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杭州94 ,萧山长河老街

阿春

<h5>长河老街,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钱塘江南岸、白马湖畔、冠山脚下,风光旖旎,素有“江南槐市”之美誉。以泽街-山下里路与长河、槐河街交叉口为中心,老街内留存着大量明清至民国初年的传统民居,其中明代官邸“九厅十三堂”的遗迹尤为珍贵,彰显着长河老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也因此被列入杭州十大历史保护街区,成为人们探寻往昔繁华的重要窗口。</h5> <h5>一句“萧山长河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曾与塘栖、乌镇等齐名,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代表。</h5> <h5>老街入口处,一幅巨大的“浙江第一码头”壁画映入眼帘,生动再现了昔日长河作为商贸重镇的繁荣景象。那繁忙的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h5> <h5>踏入“长河老街”的主入口,迎面而来的雕塑栩栩如生,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老街的故事。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h5> <h5>泽街的建筑,虽经后期修缮,但仍保留着独特的韵味。双休日的正午,老街略显冷清,却更添几分静谧之美。这些建筑,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精致,让人在漫步其间时,感受到时光交错的独特魅力。</h5> <h5><b>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nbsp; &nbsp;</b>静静地矗立在老街一隅,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记忆的传承者。馆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h5> <h5>在这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中,不屈与争先铸就了长河人的品格。一代又一代的长河人踔厉奋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蒙昧中觉醒,在痛苦中奋起,于烈火中涅槃。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烙下“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长河精神。</h5> <h5>新建的<b>茶书院</b>,以其时尚新颖的设计,为老街增添了一抹现代气息。这里不仅是品茗读书的好去处,更是文化交流的新平台,让古老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h5> <h5><b>幽宅水巷</b>,宛如一幅水墨画卷。水沟沿自然村作为南部诸村与长河老街的纽带,地势低洼,民居沿水沟两岸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这里的黑瓦白墙大宅院,延续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见证了长河曾经的繁华与辉煌。</h5> <h5>清代传统木构院落式民居建筑,展现了长河地区“前店后宅”的独特布局。这种建筑形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商业繁荣,更反映了长河人民的生活智慧。</h5> <h5>长河地区清代宅第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其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展现出江南水乡建筑的典雅与精致。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让人叹为观止。</h5> <h5><b>三厅轩</b>,作为长河老街的重要建筑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明内闇大学士、户部尚书来宗道在此建阁老厅、腾蛟厅、起国厅、起鳳厅等,以示显宗耀祖,彰显家族的荣耀与辉煌。</h5> <h5>这里的房屋建筑独具特色,既有明清时期的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精致与时尚。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h5> <h5>即便是旧屋老院,院内的果树依旧硕果累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老街居民生活的写照。</h5> <h5>随处可见的“长河历史文化街区”游览图与介绍,为游客提供了详尽的导览信息。它们不仅指引着游客的脚步,更传递着长河的历史文化内涵。</h5> <h5>“<b>一村桑柘长河里,小市槐荫暑不侵。游客经过聊息足,好依树下听蝉琴。</b>”这诗句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场景,正是长河老街的真实写照。素有“江南槐市”之称的长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h5> <h5><b>竹荷双清</b>,慎友堂作为长河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见证了长河的兴衰变迁。这里前临小河浜,后有荷花池,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无不展现出宅第昔日的气韵雅致。</h5> <h5><b>南山耕读</b>,长河来氏家族重视“耕读并举”“兴学育人”,形成了独特的家风。这种风尚不仅造就了众多科举学霸,更为长河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使长河成为充满书卷气和亲和力的文人之乡。</h5> <h5>如今,围绕南山塘、荷花池等水系,新建的耕读文化广场,旨在传承长河崇尚教育的优秀传统,弘扬耕读文化。这里不仅是休闲的好去处,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h5> <h5>长河古镇历来以泽街-山下里路与长河、槐河街交叉口为中心区域,这里曾是商贸繁荣之地,如今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h5> <h5>财神桥就在附近,虽然因装修只能拍摄到侧面,但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承载着长河的历史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变迁。</h5> <h5><b>槐花深处,长河文化共享空间</b>,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更有浓厚的艺术氛围,让人流连忘返。</h5> <h5><b>长河故里藏文蕴</b>,在漫长的中华文明演进史中,长河虽地小人微,却人文鼎盛,群英荟萃。长河历史八百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以来氏为主要代表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或家国情怀,深层厚重,或轻柔悠扬,情趣盎然,为长河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h5> <h5><b>一门24进士</b>,来氏家族极为注重教育培养,树立起“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自南宋绍熙年间至清末,来氏一门共24位进士、57位举人,因此被誉为“两浙巨宗”,史称“一门24进士”。这一辉煌成就,不仅彰显了来氏家族的荣耀,更为长河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5> <h5>来氏自定居长河以来,重视耕读传家,后又设立义学、义田,从此日渐壮大,子孙绵延,科名显盛,在读书方面声名远播。来氏家族耕读传家、设义学、义田的举动,为长河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在往后的岁月中,他们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h5> <h5><b>通江达海的古商港</b>,长河槐街槐荫匝地,店铺栉比,多为来氏、汤氏等士所开设。入市的人讲究礼节仪容,一边做生意,一边进行文化交流。买卖公平,讲究礼仪;槐河两岸又有义学、书院,弦诵比屋相闻,学子、士绅款步穿街,彬彬有礼,一街文明之气,故称“江南槐市”。</h5> <h5><b>老槐树</b>,距今已有400年历史。长河老街,以前广种槐树,现保留了三棵槐树。长河先民种植槐树的历史要从长河历史上的“学霸们”说起。“无来不放榜”这则典故,彰显当年长河来氏家族的显赫,尤其在明中叶以后,在长河涌现了大批“文经武纬”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来氏从南宋至民国纪元,出过举人66人,进士24人,入选科名的有367人。在朝当官的有387人,来氏号称“两浙巨宗”。为了纪念金榜题名这一喜事,考中的家庭就会在门前种上槐树,久而久之,就成了长河的一股民风。</h5> <h5><b>槐河</b>,因沿河多栽种槐树得名。贯穿长河古镇,有镇龙桥,天官阔板桥等桥梁。河长1.86千米,河宽15-20米。现槐河由古槐河与泽河合并而成。古槐河北起龙潭头,南至泽街(俗称直街)财神桥,东与月光河相连接,西至泽街财神桥与古槐河交汇。槐河不仅是长河的地理标志,更是长河人民心中的文化符号。</h5> <h5><b>诗礼迎门</b>,槐河上,镇龙桥旁的百年槐树见证了“江南槐市”的兴衰。槐河两岸开设义学、书院,河岸边书声琅琅与街市上买卖吆喝相得益彰。在街市上,学子、士绅彬彬有礼,一派文明之气。来氏诗礼传承,耕读传家,注重读书,潜心学问,追求仕进</h5> <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乡贤广场</h5> <h5>这条小巷的白墙上有一些壁画,挺不错的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双休日就出摊的“长河槐市”</h5> <h5>春节临近 福字多多,给老街带来不少喜气!</h5> <h5>老街是一座城市特殊的文化符号,是旧时光里的回忆驿站,每一座城市似乎都会有这么一条老街,写满了过去辉煌的历史,又积极融入着新时代。</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