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雕痕石刻古朴风,两千年后尚如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匠人血汗凿锤下,汉室昌兴画图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梦幻酣宴饮乐续,衣冠魂灵马车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解说汉室青石上,今已腾飞华夏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位于在徐州市泉山区湖东路,在徐州云龙湖风景区内,依山面水。这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属于徐州博物馆,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称号。</p><p class="ql-block"> 徐州汉画像石馆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由北馆、南馆两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徐州的汉画像石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p> <p class="ql-block">竹韵丹青入新年</p> <p class="ql-block">楚汉史诗石像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盛世伴随雅俗乘,龙飞凤舞游西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浮生画像幻梦醉,永享春光万古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b></p> <p class="ql-block">龙的传人石像念</p> <p class="ql-block">绿叶渐红土黄连</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4日,星期二,徐州天气多云,气温9~-8C°,风力4~5级。本人上午在集市买完菜后,乘公交前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艺术馆分南北两个馆区,北馆展出的汉画像石都是镶嵌在墙体内。南区是新馆,展品陈设立体感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徐州的汉画像石浮雕感相当强,多使用深浮雕,画面比较丰富,层次多且都很丰满。让参观者比较容易理解画像石画面的意思与石主内心的向往。所拍照片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喜欢。</p> <p class="ql-block">汉韵门垛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朱雀辅首是门环</p> <p class="ql-block"> 徐州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包括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内容,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汉代史。</p> <p class="ql-block">汉画像石艺术馆(北馆)</p> <p class="ql-block"> 1956年徐州成立了汉画像石保管机构。</p><p class="ql-block"> 1989年建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北馆)建成,展出汉画像石187块。</p><p class="ql-block"> 1989年以后,徐州汉画像石馆藏品不断增加,原来的展出面积偏小,许多珍贵文物无法展示。</p><p class="ql-block"> 2001年徐州汉画像石馆开始扩建。新馆(南馆)和老馆比邻。</p> <p class="ql-block"> 北馆展出的主要是自清代末年至1989年的馆藏文物精品,国内外学者对徐州汉画像石的认识和熟知的画像石图像都是来自北馆展出的文物。展出汉画像石镶嵌在206米的长廊和7个展室内。主要有铜山县苗山汉墓、沛县栖山汉墓、铜山洪楼祠堂、铜山利国汉墓、睢宁九女墩汉墓、徐州市十里铺汉墓出土的画像石,此外还有清代、民国、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散存画像石收藏。</p> <p class="ql-block">凤鸟强势青龙盘</p> <p class="ql-block"> 出舆入辇、宝马雕车。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马,同时车马是汉画中最流行的题材。徐州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图象资料,可以看出汉代车马制度和迎候的礼仪。</p> <p class="ql-block">墓门守护辅首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汉画像石,古韵长存。千年绘就,传世珍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石上人物,栩栩如生。神采飞扬,历久弥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b></p> <p class="ql-block">镶嵌墙内像石绽</p> <p class="ql-block"> 西王母图象是迄今发现汉画像石中时代最早的。画面中的西王母头戴胜饰凭几坐在楼上,楼下有青鸟为其衔食,楼房外有神人捣药,楼房的上面有三足鸟和九尾狐,接着刻有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和一个佩剑的长者拱手朝拜西王母。这幅画像石的右面,刻有弋射图、建鼓舞、比武图、斗鸡图等生活内容的图象。</p> <p class="ql-block">竹韵汉风优雅感</p> <p class="ql-block"> 《泗水取鼎》最为精彩,此图刻画了龙咬断鼎绳时的紧张场面。《史记·武帝纪》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九鼎即为王权的象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巡行天下,“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水经注·泗水》记述:“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系而行之,未出,龙齿啮断其系。”</p> <p class="ql-block">朱雀吉祥是祈愿</p> <p class="ql-block"> 如翚斯飞,宫室建筑。现存的大量汉代建筑遗址大都是汉阙、祠堂等石结构。但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p> <p class="ql-block">伏羲捧日贵主献</p> <p class="ql-block">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80%以上的汉画像石是从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征集而来,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考古发掘而来。</p><p class="ql-block">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将发掘出的大量由汉画像石构筑的祠堂、墓葬、神道、汉阙、墓门等建筑进行了复原,让参观者一下子便清楚了汉画像石的原本状态。</p> <p class="ql-block">饮酒作乐恢宏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汉情怀树雄风,炎黃底蕴耀彭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歌番雕刻升平譜,舞动魂归骑射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b></p> <p class="ql-block">老友离别送行篇</p> <p class="ql-block"> 丽服扬靓、乐舞百戏。徐州画像石中常见的乐舞表演有长袖舞、建鼓舞、傩舞等,还有大型的广场演出总汇仙倡,杂技节目也是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南天竹叶在渐变</p> <p class="ql-block">泗水取鼎最壮观</p> <p class="ql-block">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葬中用于装饰墓室壁面的石刻艺术品,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神话故事、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农业科技等。其图像内容多为车马出行、庖厨、农耕、乐舞、家居等日常生活情景和人物形象。汉画像石的写实性手法使其成为汉代人物图像的基调,早期图像简略朴拙,后期则逐渐细腻精致。此外,汉画像石的石料来源地不同,也会影响其图像的形式与风格。</p> <p class="ql-block">麒麟怪兽热闹感</p> <p class="ql-block">交尾双龙朱雀玄</p> <p class="ql-block"> 汉代神道雕刻有石阙、石碑、石柱、石人、辟邪,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等。石阙为天门的象征,辟邪、石马身长双翼,石羊上乘坐仙人。神道石雕是汉代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在简约古朴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雕塑立体透视的方法,相成了汉代圆雕厚重、圆润、饱满、流畅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守卫举刀御危险</p> <p class="ql-block"> 祠堂,又称庙堂、石室,是汉代陵区地面上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古人敬天承祖,祭祀亡灵的主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汉代石式祠堂的建造是用石材雕凿而成,在风格上追求古朴、对称、协调,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特别是在屋面的处理上,用整块大型料石“橡架高丈余,镂石作椽瓦屋,施平天造”,四壁作制工丽,刻画着为祭祀先祖而创作的精美壁画。画像石祠堂是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综合统一,代表了汉代艺术的最高成就。汉代祠堂规模大小不同,样式有异。</p> <p class="ql-block">青龙翘尾腾飞前</p> <p class="ql-block">白虎御敌无畏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画。每一处雕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都是一段传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汉画像石,艺术的典范。绘就了古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留下了史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b></p> <p class="ql-block">朱雀抖擞绽酷炫</p> <p class="ql-block">玄武披甲迎风绽</p> <p class="ql-block"> 汉画像石是绘画和雕刻结合的艺术,其艺术特色反映了时代的气质、风尚。</p><p class="ql-block"> “汉兴,破觚为圜,斲(zhuo)雕为朴”,汉代画家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力,构图上不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内容同置一幅画面;在具体的物象创作上,变形取神,以形写神,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雕刻艺术在汉画像石美的构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楚风汉韵穿越感</p> <p class="ql-block"> 南馆由建筑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主持设计,依山就势,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突现出汉文化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 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整体建筑廊房相连,白墙、黛瓦、赭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p> <p class="ql-block">展馆新址艺超前</p> <p class="ql-block"> 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同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当时人们幻念中的鬼神世界,体现了人们对死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汉风缘</p> <p class="ql-block">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新馆陈列的主题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展出的是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用馆藏精品画像石,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诠释两汉文化的灵魂。其中“汉石春秋”部分按照科学分类,由12个小单元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p> <p class="ql-block">大汉王朝彭城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汉画像石,历史的见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镌刻着岁月,流转的痕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细腻的线条,勾勒出英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古老的故事,在石头上述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b></p> <p class="ql-block">墓道祀品收集全</p> <p class="ql-block">高大华表龙柱盘</p> <p class="ql-block"> 墓室作为死者的葬身之所,在古代被视为阴间住宅,予以高度重视。汉代,豪强之家生时姿意享乐,极尽其欲,死后则崇仰厚葬,墓室装饰风气盛行,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材料,营建不同风格的墓葬。加之崇仰鬼神,迷信好名之风甚盛,多爱把自己所崇拜、爱慕的东西在墓中雕刻成画。同时,徐州附近盛产石灰岩青石,为营造画像石墓提供了石料来源,因此,众多汉画像石祠堂、墓葬,便在徐州一带盛行起来。</p> <p class="ql-block">期望长青享乐远</p> <p class="ql-block"> 丝国天衣、汉服华彩。汉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当时“女修织衽”的纺织情景。</p><p class="ql-block"> 衣冠是身份的象征,衣冠楚楚是贵族必须的修养,汉代衣冠的制度突出特点是高冠博带、深衣襜褕,这些形象在画像石上随处可见。汉代官吏的服饰,锦绣文华,色彩艳丽,即所谓“章服”制度。</p> <p class="ql-block">雕刻技法传承篇</p> <p class="ql-block"> 耕耘稼穑、饮食为天。汉代人特别重视饮食以及饮食的礼节文化。徐州汉画像石中大量的图像表现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文化。古代,人们多把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曹植《当来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p> <p class="ql-block">塑像汉代生活圈</p> <p class="ql-block">汉代生活塑像版(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汉画像石,文化的瑰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承载着智慧,传承着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每一处雕刻,都是一段传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b></p> <p class="ql-block">展台摆放直视全</p> <p class="ql-block"> 生死相依、男欢女爱。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男女相爱内容的画像。如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在众多的爱情题材的画像中,有一些用写实手法直接表现男女相爱的场面,有男女接吻图、男女交媾图等。</p> <p class="ql-block">独立画像求陪伴</p> <p class="ql-block"> 历史故事,抑恶扬善。徐州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其题材内容依据史书典籍中寓意深邃的故事,创作出的有现实意义的画面。这部分的内容,精心选材,以图说史,阐述封建伦理大义,图谶神权天授之理,其中有孔子见老子、孔子问师、孔门弟子、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秦始皇泗水取鼎等。这些画面大都刻画在祠堂中,有“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盛世镜像向往前</p> <p class="ql-block"> 碑刻题记。徐州见于史籍或金石著作的汉碑很多,其中有碑名可考的十一种。徐州地面传世的汉碑大部分失落亡佚。</p><p class="ql-block"> 徐州发现的一批汉代石刻文字,大约在20余方,有的刻在画像石上,称之为题记;有的直接刻在石上,称之为刻石。汉画像石上,刻在物像旁边,称之为“榜题”,刻在画图外,称之为“题记”,题记内容包括有纪年、墓主人姓名、身份、生平事迹、建筑费用等。</p> <p class="ql-block">奢华墓穴重见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举目福增瞬息轮,世家繁饰终鹤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遗业英博尚无止,石像披靡暗香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1月14日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b></p> <p class="ql-block">彭城汉墓几多见</p> <p class="ql-block">歌舞升平极乐宝鉴</p> <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创新篇</p> <p class="ql-block"> 为全面提升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展览水平,弘扬徐州两汉文化精神,为广大游客建立良好的服务平台,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新馆从2015年3月份开始,进行了陈列提升工程改造。经过几个月施工,该馆陈列设施焕然一新,展台全部由大理石制成,并配以红花梨木,灯光全部更换为LED灯源,完善了一、二、三级展板及说明牌并增加了多媒体设备。</p><p class="ql-block"> 重新改造开放的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新馆整体格调清新典雅,大气庄重,全新的色彩和灯光更好的烘托了展品特性,更生动的展现了两汉时期人民的衣食住行,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鲜活的展览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愿此美篇能与朋友们共同留下美好的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