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游玩意犹未尽,今日继续漫游古镇,了解辑里湖丝的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丝绸产地,浙江湖州是最古老的源头之一。辑里湖丝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特产的一种优质蚕丝,以其细、圆、匀、坚、白、净、柔、韧的特点著称。辑里湖丝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选种、养殖、煮茧、缫丝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严格的控制。辑里湖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南浔是湖丝的集散中心,辑里湖丝因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在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上,辑里湖丝获得了金奖,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声誉。如今,辑里湖丝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南浔古镇得到了保护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南浔,沿水而筑的粉墙红瓦,不是儒商名流的厅堂,便是文人墨客的书斋,</p><p class="ql-block">就连压在樟木箱底的老式丝绸料子背后,也让人感悟到千年文脉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泱泱南浔,源远流长,卓荦风华,书香绵延,崛起于清末民初的“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便是近代史上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小镇名门奇人之众多,影响之深远,堪称江南之奇迹…… 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建于清末,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故居由张静江的祖父张颂贤(南浔“四象”之一)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建,是张静江青少年时代生活居住的地方。张静江,名增澄,字静江,是孙中山的密友,曾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等职务,被誉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尊德堂保持了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的古建筑风格,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故居内有精美的砖、木、石雕,显示出豪华、古朴、幽深的遗风。尊德堂建筑按东、中、西三条轴线排列,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尊德堂,左右辅轴线由楼屋、楼厅、天井等组成。故居宅院高大幽深,用料讲究,砖、木、石雕精湛,是研究张静江生平的历史遗存,也是江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看过了张静江的故居,来到了宜园。 宜园,又称庞家花园,是南浔古镇的一座著名园林。宜园由南浔巨商“四象”之一的庞莱臣于1918年在镇东栅光禄庞公祠西首扩建而成,占地近20亩,是当时南浔五园之首12。宜园坐北朝南,前部分是亭台楼阁和曲折长廊,后部分是一个长方形的荷花池,池中有一座小岛和九曲桥相连。宜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江南园林设计理念和现代技艺,园内有许多精美的石刻碑帖,如况周颐撰文的《宜园记》和赵孟頫书的《湖州妙严寺记》石碑。宜园的后部是一个荷花池,池中种植荷花,冬季游玩只看到枯黄色叶子,夏日时荷花盛开,景色一定优美。宜园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还通过收集旧照片和书画等方式,保留了其历史文化的完整性。我被宜园的建筑、亭台楼阁、后花园所震撼,在这里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大馄饨餐馆吃的大馄饨、汤圆、笋。然后来到百间楼,他是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南浔老街民居的一个最生动的具象缩影。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凤份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因一河两岸有楼房百间,故得其名,已有400多年历史。百金楼的沿河民居建筑群落,大多有弄堂,石库门点缀其中。那幽静绵长的弄堂,那墙门内的天井,客堂间,厢房,阳台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空间形态,构成了一个个个绝妙,奇妙绝伦,变幻莫测的小天地,也构成了南巡历史文化的精彩符号。</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百间楼的石板路上将货传来,悠扬的江南丝竹,声声入耳,远离市井的喧嚣,品味独一无二的优雅,心静如水。那一道道高耸的烽火山墙,有的形如云头,有的如观音兜式,有的如三叠式码头样式,那一道道拱形的过街券洞门,一道道临水而筑的廊檐,一道道河岸石阶,与映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一幅幅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诗意水墨。</p> <p class="ql-block"> 在长廊的河边,古树绿荫下摆上几张竹制桌椅,供游客和行人休息,品茗,用餐,古镇的风光尽收眼底,在水墨画的般风景里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是南浔的路,而岸与岸的连接就必然是桥,南浔民间早有十步一桥之说。南浔的桥各具风姿有的像一弯月,有的像一把弓,也有的虽然窄小,却不露声色,还有的抹上神秘的色彩如一步两座桥。水与桥相伴相随,相得益彰,每一座桥都有诗和画的内涵,留下许多动人传说故事。每一座桥都凿刻桥联或写景抒情或寓理议论,名人手笔,荣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至善至美。若坐上小船,恰如重回尘封的日子,小船悠悠岁月,悠悠晃荡着,穿过了一座座心灵的古桥,会咀嚼出些许文化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七彩的人生最绚丽多姿,生活最富有浪漫的诗意,其实这生活着的古镇南浔又何止七彩,至今河边的老街临水一街瓦粉墙依然错落有致,几乎尽是老字号的店铺、药店、茶馆,屋檐下红灯串串。碧绿碧绿的水映着蔚蓝蔚蓝的天,充满了如诗如画的灵气。</p> <p class="ql-block"> 南浔与中国大运河西息相通,是大运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历史的江南,水是难南浔的灵魂,鱼由于水稻生于田,水墨烟雨的难寻,人心目中的頔塘不仅是难寻发际的生命线,也是古镇当之无愧的母亲河。南浔的水,还有源于天目山的苕溪有关,是东苕溪分流出来的最北边的一脉流入了南浔。南浔与水相生相依,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堪称著名的江南水乡泽国,四面皆水,咫尺往来,皆需舟楫,被誉为东方威尼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