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写信的年代

LNG

<p class="ql-block">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手写书信似乎已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生活。通信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p><p class="ql-block">我非常怀念那个用笔写书信的年代。不仅是因为,书信乃人类文明之见证;它也是当年我们谈恋爱时的重要载体;更是因为在“写信、开信封、装信并贴足邮票,再投入绿色的邮筒(或邮箱)”这个看似简单的流程中,却是个将“感情、思念、平安、近况及祝福”告诉对方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们本该读书的时候,却一股脑上山下乡了,某人去油田,当上一名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的石油工人。那是一个要完成上山下乡指标的时代,同龄人分配到黑龙江建设兵团,每天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疲惫不堪之余他们写信告诉了她的困境。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段话,“每天要跑很远的地里去干活,走到了腿疼,干到了腰疼,晚上回到宿舍,还要政治学习,好不容易躺下浑身疼。”有一次她还写信告诉这里十月份就下雪了,脚冻了,傻乎乎地还用热水泡脚,结果更厉害了。某记得知道她脚冻伤的来信之后,到估衣街买了一套毛毡袜给她寄去。她还给某织了一双毛线袜寄过来。通过书信鼓励着彼此,这是个将期盼常驻心田的过程。可以说写信时的那份真情;收信时的那种愉悦,是如今高科技媒介中难以获取的!就像大诗人杜甫所说的那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p><p class="ql-block">不过也难怪,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浮躁或不安者居多,静思淡定者较少。因此,难得有人再想以笔纸、用文字、将书信作为对至爱亲朋思念、倾诉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  处于不同的谋生岗位,由于共同的爱好和对共同关心课题的探讨,所以经常书信往来,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才会在无意间积累了许多那时候的真实经历,保存这些信件和邮票。也成为我们最早的集邮爱好。可惜后来的几次搬家没有保留下来。平心而言,这些信是平常人的平常之作,故不会是字字珠玑,但也绝不会通篇废话。书信涉及的内容:有对趣味数学问题的讨论;有关于文学、文字的交流;学术上的研讨……现在想起,仍感到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也常用电子邮件;也会发短信和微信;同时也感到用笔写信终久会成为“绝唱”!但是,我就是难忘那用笔写信的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