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乡烽火,第二部,第一集,都说稠门李氏多才子,南乡豪杰灿如云。1936年,8月8日傍晚,18岁的李文辉拉着弟弟说:“文照,咱们去蕴章叔叔家,叔叔刚从外面回来,咱们去打听打听消息。”兄弟俩一阵小跑来到李蕴章家,只见院子里挤满了人。25岁的李蕴章正值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深邃的目光炯炯有神。他右手高高举起,慷慨激昂地说:“乡亲们,日本侵略者的血腥屠杀,点燃了中国人的抗日烽火,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跟着毛委员保家卫国,我们在家乡也要组织武装力量,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李文辉激动地挤上前去“叔叔!叔叔!您带我一块去延安,带我去打鬼子,我有文化,干什么都行。”李蕴章说:“路途遥远,路上又很危险,敌人设下了道道关卡,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他身边的妻子褚怡,怀里抱着周岁的李文杰,搂着七岁的长子李文俊说:“蕴章,你就带文辉去吧,我也要跟你去打鬼子!”蕴章看了看那双裹脚说“孩子还这么小,你怎么去呀!”褚怡坚决地说,“孩子交给老人带,我要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这天晚上,李文辉和李文照兄弟俩翻来复去睡不着,哥俩谈着知心话,那股坚定的信念,是他们一生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南乡烽火第二部,第二集,1930年2月,李蕴章来到萧山湘湖师范读书,一位风度儒雅的中年教师接待了他。这位老师名叫应怀训是学校的导师兼图书馆主任,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湘师党支部委员,应老师说:“蕴章,以后你就和程长源一起管理图书,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李蕴章感之不尽,每天早早起来打扫卫生。应老师给他讲马列主义真理,讲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字字句句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1930年7月,李蕴章在湘师党支部书记程长源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应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蕴章,斗争是残酷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捕和牺牲,你要严守党的秘密,保护革命火种,坚信共产主义理想。”</p><p class="ql-block"> 不久,应怀训调到杭州去工作,李蕴章担任湘师团支部书记,把图书馆当作红色宣传基地。</p><p class="ql-block"> 应怀训3岁丧母,在父亲的教育下,从小立志让家乡的孩子都有书念,1933年秋天,应怀训调到杭州教育科任股长,负责小学教育问题,他呼吁各方面力量,关注工人和农民的教育问题,同时,极积开展地下党活动,输送来自各地的党员和青年奔赴延安。</p> <p class="ql-block">南乡烽火,第二部,第三集</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李蕴章来到杭州水亭小学教书,应怀训经常教导他,要广泛传播湘师火种,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让抗日的烽火在全国各地燎原。1935年春天,应怀训带领杭州市教育参观团赴南京、上海一带参观考察,由于长途跋涉,回杭后患恶性痢疾,仍抱病办公,12月转患伤寒而仙逝,时年39岁。杭州、绍兴、嵊县346位亲朋好友以各种形式追悼。李蕴章悲痛极了,立志继承老师的遗志战斗到底。1936年夏天,学校放假了,李蕴章立刻回家乡组织抗日救国。</p><p class="ql-block">8月10日,早晨,李文辉带着李文照再一次来到叔叔家,要跟叔叔一起去延安。突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两个伪警察押着李蕴章往外走,李蕴章的母亲哭得泪人似的,拽着儿子的衣服,“我儿子泛了什么,你们要抓走”。妻子褚怡连忙去找大哥褚雪琴。李蕴章被押送到杭州国民党陆军监狱,在审讯室里,敌人无论怎样严刑考打,李蕴章严守机秘只字不露。妻兄褚雪琴是一位知名画家,在杭州结交了一些高官,他拿着画去找熟人,又以铺保的形式将李蕴章营救出来。1937年10月,李蕴章拿着八路军办事处驻杭代表朱镜我的介绍信奔赴延安。</p> <p class="ql-block">南乡烽火第二部第四集</p><p class="ql-block">李文辉因为沒有路费,无法去延安,只好在家苦苦寻找地下党,听说书店里有地下党,他一有空就往书店里跑,在书店里没找着党,书却读了不少。听说,陈觉是共产党,李文辉一口气跑了100里山路,到仙居找到了陈觉,陈觉否认自己加入了共产党,让他回缙云听信。李文辉只好回去当教员。1940年9月,李文辉经陈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李文辉任青田县万山区委书记,和李文照倆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工作。李文辉发现散落在民间的武器较多,就发动党员想办法,党员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购买了两挺机枪,又请来铁匠师傅,闭门造枪。同年11月,特委领导张之清同志被捕,李文辉立刻组织营救,并派人前往峰山,利用各种关系,与敌人周旋。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把张之清同志营救出来了。1943年5月,李文辉调回缙云,当县委书记,领导南乡人民武装斗争。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乡保人员和开明人士,把共产党员安插在地方保甲团体。李文辉很有威望,乡亲们都愿意跟他走。他在各个村落建立地下交通线,派共产党员、三哥李联芝和李银通,李庆仁,李文照,蔡根福等作为县委交通员,由他们把党的精神传达到各村,村村设有交通员。</p> <p class="ql-block">南乡烽火 第二部 第五集:</p><p class="ql-block">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交通员李文照从丽水沙溪农场飞奔一昼夜,急行军230里,凛冽的寒风扑打着他的脸,他全然不顾,他心急如焚,心想晚一步乡亲们就要遭殃了,天亮时,他穿过稠门岭,来到县委,李文辉接到情报,立刻通知村民转移到山上。说时迟,那时快,大批国民党武装进村了。一看村里没人,脑羞成怒,将李文辉家砸得一片狼藉,在柱子上留下无数道刀痕,家里所有的粮食和财物都被抢劫一空。李言的哥哥灿荣、灿喜把李文辉的父母接到家里避难,安慰二老别难过,安心住在这里,这笔帐早晚要算。李文辉组建了特工队,春荒时节,和处属武装一起打开国民党政府的粮仓,把7万多斤粮食分给农民。农民更加拥护共产党了,年轻人纷纷参加武工队。1944年,中共处属特委迁到缙云,缙云成为浙东、浙西南的领导中心和联络中心。李文辉与四明山浙东特委谭启龙政委取得联系后,输送了一百多名缙云子弟参加新四军。1945年6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李文辉带着六弟李文彪等十几个人奔赴四明山,李文辉化妆成商人,其他人化妆成挑夫,路过东阳胡公殿时,突然被一个国民党军官叫住。李文辉异常镇静:“你们几个隐蔽起来,我去应付他”。</p> <p class="ql-block">蔡 静 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1952年生于浙江省缙云县的书香门第,自幼钟情文学,在职时,为党的宣传工作及地方志工作贡献卓越。 2002年,从沈阳市政工程管理处退休后开启写作生涯。2015年2月由沈阳白山出版社推出其报告文学《李言的传奇人生》,该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北京,南京图书馆及中国收藏网等珍藏。</p><p class="ql-block">其作品常见于《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人作家网》《中华名人录》等文学平台。全球发行的歌曲《梦回.故里》《情滿湘师》《神秘的山庄》《重聚》《相思缘》,唱响海内外。她还精心撰写并出版《中华李氏宗谱,一曲荡气迴肠的史诗》。诸多作品入驻《中华诗词大典》《中华诗词名人录》珍藏版书刊,荣获九州文化人才库首席十大院士卓越文学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