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岳绝韵八仙山 李雨生

哈拉合少雨生

<p class="ql-block"><b> 林岳绝韵八仙山 李雨生</b></p> <p class="ql-block"><b>  唐朝大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里有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这句话比喻天津蓟州的八仙山再贴切不过了。八仙山地处蓟州下营镇,比起五岳她不算高大,比起黄山她不算壮美,但她常年云雾缭绕,绿树成荫,飞瀑如练,鸟语花香,秀美不输梨木台,巍峨不输前盘山,雄伟不输黄崖关,高耸不输九山顶,在整个蓟州,也算是可圈可点的绝色之地。她东临清东陵,西接黄崖关长城,南濒蓟州翠屏湖,北依承德雾灵山,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聚福之地。八仙山拥有众多的奇峰、峡谷、林海、瀑布和水潭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行走其间,每一步皆是风景,每一暼都是惊艳,是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仙境,号称津门第一山。</b></p> <p class="ql-block"><b>  从1994年第一次到八仙山开会至今,我大概三次到过八仙山。虽说住的农家院不同,但八仙山的风景依旧,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初去,是被八仙山的美景所震撼,自觉孤陋寡闻,竟不知近在咫尺尚有如此仙山;再去,是觉得美景还没看够,还需要继续欣赏;三去,是内心久久不能放下,不去,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有一种遗憾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八仙山的名称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吕洞宾、张果老等一干仙人在去蓬莱的路上途经此地,被这里的云遮雾罩的奇峰秀水、林海幽谷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山中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这块巨石被人们称为“八仙桌子”,此山亦因此得名“八仙山”。八仙山的地质构造是石英石构成,距今已有14亿至18亿年,在18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沉淀了大量的中上远古的石英石,大约在8亿年前退海成陆。在距今一亿年前,地壳褶皱和隆起,逐渐形成了燕山山脉,八仙山也从此诞生。八仙山是目前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雨最大,地层最古老,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越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去八仙山是集体行动,开会、吃住都在盘山宾馆。去八仙山是会议组织者们给大家一次放松的机会。第二次去八仙山,纯粹是玩。我们住的是“九仙居”农家院,虽然价格较贵,但因为它位于八仙山景区内,游八仙山可以省去门票钱,也很划算。我们去的时候正是三伏天,天津市区就像蒸笼一样,而八仙山却出奇的凉爽。为了寻找“八仙桌子”那块石头,我和几位好友吃过早饭就去爬山。伏天的天气变化多端,出门时还晴空万里,没走多远就阴云密布,山风骤起。在去还是回的彷徨中,大雨就下了起来。我们几人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雨中爬山,雨滴敲击着头顶,风拂过脸颊,另有一番韵味。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仙境;脚步踏在湿滑的山路上,溅起一片片涟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身处山间,雨声如歌,虽被淋成落汤鸡,但心情格外的爽快。从未体验过在雨中爬山,身心仿佛得到了净化,每一滴雨水都带来一丝清凉,让我们感到一种胜利者的骄傲。后来,雨越下越大,实在没办法,只好到半山腰的一个农户家里避雨。和主人说起“八仙桌子”的事,主人说:“那有啥好看的,不就是一块大石头吗?想看石头,山里有的是,哪一块都像‘八仙桌子’,你们城里人就爱被他们忽悠。”主人的话真扫兴,我们上山来时的兴致一下跌到了冰点。</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次去“八仙山”是春末夏初。在万物复苏的季节,山里的花都偷偷地开了。山杏花、山梨花、杜鹃花、海棠花、薰衣草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为八仙山增添了勃勃生机和诗韵。此刻的八仙山,洋溢着无限的暖意,和煦的山风吹来,摇曳着苍翠欲滴的林木,蜿蜒的山路向上,两旁溪流潺潺,百鸟齐鸣,野花斑斓,草木清香。向下望去,山势如刀砍斧劈,陡峭嶙峋。当时我想,怪不得八仙要在此驻足,因为这里实在太美了。走在八仙山的路上,我渐渐感受到了一种宁静,每一棵树木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朵小花都在展示着生命的伟大。这山、这水、这风、这云,就是一首灵动的诗,是所有诗人搜肠刮肚也难以想象出来的诗。它不是人为的造句,而是大自然的韵律,天地的韵律,日精月华的韵律,生命不息韵律,是生命创造力的韵律,是超乎我们认知的玄妙。八仙山,春夏秋冬,山岳林木,永恒的诗韵。</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1月15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