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友,周四愉悦,工作喜乐!</p><p class="ql-block">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人活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在可怜;三者全无,生不如死。</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依山而凿,绵延1千米,规模宏伟,雕饰奇美。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道武常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大同市)。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首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野心。一千多年来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多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云冈石窟与中国诸多石窟寺比较,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1961年,云冈石窟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通向云冈石窟前的“大佛广场”。</p> <p class="ql-block"> 山西景区中独特风格的云冈石窟景区的检票牌楼。</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云冈石窟景区的检票牌楼后,迎面而来的是数拾根石雕大柱分两旁像“仪仗兵”列队欢迎各游客的光临。</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景区内石塔东南西北4面石雕的180个神龛共188个菩萨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来到云冈石窟的“仙佛桥。”</p> <p class="ql-block">《入佛知见》牌坊。</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第一、二窟。</p><p class="ql-block"> 北魏开凿石窟从公元460年开始,至524年结束,约有70年的开凿历史。从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可将云冈石窟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1至3窟成窟年代约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间,由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凿,人们习惯称它们为“孝文石窟”。</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窟是《石鼓洞》。</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第2窟《寒泉洞》。</p> <p class="ql-block"> 第三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被称为“灵岩寺洞”。其特点是窟前立壁高25米,开窟面宽50米,窟内北壁西部雕有西方三圣,主佛洞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背光雕凿飞天与坐佛。两侧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3窟是《灵岩寺洞》。</p> <p class="ql-block"> 第四窟是一处塔庙窟,标志云冈大规模开凿造像工程结束。窟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群中部,与第六窟为同一设计的双窟,窟外各有一座清顺治八年加盖的四层五间式木构阁楼,清代号称“云冈佛阁”或“石窟摩云”,为云中八景之一。第五窟前室东西两壁绘有“护法诸天”形象,窟东西最宽为22米,南北进深17米,创云冈石窟同类型洞穴规模之最,主尊坐佛高17.40米</p><p class="ql-block">是云冈第一大佛。(见下图2)</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5窟《大佛洞》。</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6窟《释迦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七窟与第八窟为一组双窟,窟外建有上下三层,面阔三间,壁面风化严重,但其窗外侧残留多层造像与印度阿旃陀的大拱门洞窟外壁雕刻十分相似。七窟后室北璧造像分上下两层大龛,下层为二佛并坐,上层中央主像为交肺弥勒菩萨,两侧为倚坐佛像。八窟内侧上边为弧形翻转两条蛟龙,龙首下,两侧各一尊立式菩萨。</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7窟《西来第一佛洞》。</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8窟《佛籁洞》。</p> <p class="ql-block"> 九与十窟为一组新建一座七间木结构窟檐以保护文物,为一个共用一个屋顶的双窟,其前地面上,东西排列四朵浅浮雕大团莲图来。</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9窟《阿閦佛洞》。</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0窟《毗卢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11-13石窟为一组,</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1窟《接引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窟后室北壁顶部三角纹带雕刻之下有上、下两层大龛,下龛为圆拱龛,高4米,龛内雕坐佛。上龛为盝形帷幕龛,内中央为倚坐佛。</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2窟《离垢地菩萨洞》。</p> <p class="ql-block"> 在第13窟中,无论是壁画下层供养人行列大像,还是壁上不同佛龛下的供养小群小像,除领队僧人外,所有男女供养人均着鲜卑服装,头戴垂裙帽,垂裙及肩,在这个北方民族鲜卑化的时代,以鲜卑人为主导来开凿石窟也在情理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3窟《文殊菩萨洞》。</p> <p class="ql-block"> 第14窟是昙曜五窟形成之后再补凿的石窟,规模不大。</p> <p class="ql-block"> 下图14窟《北魏五皇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15窟现存千佛造像达13200多尊,加上其他各类造像,总计达13600余尊,占到云冈石窟现存59000多尊各类人物造像的23%强。</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5窟《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十六窟与十七窟是同一设计的双洞,同属于“昙曜五窟”。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波纹状发䯻,深目高鼻,面容清秀,身材修长。</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6窟《立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七窟龛内分别雕刻大型坐佛及立佛像与主尊弥勒菩萨共同构成三世佛组合。东壁坐佛双肩齐挺,服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西壁佛像背光外缘供养天,单腿半跪,双手捧莲,神情恬静,造型优美。明窗东壁太和十三年(公元487年)造像龛,是云冈石窟分期断代的重要标示尺。</p><p class="ql-block"> 北壁主像为交脚弥勒大像,菩萨高15.6米,头戴宝冠,发缕垂肩,胸配龙形项链及珠宝璎珞,臂戴钏,上身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狮子座具有浓都郁的异域情调。第十七窟不仅是云冈石窟中第一座交脚弥勒菩萨大像窟,也是中华佛教诞生最早的弥勒巨像。</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7窟《弥勒三尊洞》。</p> <p class="ql-block"> 第十八窟设计严谨,造像组合完整,北壁中央立佛高15.5半,臂膀宽阔,身躯雄壮,身披千佛袈裟,气宇轩昂,高肉髻,面颊丰圆,算梁高挺,深厚质朴。东西壁的胁侍佛像对应而立,端应肃穆与主尊共同构成了三世佛格局。</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8窟《立三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十九窟以三世佛为主像,主尊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二大佛像。</p><p class="ql-block"> 第十九窟是“昙曜五窟”中规摸最大、调窟形制最为特殊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19窟《宝生佛洞》。</p> <p class="ql-block"> 第20窟是云冈早期开凿的“昙曜五窟”之一,亦为大像窟,位于“昙曜五窟”之西端节。由于前立壁的崩塌,使得佛像显露在外,故而又称“露天大佛”,露天大佛高13.7米,端坐坐于石台座之上。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大、粗犷与豪放、宽宏与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20窟《白佛爷洞》。</p> <p class="ql-block"> 下图第39窟《.塔庙洞》,圆拱型窟门,窟门上方两明窗,窟内四壁雕刻千佛。中央置五级方塔,高6米,每层四面开龛各龛间雕出有收分的方柱,柱上雕枋,各层均出密檐瓦垄,檐下施一斗三升与人字形拱,方形塔基,该塔柱建筑构件雕刻准确,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国早期佛塔的重要资料。39窟为云冈石窟晚期规模最大的洞窟。窟顶平棊格间分别雕刻手托日月的阿修罗天、团莲与蛟龙。</p><p class="ql-block"> 云冈晚期洞窟雕刻艺术的多样性,世俗化倾向明显,人物形象变得愈来愈消瘦,衣服下部的皱褶越来越重叠,成为中华佛教“秀骨清像”风格的诞生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西部洞窟群》。</p><p class="ql-block">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皇家工程宣告结束,西部山崖成为民间造像的乐土。云冈西部中小石窟群从第二十一窟开始,向西延伸约240米,分布在近百个大大小小的洞窟。其主要洞窟25座,占到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一半以上。这一窟群虽数量多,但多数洞规模狭小,布局多样且形制也有差异。</p> <p class="ql-block"> 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p><p class="ql-block"> 谢谢尊敬的读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