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海南省博物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开馆于2008年,是海南省内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科普基地。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2012年12月,海南省博物馆成为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5年,海南省博物馆被授予“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称号,2019年10月,海南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馆藏精品:黎族龙被、《琼黎风俗图》等。</p><p class="ql-block"> 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包括以下几件文物:</p><p class="ql-block">1、战国“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这件文物是越王勾践之孙越王盲姑“不寿”的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我国兵器史上的珍贵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2、汉代弦纹双耳铜釜:这件铜釜可能是汉朝军队平定海南岛的战事中留下的行军炊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3、1950年张玉华将军海南岛战役工作笔记:这份笔记详细记录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准备工作和具体事项,对研究解放海南战役军史有重要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4、南宋“华光礁1号”沉船:这是我国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提供了研究南宋时期造船航海技术和海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5、宋代青白釉花口凤首壶:这件文物以其简约而不简单的流线造型脱颖而出,是景德镇工匠从波斯商人带来的金银器中获得灵感而烧制出来的。</p><p class="ql-block">6、1940年南洋华侨赠给冯白驹的怀表:这块怀表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计时工具,还见证了南洋琼侨抗日救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7、清代张岳崧行书轴:这是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所作,运笔轻快、简约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8、清代《琼黎风俗图》册页:这本册页描绘了明清时期海南黎族的社会风貌,为研究黎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9、清代黄花梨公阁楣:这件文物采用黄花梨制作,雕作精巧细致,具有鲜明的海南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10、清代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这是黎族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中难度最大、文化品味最高的织锦工艺美术品。</p><p class="ql-block"> 海南省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越王亓北古剑、唐三彩马、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都是从中央调拨过来的珍贵文物。可惜的是,这些宝贝平时都不展出,让人遗憾。</p><p class="ql-block">海南省博物馆最有代表性的文物,非“华光礁1号”沉船莫属。这艘南宋商船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1996年被西沙群岛的渔民发现,后来在2007至2008年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博物馆的二层是《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出了一枚朱庐执刲银印,这也是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枚银印出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潭培村,是西汉晚期中央政权授予朱庐县官员的赐印。 海南省博物馆值得一看的地方,特别是“华光礁1号”沉船和朱庐执刲银印,绝对不容错过。希望下次能有幸看到那些不展出的宝场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二层是《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出了一枚朱庐执刲银印,这枚银印出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潭培村,是西汉晚期中央政权授予朱庐县官员的赐印。</p><p class="ql-block"> 这些镇馆之宝不仅展示了海南省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也反映了海南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镇官之宝,清代黄花梨公阁楣,这件文物采用黄花梨制作,雕作精巧细致,具有鲜明的海南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盐田一晒盐</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这枚银章被借走</p> <p class="ql-block">制作人:沙粒</p><p class="ql-block">手机拍:沙粒</p><p class="ql-block">出镜人:沙粒 解放 大妞 快乐 随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