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记忆

秀虎

<p class="ql-block">以前过年才叫过年,现在过年顶多算是放假!</p> <p class="ql-block">再过十天就到农历新年了,以往的记忆里这个时候就该忙年了,比如打扫卫生,赶年集办年货,做新衣服等等,不管城里还是乡下都会热闹起来,可如今的春节却安静了许多,许多人似乎没了过年的心情与感觉,就连最期盼过节放假的孩子也没了新年将至的兴奋!难道我们的春节真的没有年的味道了吗?我不禁感叹。一番感慨后心思却飘回了过去,陷入了儿时春节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儿时的记忆里,赶年集绝对是个重大项目。每到春节临近的几个集日,一大早大人孩子们便会早早起床,或步行,或骑车赶向离村庄较近的集市。集市上早早的便热闹起来。卖吃的,喝的,穿的,卖年画的,还有耍猴的,真的是琳琅满目,热闹异常。那时孩子们最大的期盼便是一串糖葫芦,一身新衣服,一碗热气腾腾的丸子汤,大人们也会尽最大努力一一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可现在再好的糖葫芦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了。集市上最热闹的便是烟花爆竹市场了。各个商贩为比试谁家的鞭炮更响,一挂接一挂的比着放,那场面真是火爆异常,到处是震耳欲聋,烟花遍地的场景,围观的大人孩子们则欢呼四起,笑成一片,到处弥漫着过年的喜庆味道!</p><p class="ql-block">贴春联也是一项春节必备项目。那个年代一般是自己买了红纸,拿去村里有文化的人家,让人帮忙给写,至于报酬也就一盒烟。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帮邻居爷爷写对联,说是帮,也就打下手,哈哈。他老人家写,我帮忙铺纸按纸,写完后再拿去院子里凉晒。不多久满院子里便会一片红光闪闪,墨迹飘香!那时我最佩服的就是他老人家,也许对于文字的爱好就源于此!之后便是贴对联,那时大人们不认字的很多,上过几年学的孩子便派上了用场,一个个毛头小子指挥大人这样贴,那样贴,贴完后还要诵读一番,一副甚是得意的样子。当然也有对联贴反的情况,初一拜年时被人看出,让人一番轰堂大笑,那份尴尬就不必言表了!</p><p class="ql-block">傍晚将至时,大人们便开始包水饺,炸年货,准备年夜饭了。那时可不像现在的孩子随时可以去肯德基吃炸薯条炸鸡腿,一年到头也炸不几回东西吃,除非来了客人。但那时没有地沟油调和油和垃圾猪,油是纯粹的豆油花生油。所以炸出来的地瓜,耦合,瘦肉,绿豆丸子格外的香,一到傍晚满村子里便香飘四溢。馋嘴的孩子们早已守候在锅灶旁边,刚一出锅,便顾不得烫手,抢着去吃,自然会招致大人们的一顿笑骂!</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孩子甚至大人对于拜年似乎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了。许多孩子讨厌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宁可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以前那个年代,拜年可是件大事。大年初一一大早,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早早吃完饭,挨门逐户的去拜年。老人们会为孩子准备好爆米花糖块啥的,一遭转回来,孩子们会满载而归,有时口袋满的装不下便跑回家放下再跑出去。而大人们则是问候老人,说些家常里短,每当记起这些,一种温暖的邻里乡情便油然而生,让人回味无穷。而现在被钢铁水泥覆盖的我们,对门是谁都不知道也很正常,楼上楼下遇到打个招呼就不错了,更别提什莫远亲不如近邻了,老死不往来,近邻是路人,如此说大概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一切都提速的时代,就连过年走亲访友也变的快节奏了,特别有车一族,一天走访几家,每家丢下二百元,坐半小时就走人的现象已是正常。可是你是否知道,走亲访友走访的不是钱,不是一顿饭,而是对老姑,老姨,老舅的一份关心,也是一次勾起自己成长记忆的机会,多陪陪老人们吧,如果你不太忙的话。他们只想和你多说会话,别无所求!!</p><p class="ql-block">也许是现在的人们物质越来越丰富,不再缺吃少穿的原因,所以少了对节日的期盼与渴望,但我们却越来越感受不到精神世界的快乐与内心的幸福,那种简单真实而又热烈的年的味道只能在回忆中去感受,去找寻了,难道物质的享受与精神世界的快乐真的背道而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