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4日,随小龙女户外摄影去盘锦《知青总部》摄影采风。随拍摄一组照片,借美篇平台展示给影友、朋友及关注的各位美友们,鉴赏。</p><p class="ql-block"> — —编者按</p> <p class="ql-block">前言: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整版的篇幅,原文刊登了由新华社转发了的12月8日《甘肃日报》的消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并加了编者按。据说“城”字后面那个“市”字,是毛泽东亲自修改时加上去的。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还在与报头平行的右上角《毛主席语录》一栏里,发表了毛泽东为推动上山下乡运动所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就此拉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知青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知青,一个 时代的名字,是上千万知识青年的缩写。他们曾用弱小的身躯,挑战过极限与顽强抗争,也走过坎坷和泥泞,曾改变着山,改变着水。</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跨过了无数沟沟坎坎。从不惧怕,从不退缩,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挥洒热泪和汗水,将青春热血浇灌着贫脊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酸甜苦辣,险滩困境,这些在词典中看到的成语,是知青们用青春芳华书写。你们并不是共和国的工匠,但你们用稚嫩的双手,让神州山山岭岭改变模样。</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农村、农场,难忘的知青岁月,重合了一段共同的历程。你们为生命中的这段经历而骄傲,他们也为曾经一代的知青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你们的青春,没有被时光流逝而枯萎,又重新燃起峥嵘岁月的激情。我们相信,知青不会被党和人民忘记,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应该留下你们精彩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知青一般是指有知识文化的青年。在我国六十年代,成千上万的知青为了建设祖国,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农村或是偏远山区进行祖国建设,刻下了知青这光辉一页。 感慨知青年代! 感慨知青岁月! 你们是六十年代人民的功臣! 你们是六十年代祖国的脊梁! 你们是六十年代城市文明的传承者! 你们是六十年代广阔天地的先锋兵! 同为五十年代的农村人,我是你们献身偏远地区的见证者。 为你们由衷骄傲! 为你们高唱赞歌!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你们用年轻的豪言壮语! 你们用年轻的豪情壮志!普写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时代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摄影/撰文/二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镜/随团出队美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女……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1月15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