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5日晚在胡团带领下,与老干部合唱团团友一起,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欣赏了一场《共谱华章 共创美好》上银养老2025年新春专场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此幅照片由胡团提供。</p>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由世界级大师矶崎新和丰田泰久领衔设计,是国内第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 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噪音、震动干扰,音乐厅采用了隔振器技术,成了上海首个全悬浮的建筑。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大厅内10个反声板可以同时投影画面,与世界各地任何场地进行双向传输同步演出。 室内乐演奏厅同时兼具3D录音棚功能,弥补上海没有大型专业交响乐队录音棚的空白。 主持人介绍音乐会节目 <p class="ql-block">音乐会是弦乐四重奏形式,包括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一把贝斯与打击乐。</p> 音乐会以活泼流畅华丽欢乐的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V525(第一乐章)开场。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的一首弦乐,以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作品编号为K.525。 <p class="ql-block">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p> 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四种弦乐器分别代表着四个不同声部,构成了一个高中低音相当完整的小型乐团。 第一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起主导作用,相当于指挥,负责把控整体乐曲的走向,并带动其他成员感受整体旋律的线条。 第二小提琴演奏音域比第一小提琴低,比中提琴高,它时而与第一小提琴密切对谈,时而与中提琴和大提琴一起承担起基础和声作用。 中提琴比小提琴稍大,音色更深沉宽广。通常在中音音区演奏,是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很好的连接声部。 大提琴不能像小提琴或中提琴那样放在肩上演奏,必须放在地上,在演奏者的两腿之间演奏。承担最低音域,以稳定的节奏型、低音和声衬托起整个四重奏的基础架构。 <p class="ql-block">为了表现乐曲层次感,避免出现曲高和寡,加入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低沉浑厚的</span>低声部乐器大贝斯。</p><p class="ql-block">当代中国风曲目很喜欢用这种乐器,今天节目中大多中国风曲目。</p> 第二首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p class="ql-block">《蓝色多瑙河》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所创作的一首圆舞曲, 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p> 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曲作为保留曲目演出。 第三首是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作品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p> 接下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风曲目 何占豪、陈钢《梁祝.化蝶》 傅庚辰《红星歌》 吕其明《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王酩《绒花》 平井坚《花样年华》 林家庆《在水一方》 泰国歌曲《相思河畔》 黎锦光《夜来香》 谷建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谷建芬《歌声与微笑》 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 茅沅《新春乐》 演出期间,第一小提琴手介绍了弦乐器的作用, <p class="ql-block">邀请打击乐手介绍打击乐器。</p> 打击乐手介绍了定音鼓、小军鼓、中国鼓、 嗵嗵鼓,三角铁、铃鼓、响板这类小打击乐器。 打击乐在乐队大多用于烘托气氛。 音乐会在欢快的《新春乐》中结束后 <p class="ql-block">在热烈的掌声中,乐队加演奏了《我和我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在掌声中多次返场加演</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谢幕。</p> 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 俄罗斯音乐大师和 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说:<div>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div> 我曾经数次来到上海交响音乐厅享受音乐的魅力,每一次用心聆听,都能真实地享受到音乐带来的那份美丽愉悦的心境。 手机摄影制作:刘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