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朦胧

<p class="ql-block">《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山海经》一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古代典籍中首次明确指出《山海经》的作者是在西汉刘秀的《上山海经表》中,刘秀认为《山海经》是上古治水的大禹、伯益编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海经》共一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主要由《山经》与《海经》两部分组成,并又分为四大部分。《山海经》不仅是一部经世文献,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并在各方面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