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执行信访案件要接访即办。那申请执行人该如何用好它?

海风歌

<p class="ql-block">执行难一直是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很多当事人赢了官司,仅得到一纸“判决”。这不仅使债权人合法利益受损,还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p> <p class="ql-block"><b>法官不执行,一切等于零!惩治老赖不如惩治不作为的法官!</b></p> 普法/小知识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最高院高度重视执行信访案件办理工作,把执行信访作为听取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呼声及发现执行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窗口,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工作平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执行信访案件的办理流程、督办、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2017年人民法院执行申诉信访办理系统正式上线后,对信访材料建立了无差别录入、即时交办、实时跟踪、“一案一报”核销制度,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在执行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为进一步压实责任,及时高效处理涉执来信来访,最高院制定了“接访即办”意见。那么,申请执行人该如何用好执行信访呢?</p><p class="ql-block">何为“执行信访案件”</p><p class="ql-block">执行信访案件,是指信访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诉信访,请求督促执行或者纠正执行错误的案件。 执行信访案件分为执行实施类信访案件、执行审查类信访案件两类。</p><p class="ql-block">执行实施类信访案件,指申请执行人申诉信访,反映执行法院消极执行,请求督促执行的案件。而执行实施类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因申请执行人申请、审判机构移送、受托、提级、指定和依职权,对已发生法律效力且具有可强制执行内容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事项予以执行的案件。</p><p class="ql-block">执行审查类信访案件,指信访当事人申诉信访,反映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请求纠正执行错误的案件。而执行审查类案件,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审查和处理执行异议、复议、申诉、请示、协调以及决定执行管辖权的移转等事项的案件。</p><p class="ql-block">“接访即办”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 十个必须”》 八、必须“接访即办”,件件有录入、事事有回应,严禁敷衍塞责、程序空转,化解不到位。</p><p class="ql-block">“接访即办”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第一,明确了各个办理程序的时限要求。</p><p class="ql-block">各级法院对收到的信访材料须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执行申诉信访系统登记,并确定承办人;对反映下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办理问题的信访材料,上级法院的承办人应当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甄别工作,紧急情况应即刻办理、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也就是说,信访材料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得到初步处理;根据办理初访案件的要求及实践,各地法院承办人对反映本院问题的信访材料的办理时限是30日。</p><p class="ql-block">第二,进一步压实高级、中级法院的执行信访工作职责。</p><p class="ql-block">明确高、中级人民法院对辖区法院“接访即办”工作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各地法院对本院的初次信访承担主体责任。各高级人民法院每季度对辖区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办理执行信访案件情况进行分析并通报。对导致群体访、越级“赴省”、“进京”信访的,对执行法院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p><p class="ql-block">第三,进一步便捷群众反映诉求。</p><p class="ql-block">《意见》对加强信息化应用和建设作出规定。一方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建立健全执行信访互联网申诉应用平台,引导鼓励信访当事人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方便其及时提出信访诉求,减少信访成本。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法院要发挥执行申诉信访办理系统上下贯通、节点控制的监督作用,加强系统数据分析,研判有效化解信访矛盾的对策和方法。</p><p class="ql-block">可申请执行信访的主要事项</p><p class="ql-block">一、执行实施类信访</p><p class="ql-block">简单地说,执行实施类信访,是指对执行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消极执行的申诉、信访,消极执行行为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无正当理由延期或超期执行</p><p class="ql-block">无正当理由延期或超期执行,根据执行工作规定案件因超期执行应上报而未上报,对案件拖延、推诿、懈怠执行等,包括执行人员自接到案件之日起未按规定的期限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及被执行人财产申报登记表等法律文书、执行人员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找被执行人谈话,了解被执行人基本情况和财产状况等。</p><p class="ql-block">2、执行人员在申请人提供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后,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查找和采取相应如查封、扣押、冻结执行措施,或采取的执行措施不到位,致使应执行的财产被转移或灭失;</p><p class="ql-block">3、被执行人具备执行条件,因金钱或人情的因素导致执行人员故意不执行;</p><p class="ql-block">4、上级法院有明确意见而拒不执行的行为;</p><p class="ql-block">5、不及时将执行兑现的款物交付给申请人或权利人;</p><p class="ql-block">6、对被执行人隐藏、转移等妨害执行、未作出罚款、拘留的,对应当纳失而未纳失的,对涉嫌拒执罪的行为拒不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的等等。</p><p class="ql-block">7、在委托执行等案件中,因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法院不愿得罪地方政府而降低执行力度,或暂缓执行甚至干脆长期搁置不再执行等。</p><p class="ql-block">二、执行审查类信访</p><p class="ql-block">执行审查类信访是对人民法院审查和处理执行异议、复议、申诉、请示、协调以及决定执行管辖权的移转等事项的申诉、信访。</p><p class="ql-block">《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p><p class="ql-block">《最高法关于办理申请执行监督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申请执行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执行措施而未采取、向执行法院请求采取执行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审查处理,一般不立执行异议案件。</p><p class="ql-block">注:对于执行法院的不作为可以信访,但一般不立执行异议案件。不过,信访当事人向执行法院请求纠正执行错误,如果符合执行异议、案外人异议受理条件,应当严格按照立案登记制要求,正式立案审查。</p><p class="ql-block">信访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一、信访的途径</p><p class="ql-block">投诉执行法院的不作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p><p class="ql-block">1、向执行法院的执行事务中心反映</p><p class="ql-block">现在有不少地方法院专门设立了执行事务中心,专门设有执行信访部门集中受理执行信访事宜。</p><p class="ql-block">2、通过人民法院12368司法服务热线或微法院和中央政法委12337举报平台</p><p class="ql-block">依据小编的经验,在广州微法院的留言大多数情况下会有回复,当然也有一些不会。</p><p class="ql-block">3、向执行法院的院长反映</p><p class="ql-block">如院长信箱</p><p class="ql-block">4、向执行法院或其上级法院的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或者举报</p><p class="ql-block">5、向执行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反映</p><p class="ql-block">一般情况下是先向执行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反映,上一级法院没有作出处理才向上一级</p><p class="ql-block">6、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向监察委或人大常委会反映或举报</p><p class="ql-block">对于执行法院的执行不作为或违法行为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如果执行法官的行为涉嫌职务犯罪,可以向同级监察委反映或者举报。监察委是负责监督法律实施和查处职务犯罪的机关,对于法官的违法行为,监察委有权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也可以向法院同级的人大常委会反映或者举报。</p><p class="ql-block">7、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组或者中纪委举报。</p><p class="ql-block">如果只是投诉或举报法官处事不公和乱作为,还可以向其属地政法委(专管政法系统)投诉或举报,也可向属地纪委投诉或举报。</p><p class="ql-block">8、向各新闻媒体报料</p><p class="ql-block">二、信访的方式</p><p class="ql-block">信访的方式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司法实践中现场走访是相对来说比较有效的方式,其他方式基本上会石沉大海。</p><p class="ql-block">三、主要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反映问题,不能捕风捉影,要有证据。</p><p class="ql-block">2、要尊重并来源于事实,不能猜想臆断。</p><p class="ql-block">3、不能诬告,如果采用张贴大字报或利用QQ群微信群等传播不实或不法消息,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p><p class="ql-block">4、最好是实名投诉举报或反映的问题。</p><p class="ql-block">5、最好是提交书面信访材料。</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正如小编昨天在省高院信访时被接访法官告知的信访只是起登记和协调的作用,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业务部门,其实是一条不归路,如果执行法院能够依法执行,信访根本不需要存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电话联系不上执行法官,提交财产线索、律师调查令申请、恢复执行申请、罚款拘留申请等没有回复等情况去信访还是有用的。而向上一级法院信访比向执行法院本院信访更为有效,因为至少对于上一级法院的监督执行法院是需要反馈的。最后,如果没有别的办法,执行信访可能是执行案件中申请执行人能运用的最好办法。</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p><p class="ql-block">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