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逢过年,大家总是感叹年味越来越淡,这让我不得不回想起小时候,关中农村老家渭北塬上的新年,虽然没有现在条件富裕,但那才算得上是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茫茫八百里秦川,东起陕豫交界的潼关古城,西至陕甘交界的宝鸡,自古就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出名,人称关中平原。它的北面盘踞着一条巨龙般的黄土山,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渭河横穿关中平原,蜿蜒的渭河滋养着八百里秦川,也形成了独特的关中民俗文化。在诸多民俗文化里,关于过大年的传统习俗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彩,体现了浓重的关中风情。</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距离渭河不到二十公里的渭河北岸,村庄下边是关中平原有名的公路,人们称它“西宝北线”。这是沿渭河北岸的主线,公元六百多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就是沿着这条路,从长安城出逃前往四川。我的家乡在战国时期属于秦国领地,因此,年俗具有秦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春节,从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开始直到新年正月十五,整整四十多天。在我们家乡,“腊八节”是人们迎接新的一年的重要节日。当天,男女老少都要喝腊八粥。熬制腊八粥是很讲究的,前一天晚上,家庭主妇就开始煮大包谷榛(玉米粒去皮磨成颗粒状),煮开后在锅里闷着,第二天大约四五点钟,把泡好的各色豆子和花生倒进锅里煮,然后开始洗菜、切菜,有莲菜、香菜、红萝卜、白萝卜、肉丁、豆腐干、大葱,有的还会放木耳、黄花菜;炒好菜后,就是擀一大案子又宽又厚的面片。六点左右,老人孩子起床了,满满一大锅冒着香气的腊八饭也做好了。关中农村,腊八粥讲究从早吃到晚,每人吃够八碗,况且在村里要互相比赛谁家的腊八饭吃的最早,吃的最早的一般都是村里公认的最勤快的人,一般他们家天不亮就开始吃腊八粥了,而村里那些比较懒惰的年轻人一般太阳都照屁股了才懒懒散散起床吃腊八饭。况且我们家乡还有赛腊八粥的习俗,腊八节当天早上,村里的男人们和孩子,一人一老碗腊八粥,圪蹴在村子屋前的空地上,大家圪蹴城一排,一边吧嗒吧嗒吃着香喷喷的腊八粥,一边互相攀比着谁家的腊八粥香,谁家的腊八粥好看,大家有说有笑,把个渭河塬上的清晨笑得鸡飞狗跳,好不热闹的节日气氛。</p> <p class="ql-block">过完腊八节,农村就一天比一天有年气,家家户户开始着手筹划更换家里的家具,或者修缮家里的灶台,添置厨房用具。这期间开始筹备孩子婚礼的家庭也慢慢变多了。我们老家,大多把孩子的婚礼放在春节办理,也算一项传统民俗。春节办婚礼的优点是,春节期间外出的人基本都回老家了,所以参加婚礼的人就多,也就显得更加热闹和气氛浓烈,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把孩子婚礼放在春节,也有主家的经济方面的考虑。因为我们老家,家家户户每年都要在春节选择一天待客,就是这一天集中所有的亲戚都来,这天主人家必然是热情款待。早上家乡最具传统的汤汤面那时必须的,院子里支起一溜大锅,杀猪宰鸡,中午就是最为讲究的坐席炒菜了,一般都讲究个“十三单炒菜”,鸡鸭鱼肉必不可少,蒸碗子,红烧肉,炖豆腐,炒红薯,拌豆芽,样样是精品。当然,这样待客是要花不少钱的,所以主家为了节约钱,就把婚礼放在春节,这样就省了一顿待客的饭,岂不两全其美。</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迎来了“祭灶节”,也叫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烙烧饼祭灶。小的时候,常常听母亲说:“张王李赵,二十四黑祭灶”,意思是说,我们其它姓氏的人都是腊月二十三晚上祭灶。老家祭灶的主要工作是制作祭灶用的坨坨馍。制作坨坨馍时,要用上等的白面和面,面团一定要硬,然后放到案板上用力揉,制成碗口大的带有各式花纹图案的圆饼,再放到大铁锅里用细麦草温和烙制,成品的饼外干内酥,外黄里白,伴随着上面的芝麻散发出一股原汁原味的麦香。</p> <p class="ql-block">过了小年,年节就一个接一个。二十四除尘,就是打扫卫生,我们叫“扫灰千”,家里所有的用具挪到院子里,屋内彻底清扫,不留死角,厨房必须用细黄土和制的泥水粉刷一遍,除去一年烟熏的痕迹。二十五日开始“洗衣”,家里的衣服、被褥全部拆洗一遍,舒舒服服迎新年。</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六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这天要“杀猪分肉”。小时候大家都盼望过年,过年村里会杀猪,一口很大的铁锅烧满开水,村里的老人争先抢后拿着家里的洋瓷盆子,早早地排队等着分肉,小孩子们就更高兴了。下午,小孩子跟着父母排队分猪肉,用领回去的肉包包子,炒哨子。</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是家家户户蒸“年馍“的日子。家家户户要比赛蒸馍的质量,别家蒸馍时,他人不能轻易去别人家,否则万一馍没蒸好,就会归咎于串门的人。蒸馍也是从早蒸到晚,每锅放五到六层笼屉,每家差不多要蒸七到八锅。</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贴对联,糊窗纸,贴门神,贴年画,不出一天,家里就变得花花绿绿、红红火火的了。</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上午,家家开始炒过年吃汤汤面用的肉臊子。下午,要到先人坟前烧纸请先人回家过年。三十晚上,全家团圆,喝酒吃肉聊天看春晚,打扑克谝闲传守夜到第二天。</p> <p class="ql-block">天亮了,新的一年到了,大人小孩穿新衣,带新帽,换新鞋。从初一开始,村子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打秋千的地方。村子中间,用五根又粗又长的木桩子搭成一个气派宏伟的超大秋千,绳子用粗而结实的麻绳做成,村里男女老少荡秋千的技巧常常引起大家阵阵喝彩,而荡秋千活动要维持到正月十五后才算结束。</p> <p class="ql-block">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走亲戚的节奏。新女婿先走老丈人家,外甥先走老舅家,晚辈先看老一辈,然后才是舅家给外甥送灯笼。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小孩子打灯笼,正月十六烧灯笼,这样,一个完完整整的关中新年就过完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关中老家过年的习俗,回想那些热闹的场景,真是让人留恋。有时想一想,关中老家过年,最让人留恋和怀念的是过年浓浓的乡情和人与人之间那种亲切、善良、厚道的亲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