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腾越勐连完小,藏着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筑——勐连魁阁。它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更迭。每当晨曦初现,薄雾如轻纱般环绕着这座阁楼,使其更添几分朦胧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勐连魁阁,其名寓意深远,“勐连”二字,既指其地理位置处于边境相连之地,又暗含着这里曾是多民族交融、文化碰撞的前沿;“魁阁”则象征着智慧与学问的高塔,是古代文人墨客交流思想的圣地。勐连魁阁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当地村民出资出力重建,占地72平方米,坐南向北,为抬梁式二层六角攒尖顶阁楼,阁举架高大,工艺扎实,装饰精美,布局错落有致,抬头仰望,只见屋顶斗拱交错,梁架上绘有吉祥图案,色彩虽已褪去昔日的鲜艳,但仍能感受到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雕刻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勐连魁阁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随着时间的流逝,魁阁成为了勐连唯一的文物,引领着后人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目前,整个建筑因年代长久,建筑构件破损不堪、屋架和梁柱体破损严重、部分柱子严重腐烂,存在文物灭失的可能。其次,因魁阁临近学校操场,对学校师生的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学校安全、有序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魁阁不知承载了多少勐连人的记忆,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在魁阁下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四季变换的风景。春天,桃花盛开;夏天,蝉鸣阵阵;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这些美丽的景色陪伴我们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的学习时光。在魁阁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今,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她,但在心底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魁阁的记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闭上眼睛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就会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因为那里不仅有我们的青春岁月更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梦想和追求。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与战火洗礼,依旧屹立不倒,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朽的文化符号。重修魁阁能保护和挖掘魁阁历史文化,能美化家乡,能更好地发挥魁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功能,还能在当地开展旅游业和挖掘研学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让勐连学子在求学路上有着“魁阁精神”——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未来,勐连魁阁将继续扮演着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角色,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以及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勐连魁阁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八方的朋友,共同见证并参与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散记:</p><p class="ql-block">1、重修勐连魁阁是乡贤杨太玺一生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2、勐连乡贤多次商讨勘验。</p> <p class="ql-block">3、在资金极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对屋顶瓦片的简单维修。</p> <p class="ql-block">4、墙体、周围加固、台阶及室内地面已有杨恩村、董诗熬共同出资五万多返修好。</p> <p class="ql-block">5、魁阁后石板栏杆杨源荣出资1.5万元安装好。</p> <p class="ql-block">6、2024年12月30日收到第四个人邹红南2000元的个人捐款。</p> <p class="ql-block">7、2025年1月3日收到第一个女性捐款(下勐连董书芹600元),第一位老人捐款(寸家寨杨世会1000元)。</p><p class="ql-block">8、2025年1月10日收到第一位教师捐款(陈佐昌2000元),第一位社会人士捐款(上勐连荒田杨世荣1000元),第一在外工作人员捐款(上勐连荒田杨世洪5000元),第一位在外经商人员捐款(上寨杨竹清1000元)。</p><p class="ql-block">9、倡议捐资后,目前已收四万多元。</p> <p class="ql-block">10、现状:</p> <p class="ql-block">11、你的爱心——是我们永远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心倡导者:陈佐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爱心电话:153343150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