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韩志成教授 ‍在2025年多元循环太极☯️ ‍拳友迎新年会上谈体会

坤:孤芳自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韩教授与其夫人 (前)双双在年会上展演👍👍 夫人也是教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 韩志成教授在多元循环太极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 拳友2025年会上的发言</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1月5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伍老师常跟我们说:“学多元循环太极拳,要练中学、学中悟、悟中修。”下面谈谈我对老师教导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一、练中学</b></p><p class="ql-block"> (一)学习宋先生和伍老师的崇高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 先生和老师五十年如一日,心系国民健康,持博爱之心,举救世之行,传善缘平凡世界,救悲苦梵净天地,坚持研习、创编、传授多元循环太极拳,为我们习练、修持多元循环太极拳树立了典范,先生和老师是我们的精神导师。</p><p class="ql-block"> (二)学习多元循环太极拳的英雄气</p><p class="ql-block"> 先生和老师在人民军队里结缘,成为革命伴侣,先生曾任部队军事武术教官,因此,多元循环太极拳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军事武术的基因,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这既是对太极拳传统的回归,也是把健身、防身、养生和军事武术结合起来的创新,给中国太极拳界带来了一股新风。</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当下一味强调圆融的文拳,多元循环太极拳方圆相济,圆为君子气,方为英雄气,是君子气和英雄气完美的结合,完全符合中国外方内圆的天圆地方模型,也就是玉琮模型,玉琮模型距今至少有8000年了,中国人的性格基因在那时就形成了,一脉相承,直到今天。比如,掤捋挤按,粘黏连随,从人不从己,我无意志取向,是圆,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的君子之风;採挒肘靠,料敌机先,我有意志取向,是方,后发制人,是在与敌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主动发起攻击,体现的是英雄之气;予敌有效打击之后,按照太极图循环往复原理,再回到掤捋挤按,又回归到圆,初级式是如此,阴阳式也是如此。并且,圆中有方,不丢不抗,随时可对敌发起闪击;方中有圆,以攻为守,予敌有效打击之后,再回到定势,或再回到掤捋挤按。定势是动式之间的间歇,我无意志取向,所以也是圆,如何行动,遵行“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的原则,两个定势之间,至少有一个动式。因此,多元循环太极拳既符合中国古老的天圆地方模型,也符合阴阳循环往复、无止无休的太极图模型,具有坚实的中国哲学基础,与其他门派的太极拳是截然不同的,其他门派的太极拳完全没有天圆地方模型(玉琮模型)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三)学习先生和老师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p><p class="ql-block"> 先生和老师授拳时,以军人风范严格要求我们,就像执行部队的操典一样,一点儿也不能差,差一点儿也不行,从而形成了多元循环太极拳循序渐进、科学、严谨的训练体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韩教授在桂林理工大培训班学拳👍</span></p> <p class="ql-block"><b>二、学中悟</b></p><p class="ql-block"> (一)悟拳理</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的本质是行气,行气是加了意念的呼吸,牵动往来,气贴于背,以意导气,以气引形。行立坐卧,皆可行气,如果把行气和行、立、坐、卧结合起来,习练多元循环太极拳的效果就会产生倍增效应,也就是倍数放大效应。</p><p class="ql-block"> (二)悟道理</p><p class="ql-block"> 道不可言说,理尚可感悟。天机不可泄露,总是深藏不露。当代物理学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三重世界的统一体:超微观世界,由极其微小的基本物质构成;超微观世界,是原子的世界;宏观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就人体而言,超微观世界,是我们的精神和灵魂世界;微观世界,是细胞的世界,宏观世界,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我们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那么,是谁决定了谁?我们知道,海里的沙子是不能用来建房子的,海沙里的钠离子、钾离子会把水泥里面的钙离子置换出来,用海沙盖的房子是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工程,因为是沙子的结构决定了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的结构决定了房子的结构。所以,就人体而言,是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境界决定了细胞的活力,细胞的活力决定了身体的活力和健康状况。超微观世界什么样?当代物理学还没有搞清楚,北京建有正负电子对撞机,把电子打碎,仍然没找到超微观物质。超微观物质的属性是什么?当代物理学还没有给出答案。科学的尽头是哲学,中国的道家哲学早已回答了超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超微观物质的属性,所以西方物理学界奉中国的老子为量子力学的先驱,老子描述的超微观世界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世界在大的方面是无极限的,世界在小的方面也是无极限的,是烂漫、天真、灵动、自然、无正负、无阴阳、无分别的一团真气(炁),也就是无极的世界。因为超微观世界是完全无差异、无对立、无矛盾、无分别、无色无相的世界,所以金刚经上说“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超微观世界无色无相,所以心安何处都是一样地不动念,依此反观现实的宏观世界,也就是红尘世界,看到现实中的人为功名利禄所累,自然要生出大悲心。三重世界是统一的,正如画家常说,看待山水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时视野驻于宏观世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时视野驻于超微观世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时思维把超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宏观世界统一起来了,这时的画家就有了绝对自由,超然物外,超凡入圣,再由圣入凡,由圣入凡才是修持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这样进入无色无相、无分别的超微观世界?一句话,拳可入道。我们习拳时,放松、快乐、忘忧,无分别心,进入忘我无我之境,就是精神和灵魂进入了超微观世界,此时,细胞的活力是最高的,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 (三)悟天理</p><p class="ql-block"> 天之道曰生生,地之德曰载物,天道地德是让万物生生不息,可是,我们生得如何,活得怎样?当下,商店冷冷清清,医院热火朝天。精神和灵魂常驻超微观世界,也就是无极世界,人可与天地同寿,国外的研究也证明,“骗过基因”,人可以长生不老。如何骗过基因?要慎极、慎奢、慎泰,慎极,不要追求最大、最好、最贵;慎奢,不要奢侈铺张;慎泰,不要过于安泰。可以暖的时候,偏要冷一点,可以饱的时候,偏要饿一点,可以养尊处优的时候,偏要苦一点。广西长寿老人说得好“吃又吃不饱,饿又饿不死”才是长寿的秘诀,这样才能“骗过基因”:这个人还没有尝到生活的甜头,让他多活才是公平的。</p><p class="ql-block"> 出路在哪里?就是悟中修,修就是修正,以我们对三重世界相统一结构的感悟,修正我们在宏观世界里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不但修,还要持,就是修持,开悟一瞬间,修持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b>三、悟中修</b></p><p class="ql-block"> 如何修持?</p><p class="ql-block"> (一)修正生活方式。饮食起居,合于四时往复、日夜交替,食其时百骸理;增加生活的情趣,人生至味是清欢,不仅仅指饮食,茶道,香道,书道,花道,拳道都属于清欢之列,多元循环太极拳放松、快乐、忘忧、悟道、修持,本身就是恬淡清雅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二)修正行为方式。努力践行先生和老师的博爱之心,救世之行。</p><p class="ql-block"> (三)修持无为/无极境界,身心自由安住于三重世界,圆融无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韩教授参加年会 在桂林植物园外场集体习练👏👏</span></p> <p class="ql-block"> 冬至时节,欣逢盛会,备受鼓舞,做沁园春一首,作为对本次拳友大聚会的献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 沁 园 春</b></p><p class="ql-block"> 冬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志成作于甲辰冬至夜,2025年多元循环太极拳拳友年会前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羲和南巡,今日北归,阴至阳生。</b></p><p class="ql-block"><b>望湘桂大地,惟余苍苍,漓江两岸,太极拳拳。</b></p><p class="ql-block"><b>漫武舒云,英雄体相,欲与秋枫试比高。</b></p><p class="ql-block"><b>山水如此清灵,引志士达人竞来朝。</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须好日,看清音漓水,山海拳踪。</b></p><p class="ql-block"><b>虽荣辱毁誉,研习不舍,仁者心系,全民健康。</b></p><p class="ql-block"><b>一代宗师,悉心传授,树芬芳桃李各有成。</b></p><p class="ql-block"><b>俱来矣,数风流人物,欢聚今朝!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韩教授亲临《漓水清音》现场观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祝先生、老师和各位拳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心想事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  👇附一:韩志成教授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 清 平 乐 </b></p><p class="ql-block"> 韩志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兴安岭上,意气冲霄汉。</b></p><p class="ql-block"><b> 人未老青山踏遍,屈指十年树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坎坷成就华章,仕旅云淡风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今驻不孤湖畔,望龙岗再登攀。</b></p><p class="ql-block"> 这首清平乐,是我40年来工作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我从东北小兴安岭走来,1985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做了十年的森林消防工作,后通过自学考上了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税务专业,1998年硕士毕业后到佳木斯国税局做了三年党组秘书,2001年到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任教,一直工作到2023年退休。2024年9月,我作为银龄教师应聘到南宁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任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做高校教师是时间最长的,也是最令我感到荣耀的,正应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任高校教师,我虽未作出突出贡献,但足可慰,烛影微光,鸿爪留痕,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认真地工作,不断地求索。</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以身示教,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b></p><p class="ql-block"> 我常和学生说,教师和学生是命运共同体,老师也是一本书,这书的内容或激昂,或跌宕,或舒缓,或沉郁,但不论怎样,主旋律一定要激扬澎湃,始终如一,不因职场得意而涣散,不因仕途坎坷而沉沦,正如汹涌奔腾的急流,终会冲破眼前的阻碍,一路向前,冰封凌阻,黄河毕竟东流去;雪压霜欺,梅花依旧笑春风。</p><p class="ql-block"> 我深感到,保持布衣本色,与学生平等交流,有助于形成师生互动共识,共同把教与学搞好。鉴于学生上课不善于做笔记,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学生,指导学生怎样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文科学生而言,笔记就是知识宝塔上的明珠,没有了这个明珠,宝塔就不亮。实践也证明,笔记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搭建起学科知识体系、逐渐养成整体、系统思维的习惯,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在考研、考公务员方面和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p><p class="ql-block"> 令老师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学生的成长。尽管我带过的学生不能说个个出类拔萃,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成就最为显著的学生,恰恰是基础薄弱、起点低的学生,他们现在有的成了高校骨干教师、副教授,有的刚刚考上博士,有的成了税务干部,但更多的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不断进取,日臻尽善的业务骨干、职场精英。我坚信,“悟道有先后,精神无差异”,无论身处何境,只要精神如一,每个人都能追上最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孜孜以求,勇于面对新的挑战</b></p><p class="ql-block"> 我是半路出家涉足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注定没有平坦的路好走。那便只能“日之不足,夜以継之”。从2001年在桂林理工大学任教师时起,经过十年的努力,总算可以登堂入室了。2006——2011年我在财政部科研所读博,秉承老师的研究方向,在老师的鼓励下选定了有一定挑战性的中国财政后备制度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于是便开启了艰难的跋涉之路,可谓艰苦卓绝。因基础薄弱,天资愚钝,加之国内文献稀少,走了不少弯路,但终于峰回路转,天不负我,经过五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毕业论文,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又经过一年的修订润色,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专著《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财政后备制度研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老师欣然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虽不敢说本书对中国财政改革有何贡献,但有一条我可以保证:书里没有错别字。</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不孤湖畔又逢春,卧龙岗前再登攀</b></p><p class="ql-block"> 回首向来锦瑟处,再把余晖迎朝阳。不孤湖虚怀若谷,无论邕江如何涨水,他都波澜不惊,雍容泰然,夫子风范,纳百川而不自满,容万物而不自矜,翩翩君子,温润如玉,德必有邻;风雨桥蜿蜒湖上,娴雅清秀,亭亭玉立,清风习习,碧荷荡漾,红莲飘香,鱼翔浅底,有凤来仪;图书馆博大气象,敖文园新知天地,卧龙岗英才汇聚,南硅谷新质摇篮,南院人意气风发,志存高远!</p><p class="ql-block"> 身处青春洋溢的南宁学院校园,我备受鼓舞,仿佛又回到了青葱岁月,获得了再成长的机会,毕竟,我的硕士同学都比我小10岁,最小的博士同学比我小20岁,南宁学院商学院的青年教师比我小30岁。面对这个年龄标尺,我不敢说自己老。</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银龄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了南宁学院商学院领导和老师给予我的厚爱和殷切期望,我只有努力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为莘莘学子的成才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附二:拳友小坤的读后感🤝🙏</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拜读韩教授在多元循环太极拳拳友2025年会上的发言,便觉如获珍宝;再深入研读,更似踏入一座蕴含无尽智慧的殿堂,每一处角落都闪耀着对拳术、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韩教授的笔下,多元循环太极拳绝非仅仅是一套强身健体的拳法,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与文化价值。其独创者宋仁彬先生倾其一生,将心血注入其中;伍幼玲老师也始终走在弘扬国粹太极拳、传授拳艺的道路上。夫妻俩不离不弃,为全民健康无私奉献。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执着,已然超越了拳术本身,化作一座精神丰碑,深深感动着每一位拳友。这也让我们明白,追求健康与传承文化,需要的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其独特的“方圆相济”理念,是对传统太极拳的大胆创新与深度回归。在当今太极拳界多偏向圆融的大环境下,多元循环太极拳融入军事武术基因,赋予了拳术“英雄气”。这种方圆结合,恰似古老玉琮模型所蕴含的天圆地方哲学,展现出中国人性格基因中刚柔并济的一面。从一招一式的细致拆解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传统哲学的生动演绎,每一拳法动作都蕴含着阴阳平衡、动静相宜、虚实转换、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和深刻哲理,使习练者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能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深邃智慧。</p><p class="ql-block"> 而“练中学、学中悟、悟中修”这一理念,宛如一条金线,贯穿了拳术与人生的修行之路。</p><p class="ql-block"> 练中学,是对技艺与精神的双重学习。不仅要学习二位恩师的崇高精神境界,更要领会多元循环太极拳中所蕴含的英雄气与科学态度。这考验我们每一位拳友是否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我个人而言,过去三年,我每日雷打不动地坚持持续不间断习练一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坚持的不易,也收获了成长,成功经受住了考验!</p><p class="ql-block"> 学中悟,则是从拳理出发,延伸至对宇宙、人生的深度思考。从太极拳的行气本质,联想到人体与三重世界的关系,这种思维的拓展,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健康与精神的境界紧密相连。当我们通过习拳进入忘我之境,便是在与超微观世界对话,此时,身心得到的滋养是妙不可言的!这种感悟,打破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局限,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与宇宙的宏大规律息息相关。的确如此,我在每天的习练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忘我之境,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悟中修,将拳术的修行融入日常生活。它倡导我们修正生活方式,顺应自然规律,追求生活情趣;修正行为方式,践行博爱精神;修持无为境界,达到身心的圆融无碍。这不仅是对拳术修行的要求,更是一种普适的人生哲学,指导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做到身心双修,虚怀若谷、宽容大度、宠辱不惊之格局!</p><p class="ql-block"> 韩教授的个人经历与诗词创作,为这份感悟增添了一抹温暖而真实的色彩。他从东北到广西的人生轨迹,在教育事业上的默默耕耘,以及在学术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无不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诗词,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更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回顾全文,韩教授的发言是一次对多元循环太极拳的深度解读,更是一场关于人生修行的精彩讲座。它启示我们,无论是习练太极拳还是面对生活,都应秉持一种谦逊、进取、包容的态度。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不忘提升精神境界;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这不仅是对多元循环太极拳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生活态度的一次深刻洗礼!</p><p class="ql-block"> 在此,衷心感谢韩教授的精彩发言,毫无保留地将宝贵见解分享给我们!也感恩多元循环太极拳搭建起健康友谊的桥梁,让拳友们在这温暖 “大家庭” 里互帮互学。往后,愿我们借拳艺精进,提升身心修养,把这份健康快乐传递出去。让我们携手弘扬多元循环太极拳,让它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