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在铁路第三设计院宿舍28段时和发小的童年时光】晁振杰 2025

东郭先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 者:晁 振 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 者 简 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晁振杰,1951年生,小学就读于铁路五小、铁路六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64年进入铁路二中,67届毕业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69年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在黑龙江的嘉荫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回天津后在橡胶行业工作,六十一岁在渤化海橡投资公司办理了退休手续,因工作需要又留任十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 者:晁 振 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8段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都是铁路第三设计院的科技人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学习和文明的范围深厚,孩子们都懂礼貌,团结,爱学习,邻里之间亲密无间,职工一般长年在外勘测设计,家里照顾老人孩子的担子都是家属承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那时候左邻右舍,楼上楼下都像一家人似的,相互照顾,孩子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从你家到我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由于受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孩子们都非常懂事,长大工作后28段有很多人都不负重望,在各个单位都承担重要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有电力局的局长,水务局长,医院的院长、专家,下乡后留任的县长、农林局长,天津师范大学的校长,重点学校的高级教师。国家航天航空的部门领导,汽车行业的工程师,劳动局的高层领导,在国外的医学专家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还有高级建筑师,天津的财务审计专家,企业的一把手,晚报社的编辑。私企有化工,印刷行业的老板。医生,市级劳动模范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只是我了解的身边和附近的优秀人才,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希望看到此文的发小给于补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也充分说了我们28段是一个非常优秀,平和,团结,人心向上,人才辈出的一个大院。28段有我童年的记忆,是我永远怀念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里主要讲的是我们这一代。我们的父辈在第三设计院为国家的铁路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恰恰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克服了种种困难,不讲条件,把终身都贡献给了中国的铁路发展事业。如今铁路事业的突飞猛进离不开老一辈的贡献和付出,我们也为有这样的父辈而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以下是我保存的部分老照片,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我在28段生活了30多年,快乐的童年留在了28段。下面是几年的童年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1964年在铁路第六小学毕业的二届三班同学和老师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 全班同学除了调入的几个人,都是28段的孩子。</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五位发小、同学、邻居、子弟幼年和现在的对照像。</b></p> <p class="ql-block"><b>  1969年初,28段的同学们在铁六小学门口的小桥边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八栋1楼2号是小虎家,小虎叫韩振泉,男孩排第三。</b></p><p class="ql-block"><b> 大哥韩振旭,二哥韩振东,弟弟韩振源、我们都叫他韩四儿,大妹韩淑倩,小妹韩淑荣。</b></p><p class="ql-block"><b> 韩大爷和大妈都是非常随和的人,不嫌乱,爱孩子们。</b></p><p class="ql-block"><b> 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场所,枯燥无味。他们家就成了孩子们聚集的地方,每天晚上大家都去他家,在一起天南海北侃大山,自娱自乐。</b></p><p class="ql-block"><b> 每天如此,家长也不嫌乱。现在想起来留有那么多的快乐瞬间,还真要感谢二位老人。曾去过他家的发小们不要忘了那段历史,记住俩位慈善的老人吧,怀念他们。</b></p><p class="ql-block"><b> 下面这是1967年的一天,我们在小虎家娱乐的场面,那场面至今难忘。</b></p><p class="ql-block"><b>后排左第一人陈长文,晁振杰,韩振旭。</b></p><p class="ql-block"><b>第二排,王炳逊,韩振东。</b></p><p class="ql-block"><b>第三排,王永平,王惠忠,韩振泉,王炳臻,王勇。</b></p><p class="ql-block"><b>最前一个翟春钢。</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都是二十几栋的发小,有的名字记不起来了,前几天联系到了邓玉,认出了几个人。有认识的请告之。</b></p> <p class="ql-block"><b>  经常爱凑群的半大小子们,王立仁,顾布,芦运动,晁振杰。</b></p> <p class="ql-block"><b>  28段三十九栋二楼朱妈妈家,也是一个孩子们爱去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这大约是1967年,在她家玩的照片,王家林,朱国祥,晁振杰。</b></p> <p class="ql-block"><b>  下面这张照片,是原来住在二十一栋的高伯阳和原来住在二栋的王龙。</b></p> <p class="ql-block"><b>  原来住在二十一栋的芦运动。</b></p> <p class="ql-block"><b>  以下几张,是经常在一起玩的发小,有机会就凑一起拍个照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 * * *</b></p> <p class="ql-block"><b>  这张照片拍摄点,应该是十二栋楼角,左边就是三十九栋。</b></p> <p class="ql-block"><b>  下面是几张老照片,让我们共同回忆童年的快乐,有的几十年没见面了,愿发小时的友情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和我。</b></p> <p class="ql-block"><b>  2019年8月19日在中山路巧遇到了,几十年没见到的顾尔,他原来住在三十九栋。</b></p><p class="ql-block"><b> 他是我最好朋友的大弟弟,二弟顾什,小弟顾克,姐顾维。</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一起长大的,原来住八栋的孙津,也是几十年没见了。</b></p> <p class="ql-block"><b>  2020年5月25日在28段原来八栋后面,偶遇到了几十年没见的老邻居,朱妈妈和朱大哥及妹妹。</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10月1日在红星路,偶遇了住原来四栋的安春茂。</b></p> <p class="ql-block"><b>  现在的网络真是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也很神奇。</b></p><p class="ql-block"><b> 我曾在视频号上找到了失联五十多年的战友。</b></p><p class="ql-block"><b> 近来在头条,看到了在哈尔滨郊区下乡的“一树繁华”写的《回顾知青年代》,我萌发了找同是到哈郊下乡的发小。</b></p><p class="ql-block"><b> 不成想越聊越近,越聊越熟,越聊越亲切。原来我们还是校友,邻居,发小,子弟。</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都是在28段长大的,现在竟然还住的近在咫尺,相隔五个门栋。</b></p><p class="ql-block"><b> 世界如此小,事情如此妙,缘分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照片就是一树繁华:李树华</b></p> <p class="ql-block"><b>  网络真是神奇,偶看别人发的视频,在点评里竟然看到了发小的身影。于是我们在半个世纪后见面了。</b></p> <p class="ql-block"><b>  这几天经李树华牵线,小年的今天和高仲阳也见面了。</b></p><p class="ql-block"><b> 同时约上了邓玉,我们三人来到笑石园,共同回顾儿时的趣事,并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萌发回顾28段的童年时光,找寻老照片,做视频还是缘于我在美篇上看到杨平发表的《我多想时光不老》视频后,经网上一聊,原来我们是同住28段的发小、邻居、校友。</b></p><p class="ql-block"><b> 在杨平的带动和启发下,完成了一段照片的组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下面是年轻时的:杨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b></p> 谢 谢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