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声(7)

彤彤的后花园

<p class="ql-block">2025.1.15</p> <p class="ql-block">《北京颂歌》创作于1971年4月,是由洪源作词,田光、傅晶作曲,由李双江、张越男、李光羲分别演唱的歌曲。</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北京颂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2019年12月,入选“歌声唱响中国”——最美城市音乐名片十佳歌曲。</p> <p class="ql-block">《北京颂歌》</p><p class="ql-block">指挥:火龙果</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抒情歌曲可唱。1971年4月,作曲家田光突然接到总政歌舞团一位领导打来的电话,想让他写一首以北京为题材的独唱歌曲。当时词作家洪源、作曲家傅晶在田光家研究创作问题,于是他们商定一起合作。在两三天内,洪源写出了歌唱北京的两首词,经过研究,选用了其中一稿,田光与傅晶先谱了一个四分之三拍的圆舞曲形式的曲调,但词作者洪源认为四分之三拍的风格不够庄严,建议田光重新谱曲。于是,田光用了第二个方案,最终确定了歌曲的曲调。歌词中“庄严的乐曲”,指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清晨播放的开始曲《东方红》。 田光有意在此句中揉进一点歌曲《东方红》的音调,使人听起来亲切新颖。</p> <p class="ql-block">歌曲鉴赏</p><p class="ql-block">《北京颂歌》是一首情感浓烈、艺术概括力强的抒情歌曲。词作凝炼、洒脱。田光为表达各族人民歌颂首都的共同心愿,在音乐素材的选用上,避免了某一民族或地区的音调,而是在民族音调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庄重又亲切、细腻的旋律。</p><p class="ql-block">在第一乐段中,该曲自然糅进了《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的曲调因素,真切地勾画出了北京充满生机的黎明景象。第二乐段,每句都从后半拍起,造成一种心潮逐浪的意境,使排比句驾着音乐推向感情的高潮。随后,以七度大跳引出异峰突起的警句——“心中颗明亮的星”,迸发出各族人民歌颂首都的强烈而炽热的心声。第三乐段,带有进行曲的特点,采用第一乐段的音乐素材加以发展,富有动力而又稳健,表达了前进的祖国人民的昂扬激情,使音乐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北京颂歌》一直在群众中广泛传唱,它已经成为北京的一种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