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毖》是一首杂言古诗,是周成王自我规诫、自我戒勉的作品。全诗一章,一共八句。此诗比喻含蓄生动,以小桃虫会变成大鸟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以喻管蔡之乱、武庚之祸由小变大,悔恨之情溢于言表。后世常用的“惩前毖后”的成语,即出于此诗。</p><p class="ql-block">此诗作于周公归政于成王之后,当时周成王已经平定了管叔、蔡叔与武庚之乱。孔颖达疏:“《访落》‘未堪家多难’,文与《小毖》正同,但郑以《访落》在居摄之前,《小毖》在致政之后。”</p> <p class="ql-block"> 小毖</p><p class="ql-block"> 诗经·周颂【先秦】</p><p class="ql-block">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予:成王自称。其:语助词。惩:警戒。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段玉裁《诗小笺》:“《疏》于‘而’字断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诗后笺》以为《唐石经》中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故这句可能原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则各本不会说《小毖》一章八句。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辛:酸痛。螫(shì):毒虫或毒蛇咬刺。肇:始。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拚飞:鸟飞动貌。拚:同“翻”,翻飞。此二句比喻武庚开始很弱小,后来羽毛丰满,勾结管叔蔡叔起来叛乱。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p> <p class="ql-block">《小毖》是成王亲政后的作品。成王即位时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旦辅佐朝政,七年后还政。周公摄政期间,大行封建,制定礼乐,对巩固和发展西周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周公辅政一度引起些人的猜疑,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在朝廷内外散布谣言,说周公有篡位的野心,成王听信谗逸言而疏远周公。之后,管叔、蔡叔与已受封为殷侯的商纣王之子武庚串通谋反,攻打镐京。成王急忙召回身在洛阳的周公,命周公率兵平息叛乱。成王亲政后作《小毖》表达了对以往过错的深刻反省。</p> <p class="ql-block">诗以“子其惩而毖后患”开头,直接点明本诗的主题:惩戒以往的过错以防患。“毖”是谨慎之意, 诗题为“小毖”其实就是要谨慎于小错误,防止大患发生的意思。 </p><p class="ql-block">以后六句皆为成王自省过错之辞。成王轻信谣言,给小人以可乘之机,以致酿成“管蔡之乱”的大祸。 对此,成王并无掩饰过错之意,“莫予荓蜂,自求辛螫”两句就是他主动认错的表现。“荓蜂”不仅指指管、蔡等人的谗言,也指一切祸患的发端。成王认为祸患的发生是他自己造成的,与别人无关。在叛乱发生后,成王能首先自我批评而不是将过错推到臣子身上,显示出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坦荡胸襟和博大气度。</p> <p class="ql-block">“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讲述的是“防微杜渐”的道理。“桃虫”即“鹪鹩”,是一种小鸟。小鸟不足为惧,但一转眼鹪鹩之雏就能变成大鹰。管叔、蔡叔与武庚等人开始力量很弱小,但由于没有及时制止,终于发生大乱,这两句正是对“管蔡之乱”由小乱变为大祸的绝妙比喻。所谓“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事物的发展形成都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祸患绝非一日形成,避免灾祸就要慎于初始, 防患于未然。桃虫变大鸟的意象含蓄地表达了这个道理。“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萝。”西周取得天下不久,需要的是安定和平,自然经不起太多动乱,成王说“未堪家多难”正是此意。</p> <p class="ql-block">《访落》中同样有“未堪家多难”这一句,只是《访落》作于周公摄政之初,《小毖》作于周公还政之后,前者之“难” 是武王驾崩带来的局势动荡,后者之“难”则是管叔、蔡叔、武庚等人的叛乱,含义不同。“蓼”是一种苦草,“集于蓼”比喻陷入困境中,“予又集于蓼”一句是成王自述其艰难处境。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成王此时十分清楚自己和整个国家的处境,知道国家难以担负从前那样的险难,其中隐含着成王将谨慎行事,避免再陷险境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周颂中只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周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p> <p class="ql-block">“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p><p class="ql-block">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周颂·访落》可以说是周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周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