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年5月10日<b>呼伦贝尔大草原</b>。</p><p class="ql-block">这是<b>海拉尔火车站</b>。车站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货运一等站,也是滨洲铁路的区段站。海拉尔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于2010年6月1日开始站房改造工程;于2010年10月29日完成站房主体结构封顶;于2012年12月27日完成站房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9月,海拉尔站站场规模为3台9线,站房总建筑面积为14584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数约为3000人。</p> <p class="ql-block">草原。</p> <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的车队。</p> <p class="ql-block">蒙古包。</p> <p class="ql-block">在蒙古包里吃的中午饭。</p> <p class="ql-block">12年5月10日满洲里。</p><p class="ql-block">满洲里<b>套娃广场</b>是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广场集中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p><p class="ql-block">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世界最大套娃和最大规模异型建筑基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成吉思汗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是一座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历史为主线的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辉煌历史,还融合了现代展示技术和传统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蒙古帝国及其文化的平台。</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了蒙古族的建筑风格,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内部展览区域则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模型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传奇故事和蒙古帝国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在展览内容上,博物馆不仅涵盖了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军事才能和治国理念,还展示了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张、文化交流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展示蒙古族的传统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满洲里成吉思汗博物馆还注重与游客的互动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互动游戏等方式,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蒙古帝国的历史场景和成吉思汗的传奇人生。这种互动体验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蒙古帝国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满洲里成吉思汗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它不仅展示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辉煌历史,还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技术和互动体验方式,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蒙古帝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夜景,实实在在一个俄罗斯。连幺喝声用的都是俄语。</p> <p class="ql-block">国门。</p> <p class="ql-block">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骑马。</p> <p class="ql-block">达赍湖</p><p class="ql-block">达赉湖(又称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扎赉诺尔区之间12。</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形状</p><p class="ql-block">达赉湖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长约为93公里,最大宽度为41公里,平均宽度为32公里,湖周长为447公里3。</p><p class="ql-block">面积与深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水面积为231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米,最大水深为15米2。</p><p class="ql-block">生态价值</p><p class="ql-block">达赉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对维系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p> <p class="ql-block">12年5月13日<b>吉林长春。</b></p><p class="ql-block">文化广场原名地质宫广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心人民广场西南部,东至东民主大街、南至解放大路、西至西民主大街、北邻地质宫,整体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15.82公顷,是长春市最大的城市休闲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始建于1933年,历史上曾是伪满州国的国都广场,名为“帝宫广场”、“顺天广场”。广场西南角建筑曾是伪满时期军事部,现在是吉林大学医大一院;东南角曾是伪满时期国务院,现在是吉林大学基础教学楼。建国后,广场更名为“地质宫广场”。1996年初,长春市政府对广场进行了改建,同年8月完工,建成后更名为“文化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整体建造风格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中轴对称的手法,以新民主大街路中心至地质宫主楼中央为南北主轴。中轴线全长420米,广场主入口是3500平方米的集散地,道口立有长发女子雕像,代表夏季。主道由南至北,35米宽、100米长,主路以北衔接16000平方米、可容纳上万人的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建有“时空”为主题的群雕,主体雕塑是37米高“太阳鸟”,太阳鸟下南北分立男女雕像。其中,南侧青年男子,充满激情张开双臂迎接太阳,拥抱大自然,呼唤未来,强壮的体魄蕴蓄着无限的创造力,表现了男性的阳刚之美,也象征白天,与太阳鸟相呼应;北侧女体雕像是一个卧着的女性,恬适、安祥,表现了女性的阴柔之美,象征夜晚,与水中月相呼应。广场东、南、西、北主要入口分别设置了人物石雕,代表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广场的绿化设计以舒展的草坪为主,给人以辽阔通透的意境。东西两侧用高大乔木封闭,南侧开敞通透。中心广场的四周是四块巨大的U形草坪,总面积为8万平方米。U型路外,是疏林草地和曲折幽深的小径构成的体景观效果。在生态造景要求下,广场树木栽植多采用季相变化相对突出的长白山植物群落,并加大针叶树的配植,使广场的季相变化四季分明、景色各异,具有北方特色。春有桃、杏、杜鹃竞相开放,夏有丁香、锦带、玫瑰增香添色,秋来枫叶点缀草地,冬至青松翠柏傲立雪中。整个广场绿地面积达11.2公顷,共有树木50多个品种、3000余株,绿篱3200平方米,花池绿化彩化近3000平方米。中央广场两侧及主路种植着各色花卉的花坛,争艳斗丽,为广场增添了几分娇艳。</p> <p class="ql-block">溥仪登基照。</p><p class="ql-block">溥仪于1908年12月2日登基,成为清朝的末代皇帝,年号为宣统。</p><p class="ql-block">溥仪于1906年2月7日出生在醇亲王府,是道光帝的曾孙、光绪帝的侄子。由于光绪帝无子嗣,慈禧太后在1908年冬将病重的光绪帝去世后,命令年仅三岁的溥仪继承皇统。次日,慈禧太后也病逝,溥仪于12月2日举行了登基大典。</p><p class="ql-block">溥仪在位期间,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此后,溥仪在民国期间经历了多次复辟尝试,最终在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皇宫。此后,他在天津继续从事复辟活动,并在九·一八事变后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为康德。</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乳名午格,字曜之,号浩然,是清朝末代皇帝。他于1908年12月2日登基,年号宣统,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幼年时便登上了皇位,但其统治时期充满了动荡与变革,最终在1912年被迫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净月潭公园</b>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南部长春净月高新区内,距离市中心人民广场约18公里。净月潭因形似弯月而得名,与台湾的日月潭有“姐妹潭”之称。是长春市的一块生态绿核和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净月潭占地面积96.3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5.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6%,属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和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包括森林浴场、水库大坝、瓦萨博物馆等。</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净月潭最初于1934年人工修建,作为长春市的主要水源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净月潭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还逐渐成为了一个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p> <p class="ql-block"><b>伪满皇家博物馆,</b>正式名称为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始建于1962年,总占地25.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该博物院是在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旧址上建立的,见证了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与建筑风格</b></p><p class="ql-block">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博物院内有多个历史建筑,包括缉熙楼、勤民楼、同德殿等,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宫廷建筑的精髓,还融入了日本和西方的建筑元素,体现了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社会状况12。例如,同德殿是一座集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二层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5758平方米,建于1937年,1938年末竣工。</p><p class="ql-block"><b>展览内容与历史价值</b></p><p class="ql-block">博物院现有包括缉熙楼、勤民楼、同德殿等伪满宫廷原状陈列50个,大型基本陈列2个,专题展览3个,举办临时展览33个,中国国内巡展17个,出国展览11个。博物院收藏了大批伪满宫廷文物、日本近现代文物、东北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有代表性的书画、雕刻、非遗传承人作品等艺术精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建筑风貌,还保存了一些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物品和场所,如溥仪的皇帝桌位、派克豪华老爷车等。</p> <p class="ql-block">伪满皇家博物馆里的派克豪华老爷车。</p> <p class="ql-block">12年5月14日辽宁沈阳。</p><p class="ql-block">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在沈阳盛京路附近,建于1918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p> <p class="ql-block"><b>小青楼</b>。</p><p class="ql-block">小青楼是一座位于张氏帅府东院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成于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小青楼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外观融合了西洋风格和中国传统工艺,如木雕和砖雕。</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该楼是为张作霖的五夫人寿氏建造的,寿氏在张作霖去世后接管了帅府内务。</p><p class="ql-block">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在此楼内去世。</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小青楼不仅是张氏帅府的一部分,也是沈阳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中西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经过修缮后,小青楼于2001年对外开放,成为游客参观的历史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1927年,奉天,张作霖八个儿子的珍贵合影,八个人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的,当时的张作霖已经是手握重兵的“东北王”,他的家族也算庞大,共娶了六位夫人,育有八个儿子和六个女儿。</p><p class="ql-block">嘿,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回到1927年的奉天,那时候,东北王张作霖手握重兵,一股风头劲吹。他的家族可真是大有来头,六位夫人生了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堪称人丁兴旺。照片上,八个儿子按年龄从大到小整齐排列,棒呆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7年的某一天,在奉天省海城县的一处不起眼的小照相馆里,张作霖的六个女儿静静地站在镜头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张照片似乎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哀:尽管她们都生于权贵之家,个个长相清秀,但命运却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六位姐妹,穿着各色旗袍,留着当时流行的短发,脸上透着淡淡的微笑。她们的容貌虽然各有千秋,但那高挺的鼻梁、狭长的眼睛和圆润的脸庞,明显透露出她们的血缘关系。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她们姐妹间的深厚情谊,也映射出她们背后所承载的家族命运。</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将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北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1928年至1931年间,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女士在此居住,并生下了他们的爱子张闾琳。</p><p class="ql-block">这幢小楼位于张氏大帅府的东侧,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楼体赭石红,东方的框架与人字梁结合构成大屋顶,木板封檐,西式仰瓦,典型的日式风格,好似一座独立的城堡。一楼设有接待室、舞厅、餐厅等,会客厅、起居室、琴室、卧室、卫生间等皆设在了二楼。会客厅顶棚画着《飞鹤吉祥图》,舞厅里画着辉煌的金顶彩绘,让人赏心悦目。楼外的小院满是鲜花盆栽,一派清静优雅,精巧别致。</p><p class="ql-block">大帅府东门</p><p class="ql-block">出了大帅府东门,再走上二三十步,左手边就是赵一荻故居</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大门。</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院子南。</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院子西南角。</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为赵一荻购置装修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照片翻拍:于至凤、张学良、赵一荻(从左至右)</p><p class="ql-block">张少帅真不枉此生矣!</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p> <p class="ql-block">12年7月4日---7月17日俄罗斯 、北欧。</p><p class="ql-block">12年7月4日北京。</p> <p class="ql-block">12年7月5日---8日俄罗斯。</p><p class="ql-block"><b>红场</b>,位于俄罗斯首都莫。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 ,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更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地面全部由古老的条石铺成。</p><p class="ql-block">红场的北面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东面是莫斯科国立百货商场,南部为瓦西里升天教堂。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在列宁墓上层修建有主席台。每当俄罗斯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阅兵。</p> <p class="ql-block">红场永恒之火意思是莫斯科红场的不熄灭的火,代表着一种精神。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的中心的话,无名烈士墓就是这中心中的中心,是莫斯科最神圣的地方之一,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而建立的,无名烈士墓前有一个凸形的五角星,喷出熊熊燃烧永远不灭的永恒之火,1967年5月8日,纪念建筑群无名烈士墓在此地启用,永恒之火被点燃,永恒之火象征着光荣、荣誉,奉献、牺牲等为祖国牺牲的烈士精神,永恒之火是长明火,从点燃后一直燃烧,意味着烈士的精神永远照亮指引,是俄罗斯爱国主义及英雄主义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红场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更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b>彼得大帝夏宫</b>,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宫”,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40公里,占地面积四百多公顷。</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希特勒在其占领Astoria Hotel的计划失败后,打算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此举激怒了苏联当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间,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二战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留影。</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地铁最深的地铁站是莫斯科胜利公园地铁站,距离地面达97米。</p><p class="ql-block">此外,圣彼得堡地铁也拥有非常深的地铁系统,其中最深的车站是海军部站,深度达86米。</p> <p class="ql-block"><b>莫斯科地铁</b>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而闻名。</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开通,最初是为了满足战时防护需求,能够容纳400多万居民避难。</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每个地铁站由著名建筑师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建筑格局。装饰使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氛围。</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铁被誉为“地下的艺术殿堂”,许多车站被列为俄罗斯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使用率</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铁是全球使用率第六高的地下轨道系统,每天接待大量乘客。</p><p class="ql-block">线路与车站</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铁拥有15条线路和230个车站,其中最重要的5号线负责连接其他线路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每个地铁站由著名建筑师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建筑格局。装饰使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氛围。</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铁被誉为“地下的艺术殿堂”,许多车站被列为俄罗斯的文化遗产23。</p><p class="ql-block">使用率</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铁是全球使用率第六高的地下轨道系统,每天接待大量乘客34。</p><p class="ql-block">线路与车站</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铁拥有15条线路和230个车站,其中最重要的5号线负责连接其他线路。</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街头乐队。</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p> <p class="ql-block">两亲家一起游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在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b>新圣女公墓:</b>位于莫斯科,是俄罗斯最知名的公墓之一,许多著名人物如<b>赫鲁晓夫、叶利钦、果戈里、契诃夫</b>等都安葬于此。是各国游客最爱去的地方,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p><p class="ql-block">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之地,而是讲述他们的生平之处。</p><p class="ql-block">新圣母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该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占地7.5公顷。在这座公墓之内,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几乎涵盖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而每个墓碑都仿佛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新圣女公墓饱含了浓厚的俄罗斯文化韵味,墓主人的灵魂与墓碑巧妙结合,因此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p><p class="ql-block">在这座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公墓之内,墓主人生前都会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雕塑家,为自己雕刻一尊最能体现自己生平的墓碑雕塑。</p> <p class="ql-block"><b>赫鲁晓夫的墓碑</b>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采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p><p class="ql-block">赫鲁晓夫的墓碑由</p><p class="ql-block">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采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p><p class="ql-block">设计特点</p><p class="ql-block">墓碑上半黑半白,象征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与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p><p class="ql-block">简洁的设计风格,仅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没有生卒日期。</p><p class="ql-block">设计背景</p><p class="ql-block">赫鲁晓夫的遗愿要求恩斯特为他设计墓碑,恩斯特同意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设计。</p><p class="ql-block">墓碑的设计反映了赫鲁晓夫功过参半的人生,黑和白可以理解为善与恶、生与死、功与过。的、进步的因素与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p><p class="ql-block">简洁的设计风格,仅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没有生卒日期。</p><p class="ql-block">设计背景</p><p class="ql-block">赫鲁晓夫的遗愿要求恩斯特为他设计墓碑,恩斯特同意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设计。</p><p class="ql-block">墓碑的设计反映了赫鲁晓夫功过参半的人生,黑和白可以理解为善与恶、生与死、功与过。</p><p class="ql-block">墓碑上半黑半白,象征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与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p><p class="ql-block">简洁的设计风格,仅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没有生卒日期。</p><p class="ql-block">设计背景</p><p class="ql-block">赫鲁晓夫的遗愿要求恩斯特为他设计墓碑,恩斯特同意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设计。</p><p class="ql-block">墓碑的设计反映了赫鲁晓夫功过参半的人生,黑和白可以理解为善与恶、生与死、功与过。</p> <p class="ql-block"><b>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b>(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p><p class="ql-block">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叶利钦的墓碑酷似一面飘扬的俄罗斯国旗,是由中国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的蓝色威尼斯马赛克、巴西的红色斑岩构成,地面铺着石砖,右侧石砖上镶嵌着一个东正教十字架。</p><p class="ql-block">这座墓碑向人们告知了叶利钦一生对俄罗斯的两大贡献:俄罗斯恢复了三色国旗和东正教。</p> <p class="ql-block"><b>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b>( 1904年9月 29日~1936年12月22日),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p><p class="ql-block">1904年9月29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 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 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p><p class="ql-block"><b>作品介绍</b></p><p class="ql-block"><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b>,于1933年完成。193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开始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分期连载,1934年,小说的第二部也在同一杂志上发表。</p><p class="ql-block">该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p><p class="ql-block">20世纪末以群众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这本书位居榜首。此外,根据统计,在整个苏联历史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最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作家生前即已出版41次,截至1986年有650个版本问世,发行量达到3650万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苏联乃至全世界心怀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的偶像。</p><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p> <p class="ql-block"><b>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b>是苏联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器设计师,被誉为苏联现代航空业的导师,是米格设计局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b>个人背景</b></p><p class="ql-block">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于1905年8月5日,亚美尼亚裔,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p><p class="ql-block">他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工程技术勤务上将,曾担任航空工厂军代表和波利卡尔波夫飞机设计室副主任。</p><p class="ql-block"><b>职业成就</b></p><p class="ql-block">米高扬是米格系列战机的设计者,包括米格-1、米格-3、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5。</p><p class="ql-block">他的设计作品创下了55项世界纪录,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主持设计米格-23和米格-25。</p><p class="ql-block"><b>荣誉与奖项</b></p><p class="ql-block">米高扬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获得了列宁勋章、红旗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红星勋章、列宁奖和斯大林奖。</p> <p class="ql-block"><b>卓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b>(1923年9月13日-1941年11月29日):</p><p class="ql-block">女英雄卓娅和著名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这部小说中的原型卓娅和舒拉,以及这本小说的作者,两位小英雄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都安葬在了新圣女公墓。</p><p class="ql-block">据说卓娅塑像所展现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卓娅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形象。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了德国法西斯的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残忍地割去了她一只乳房。</p><p class="ql-block">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之后,斯大林给朱可夫大将下了一道命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番号立即通报给所有红军部队:只要俘虏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绝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p><p class="ql-block">卓娅墓碑介绍</p><p class="ql-block">卓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墓碑位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这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埋葬着许多对俄罗斯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名人。</p><p class="ql-block">卓娅是一名苏联女烈士,她在苏联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表现出勇敢和坚韧,被追授为“苏联英雄”2。她的墓碑设计独特,反映了她的英雄事迹和俄罗斯的雕塑艺术</p> <p class="ql-block"><b>舒拉的墓碑</b>位于新圣女公墓,他的墓碑上刻有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的标志,以及他在攻打柏林战场上牺牲的信息。</p><p class="ql-block"><b>墓碑位置</b>:舒拉的墓碑位于新圣女公墓,这是一个著名的俄罗斯公墓,埋葬了许多对国家有过重大贡献的名人。</p><p class="ql-block"><b>墓碑内容</b>:</p><p class="ql-block">勋章标志:墓碑上刻有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的标志,象征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p><p class="ql-block">牺牲信息:墓碑上还提到舒拉在攻打柏林的战场上牺牲,体现了他的英勇和牺牲精神。</p> <p class="ql-block">卓娅和舒拉都被被安葬在新圣女公墓中,象征着他们永远在一起的愿望。</p><p class="ql-block">而柳博芙•科斯莫捷米扬斯卡娅的墓地:作为两位英雄的母亲,她也葬在新圣女公墓中,与她的孩子们相伴。</p> <p class="ql-block">新圣女公墓埋葬的中国名人,<b>王明</b>(1904年-1974年3月27日):</p><p class="ql-block">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县双石乡码头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等职务。对有年纪的中国人来说,王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p><p class="ql-block">王明曾经留学苏联,被称为斯大林的学生,回国后曾担任中共的高级领导。1956年1月30日,王明申请去苏联治病,随行的有他的夫人和孩子,中央还专门为他派了保健护士、警卫员和保姆,从此,王明长期滞留苏联,后加入苏联国籍。</p><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27日,王明病逝于莫斯科,葬于新圣女公墓,终年70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