活在北京城的人,并非每个人都去过故宫、探究历史演变的画卷,正如居住在南昌的市民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到过海昏侯遗址打卡。</p><p class="ql-block">岁末的江南,仍然是风和日丽。自参加完《陇西余干后街彭家开谱》庆典、回到南昌后,儿媳尽地主之谊开车当向导,带着从广东梅州来到南昌的堂妹燕飞,包括我和夫人,还有我的小儿子,把南昌较有名的火爆景点,二天之内游了个遍。</p> <p class="ql-block">虽说是走马观花,但也兴趣盎然,收获颇多。登滕王阁,我虽是N次,但每一次的感受肯定不尽相同,吾有词为证:</p><p class="ql-block">“共登临,滕王高阁,知其原阁非此。作成兴概沧桑态,无力追寻才子。虽可记。有落鹜、明霞秋水弥天际。难消汗气。凭翠幄障天,荒唐芜宋,台上未能眯。先人去。茶室青丝凉意。谈今论古零碎。蒸蒸日上何须借,歌舞盛唐声势。偏不似。仰望九重天,王勃今何已。云乎烟尔。正眺赣江边,飞鸿来报,吹雪恐迟至。”</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来到南昌,千万不要错过这个令人震撼的地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是为了纪念1927年南昌起义而建立的专题纪念馆,里面陈列了大量的当年革命英雄事迹的老物件、影像和信件。这里绝对是来南昌的游客、必然打卡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南昌,为什么人们对这片土地爱得如此深沉?因为这里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和革命的精神,每一次参观,都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感动和敬仰。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资料,还有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英雄们的事迹介绍,来这里,感受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真的能让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家人出游,彭宁总是提出要到八一起义纪念馆走走,我是很了解他的心意。作为一名南海舰队的退役老兵,他曾头枕波涛,与大海同呼吸过;他曾用美好的青春年华,在碧海蓝天翱翔过;他曾想过,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祖国的南疆。军人的情怀永驻在他的心田,无奈,如今他已是一只受了伤的海鸥,这对他来说,既是残酷也是荣耀。</p> <p class="ql-block">从八一起义纪念馆出来,我们走到了万寿宫,说实话,南昌万寿宫比龙虎山天师府可逊色很多,龙虎山必正是中国道教发源地。祖籍河南而出生在南昌麻丘的许逊真君,深井铁柱锁孽龙,解了鄱湖周边水患,他独有的功绩,也深受世人尊崇。“一座万寿宫,千载豫章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在川流不息的万寿宫美食街吃过中饭,我们又驱车来到了赣江边的摩天轮景区游玩。南昌之星摩天轮,高160米,原为亚洲之最,现屈为世界第三。摩天轮下人山人海,也许是因为天气晴好,眼前出现的南昌女孩,好像大多都不喜欢穿长裤,贴肉的丝裤袜与肤色相似,尽显青春洒脱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坐上了越升越高的吊笼,感觉随手就能摘下漫天云彩。俯瞰赣江,蜿蜒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白练,在脚下穿流而过。飞驰的高铁、川流不息的汽车,无一不给人振奋的生机。而当摩天轮缓缓转至最高点时,整座城市的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人仿佛已蓦然置身于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正所谓及物慎之,我们家人一起腾飞,已触摸到广袤的天空。从摩天轮之巅俯视的那份宏阔感,永远地让我受用无穷。也让我升腾起无限希望,期盼着未来南昌这座城市,在国家的发展大潮中,创造出无限精彩的更加美好的新画卷。</p> <p class="ql-block">二、大汉灿烂,一侯可窥</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的游玩,累得人筋疲力尽。经商量,第二天我们起了个早,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新建区昌邑,前去海昏侯遗址参观。昌邑乡,地处新建区城区北部,东与江西省恒湖垦殖场接壤,南与联圩镇相邻,西隔江与象山镇、铁河乡相望,北濒鄱阳湖。</p><p class="ql-block">昌邑乡,春秋时期属吴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始属新建县,自汉至清有1900多年的历史。昌邑处于当时的进京水上驿道,鼎盛时期有“一市一镇”(昌邑市辖五十二都、罗溪镇辖五十一都)格局。</p><p class="ql-block">从昌邑到铁河绵延几十里,曾都是海昏侯的封地。目前考证的北垱汉文化遗址,应该就是史载中的昌邑乡罗溪镇。“一里三酒肆、十里不沾泥”,这是古人对当初昌邑街市的真实描述。遥想当年,昌邑富可敌国,曾引得无数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2011年开始发掘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侯国遗址。比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种类更多,级别规格内涵更丰,堪称一部反映汉代鼎盛时期,璀璨文化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个列侯身世传奇的侯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跌宕起伏,世所罕见。这是一个艺术精妙入神的侯国。侯府器物,包罗万象,匠心独具,或飘逸洒脱,或流光溢彩,或奇幻空灵,技艺精湛,尽藏礼乐。</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个文化绽放异彩的侯国。刘贺事死者如事生,信奉神灵,祈福永生,其迷信程度与秦始皇有相同之处;秦始皇焚书坑儒,可他却推崇儒学,诗礼传家。流年已逝,侯国已往,若器物有灵,大可佐证。</p> <p class="ql-block">海昏侯国遗址的经年发掘,大批珍贵文物的重见天日,让曾伫立在历史传说中的海昏侯摘下谜之面具。亦让解读两千年前大汉盛世的围观者,穿越时空,惊叹“一阙海昏侯,千年大汉风。”</p><p class="ql-block">滔滔赣水,浩浩鄱湖,奇秀匡庐,逶迤五岭,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山水辉映、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汉武帝儿子刘髆被封为昌邑王,立国于山阳郡(今山东境内)。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膝下无子,经大将军霍光策划,由皇后出面召昌邑王刘贺来长安继承帝位,成为西汉第九位皇帝。</p><p class="ql-block">仅仅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又被霍光等以“行昏乱,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见《汉书》)为由将其废掉,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元康三年公元(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4千户。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就国建城,因其原系昌邑王,取名昌邑城。又因王城西南有一口塘,人称游塘,故又名游塘城。</p><p class="ql-block">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第一代昌邑王刘髆之子,始元元年(前86年)嗣位为第二代昌邑王。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薨,位于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墎墩山的坟墓,成了他最后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村民(伙头兵饭店老板)讲述,2009年的一个深夜,有几个外地人偷偷地来到村后的一块山地上掘土,引得犬叫不停。第二天天亮后,村民们纷纷前来察看,发现山地高处被挖掘出一个大洞,直径有五尺,深若七尺,洞底有水,有人好奇便报了警。</p><p class="ql-block">后经层层上报,引起多方重视。说句不中听的话,是那伙有文化知识的盗墓贼,供出了此地原是海昏侯墓地的猜测信息,2011年,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海昏侯墓,才在意外中尘封开启,举世震惊。</p><p class="ql-block">大汉一朝,以孝治国,事死如生,厚葬盛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具有重大价值。</p> <p class="ql-block">该墓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明确,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等级的墓葬制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刘贺墓共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等各类精美文物5万余件(套),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中国汉代文化风貌,是一座实证西汉盛世文明的文化宝库,让人赞叹不已。面对那么多的闪闪发光的真金白银,在当今物欲横流世风下,有多少人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p><p class="ql-block">汉朝初建,高祖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度,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南昌、海昏等十八县,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西省。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在海昏县建立侯国海昏侯国,延续到东汉末年,刘贺一脉,于此繁衍生息达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岁月尘封了海骨,存留了海记忆。一位经历传奇的人物、一段曾经模糊的故事,逐渐在我们眼前清晰。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为西汉列侯葬制研究,提供了典型标本,其出土的许多具有极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物,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驻足于此,来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时空旅程,感受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定能让人浮想联翩……赣江之畔、鄱湖之滨,漫步于南昌新建区昌邑乡的平畴沃野间,目之所及,依旧尽是葱郁,一排排民居掩映在青山秀水之间,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田园美景图。</p><p class="ql-block">2024.12.25日撰于南昌新建城</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彭映水 笔名龙头山客,江西余干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p><p class="ql-block">十五岁因家贫辍学,不惑之年重与文学结缘,曾在学校、机关、报社任职。发表文学作品约1200余篇。2019年出版《水映东山》一书52万字,2024年初出版《月映水中天》一书38万余字,江西作家文坛名誉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