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修复字帖(一)

山清水秀

<h3>《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碑刻,属于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高272厘米,宽95厘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由曹全的门生故吏共同撰写,详细记录了曹全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的功绩。 </h3></br>1、历史背景 <h3>东汉末年,朝廷内乱不断,宦官与外戚争权,边疆战事频繁,加之全国大旱,农民生活困苦,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由张角领导的太平道信徒发起的,波及全国多地。曹全在这一时期担任郃阳县令,因其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碑文详细记录了曹全在平定黄巾起义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他对当地百姓的关怀和贡献。 </h3></br>2、艺术价值 《曹全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著称。碑文的隶书遒劲秀美,结构严谨,笔法精湛,被誉为汉碑中的精品。其书法风格典雅、秀逸,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研究价值。碑文中的每一个字都体现了曹全对百姓的怜惜,以及后世人对他的尊重与敬仰。<br></br>3、详细描述 <h3>《曹全碑》碑文共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5列。碑文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曹全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政治背景。碑文的书写风格流畅自然,笔画圆润,结构匀称,展现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清赵崡评价此碑:“碑文隶书遒古,不减《史卒》《史晨》《韩勅》《礼器》等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也。”</h3></br>4、保存状况 <h3>《曹全碑》在明万历初年于陕西省郃县(今合阳县)莘里村出土,曾存郃阳孔庙,明末断裂。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保存较为完整,字迹清晰,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h3></br>5、结语 <h3>《曹全碑》不仅是研究东汉末年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其书法艺术的精湛和历史价值的双重意义,使其成为后世学者和书法爱好者研究和临摹的重要对象。</h3></br><h3>《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的重要碑刻之一,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而著称。以下是《曹全碑》书法的一些主要特点:</h3></br>1、扁平舒展 <h3>《曹全碑》的字形多取横势,呈现出扁平舒展的特点。一些字的结构甚至达到了极扁的程度,这在其他汉碑中是罕见的。例如,有的字的横画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中宫紧结,与中部的大波画形成鲜明对比。</h3></br>2、大小相间<h3>《曹全碑》的字形大小相间,大者如“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这种大小对比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h3></br>3、布白匀称 <h3>《曹全碑》的布白匀称,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例如,“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h3></br>4、收放自如 <h3>《曹全碑》的收放自如主要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例如,“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这种收放使得字势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h3></br>5、笔断意连 <h3>《曹全碑》的笔断意连体现在字的各个部分虽然在笔画上断开,但在意义上连贯。例如,“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h3></br>6、上紧下松 <h3>《曹全碑》的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的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使得字形上紧下松。例如,“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h3></br>7、阴柔之美 <h3>《曹全碑》的阴柔之美是其书法风格的一大特色。其婀娜多姿,体态窕窈,艳而不俗,秀而尤清,中宫紧收,精气内藏,舒展如群鹤翔翅,雅静端庄,得华贵于古厚之中,寓清秀于风月之间,笔精墨妙,丰腴蕴藉,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意气灵和,开明丽清雅一路。</h3></br><h3>以上特点共同构成了《曹全碑》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瑰宝。</h3></br><h3>《曹全碑》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隶书碑刻,以其秀丽的书法风格和精湛的刻工著称,是学习隶书的重要法帖之一。以下是临摹《曹全碑》的一些关键要点: </h3></br>1、书法特点领悟 <h3>首先,临摹者需要领悟《曹全碑》的书法特点。该碑帖的笔画端庄秀丽,结体平正,布局精巧,中宫收紧;长横波磔明显,撇捺舒展。字体形态典雅,有几份柔美。在临摹时,要表现出其挺拔的一面,点化要写得丰润,避免枯涩;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润洒脱,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 </h3></br>2、笔画书写特点 <h3>《曹全碑》的笔画书写特点包括圆润、秀丽端庄、点画平整。在临习时,要表现出碑帖字体挺拔的用笔特点。在结体上,点画的长短变化相结合,往往横画写得特别长而舒展,竖画写得短而紧密,平整中见流动。其最大特点是继承了篆书写法,中锋运笔,故而形态秀丽,但绝不轻浮。</h3></br>3、临摹技巧 <h3>在临摹过程中,需要注意字的重心,不要被横的斜度和撇的角度所影响,结体舒展、稳固。</h3></br>4、用笔建议 <h3>《曹全碑》的用笔以圆笔为主,点画大多圆润,要写得丰润避免枯瘠。横画圆起圆收,是圆笔的范本。其中,长横常呈微拱形(即两头稍低,中段略高),较平直而行。而短横的拱势则不甚明显。 </h3></br>5、临摹工具选择 <h3>在笔的选择上建议采用羊毫笔书写,这样可以较好地表现出笔画线条的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h3></br>6、学习建议 <h3>初学者在临摹《曹全碑》时可能会因为对碑不熟悉而下笔犹豫,导致线条绵软或稍粗,线条质感有待提高。因此,初学者在临摹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将字写得过于柔弱。可以从基本笔画开始练习,逐步提高书写技巧。</h3></br><h3>通过上述要点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临摹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曹全碑》的书法精髓,从而提升隶书的书写水平。<br></br></h3></br>高清修复字贴 ——上<h3>▼</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ET3tekGFnZ4rIAYlrDCQ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