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影】记忆元宵

品江和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品江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03185521</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退休了,也许是民族的古老传统越来越淡化了,也许是现代化步伐迈动得太快了,也许是与国际接轨扭曲了,现在的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做娃儿时,与父母亲和姐姐哥哥、侄儿侄女、表兄表妹、街坊四邻们在一起过元宵节的幸福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说人老了就喜欢回忆。</p><p class="ql-block"> 还真是,每当我回忆起儿时闹元宵的情景时,都情不自禁地有些童趣般的兴奋与激动。</p><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中国人最喜欢有个好的开端,2000多年前的大汉朝,元宵节就应用而生了(我真奇怪,元宵节怎么就没有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之所以称元宵,古人可能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角度考虑,寓意从年初开始阖家大小能在一年里圆圆满满、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就连夜半三更不关门也是安安稳稳的。</p> <p class="ql-block">  我刚上初中的1964年,大概正是国泰民安的好日子。那一年的元宵节如一方古印一般完美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清早起来,姆妈亲手做的一碗早点放在桌子上还冒着热气。我端起来一闻,香甜的伏汁酒味直往鼻子里钻,不由得吞了几口口水;仔细看看,四个洁白晶莹的汤圆和一个椭圆形的鸡蛋静悄悄地飘在碗里,似乎在对我说:久违了,小哥儿。三下五去二,一碗汤圆被我囫囵吞枣装进了肚子。</p><p class="ql-block"> 跑到门口,福哥、四哥、狗儿哥都在那里开始劈甘蔗了,这是我们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拿一把小刀,先把甘蔗的头部削平,然后站在凳子上,一只手背在身后,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点着甘蔗的头部,让它渐渐平衡站稳,突然一翻手腕,用小刀对着甘蔗的中间一直向下劈,看谁力气大、准头好,劈得正劈得长,以此决胜负,谁胜谁吃甘蔗。</p> <p class="ql-block">  我还没有上阵,街东头就传来了“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一咚呛”的锣鼓声。福哥说:“去看采莲船。”我们就迎着声震九霄的喧天锣鼓飞跑而去。</p><p class="ql-block"> 迎头看见搬运公司的龙狮队正在商业局大门前摆开了场子。一条采莲船刚开始打闹台,一个年轻俊小伙涂脂抹粉扮成美女掌船,我的邻居学成哥拿着木浆充当划手撑船,洪街上的万麻子大爹头上包块灰色大布做头巾,手里握着一把济公扇,腰里系根烂麻绳,装成艄公婆子,跟着采莲船的屁股扭动,做出各种怪相丑态,逗得人们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 几个大嫂乱囔:“麻哥,麻哥,再把屁股扭出一些花来才好看咧。肚子缩回去一点才象艄公的婆娘啊。”</p><p class="ql-block"> 他们一边表演一边高唱:“采莲船哟,哟哟,两头尖啰,划着。商业局哟,哟哟,为人民啰,划着……”</p> <p class="ql-block">  男女老少越围越多,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商业局里出来一群人,握手打招呼的,递烟倒开水的,漫天撒糖果的,还有人用一根晾衣杆举着长长的一挂大红炸鞭,噼里啪啦放得震天响。</p><p class="ql-block"> 鞭炮声一停,采莲船退出了场子。蚌蛤精、虾子精、鲤鱼精们纷纷登场,都是一个赛一个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 ,随着锣鼓点子的节拍翩翩起舞(我很奇怪,曾经问过有学问、做过县衙师爷的来伯伯,荆州正月十五闹元宵,玩的为什么大都是船与水簇?来伯伯说:太史公有言“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那是我们荆州水多,古称云梦大泽,长江汉水无拘无束四处流淌,楚民自然对水簇情有独钟,世界上都是由生活而歌舞,没有生活就不可能有文化,先生活后娱乐,顺理成章自然而然。)。</p> <p class="ql-block">  她们舞到尾声,几个壮小伙就开始从马车上往下卸八仙桌。接着两头威风凛凛的狮子连蹦带跳耍到场子中央,学着醒狮的各种动作,蹦、跳、扑、摇、卧、闪,活灵活现令人叫绝。然后就是翻桌子,两只狮子轮换着从一张张越码越高的八仙桌上向下翻腾,一直到六张桌子的高度。当第六张桌子摆好后,我们要仰着头才能看清桌子顶上的狮子,仿佛在天上一样高不可攀。锣鼓声骤停的那一刹那,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喉咙里,只见一只彩狮翻着筋斗从天而降,稳稳地落在场子中间,激起阵阵灰尘,叫好声、喝彩声、惊讶声、敬佩声合着鼓掌声,重新响起的锣鼓声猛然间爆发,如山呼海啸般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压场戏自然是舞龙灯了。一条青黑色的雄龙,舞者都是男性,一条月白色的春(雌)龙全是女性,先是面对面对着起舞,接着是互相交叉边舞动边穿梭,然后又各自舞成一个圆圈圆团,极像一座飞转着的巨型水车,最后,两条龙以二龙戏珠的造型结束。</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龙狮队在荆州城的大街上转了一圈,镇政府、县政府、地委行署,工业局、粮食局、财政局,自觉自愿饱了一天眼福,从此就成了他们忠心不二的粉丝。</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姆妈对我好一通埋怨:“一玩就不知道天地日月了,肚子不晓得饿啊;看你身上象叫驴子打了滚一样,龌龊死了;这娃儿,今日上不上学啊?真是让人操不完的心。”我知道姆妈口里在说我、吵我、埋怨我,心里在爱我、疼我、喜欢我,典型的口是心非、口恶心善。</p><p class="ql-block"> 你看,姆妈已经给我把热在锅里的饭菜一样样都端到了桌子上,可都是我喜欢吃,平常日子又吃不到的:鲫鱼煮萝卜丝、油炒花生米、凉拌红菜苔。放下碗,跟姆妈说:“把您家晒衣服的竹竿子借我玩一玩。”也不等姆妈回答,扛起一根就跑。我那几个死党正坐在大门口等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龙狮队跑的时候,看见了高跷队,也想自己做简易的高跷学着玩。我们把长竹竿一分为二,在长竹竿粗的一头约两尺的地方绑上一根一尺长的短棍,高跷做出来了。我们抢着实验:把高跷立起来,人靠墙,一个胳肢窝夹一根高跷,一只脚踩一根高跷下面的短棍,慢慢蹒跚着平衡。不多大一会,我们几个就都学会了,前进、后退、向左、往右、上台阶、下陡坡,渐渐行走自如,有时还能轻轻地蹦蹦跳跳。</p><p class="ql-block"> 唉,还没有尽兴,老天就匆匆忙忙地黑了下来。一家四人马马虎虎吃了一点豆饼、团子、糍粑。我小心翼翼从房里拿出前几天就用蔑扎纸糊,精心做好的鲤鱼灯,从肚子里点亮蜡烛,拉着小外甥,举着红彤彤、金闪闪的鲤鱼灯笼,兴高采烈出门了。一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好多人家都在大门口挂灯笼,放烟花,点鞭炮,一个个开开心心,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  我们直奔生产街,从那里到司令台有几里路都在搞灯展。远远看见前面人山人海,灯火通明,每幢房子门口,每颗树上都挂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争奇斗艳的彩灯。我们挤进人的海洋,嗬,八仙过海、三英战吕布、嫦娥奔月一盏盏走马灯流光溢彩;五谷丰登、愚公移山、福禄寿三星一座座盘地灯造型别致;唐僧善良、悟空顽皮、八戒懒惰、沙僧凶狠,一个个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他们周围还贴着很多红色小字条,上面写着灯谜,让人去猜想。整条街上灯火照耀如同白昼,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小外甥实在走不动了,我让他把鲤鱼灯送给别的娃儿,他又不舍。我们只好找了一个台阶坐下休息。</p><p class="ql-block"> 猛抬头,一轮寒月静静地挂在天上,我感觉特别白、特别近、特别大、特别亮,几乎就要看到嫦娥与吴刚了。记不清是那位词人的一句绝妙好词涌上心头“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p> <p class="ql-block">  正踌躇间,我恰巧看见了一个同学,赶忙叫住,把鲤鱼灯交到他手上,嘱咐:“我的小外甥走不动了,这个灯麻烦你带回去,我明天去你家取。”他高兴得连连点头。我背上小外甥在人群中穿来避去,走走歇歇,虽然还是冬季“九天”,我的衣服已经全部解开了,大约快11点钟才挤出人海,到家门口累得气喘如牛。</p><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穿过天井,好奇怪,堂屋的十二扇花格子门打开了六扇,煤油灯、蜡烛都点亮了,还发了一盆旺旺的炭火。进入堂屋才发现,邻居男人们都坐在堂屋边壁,热气腾腾地谈兴正浓,几个喝酒的还端着酒杯。</p> <p class="ql-block">  看见我回来了,同屋的娃儿们也跑到了堂屋里。啊,桌子上摆满了令我们这种年龄段个个都要流口水的零食:黑桃、花生、红枣、瓜子、米子糖……姆妈和几个姨妈正一碗碗往桌子上端汤圆(每碗两个汤圆,上面还飘着几颗红枣,寓意早早团圆、天天团圆)。我抓起一把红枣,转过身子,正要把红枣往嘴里放,不经意间眼往天井一看,拿红枣的手僵住了。</p> <p class="ql-block">  天啦!院子里月光满地,屋顶上月色如洗,夜空中月明如镜,好一个明亮高远、皎洁清纯、冰轮空灵、让人万念皆空,魂魄出窍,飘飘欲仙的元宵之夜。</p> <p class="ql-block">  厅堂红烛生辉,院外清澈世界,月中嫦娥不眠,人间万家团圆……我第一次体会到:冬季的十五也是可以赏月的,它绝对不会比中秋节的月儿美艳逊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