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写作之旅,满怀着自信与展望,承载着沉淀与从容,存留着感悟,亦交织着反思,每一步都彰显着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每一程,皆蕴含着无尽的思考与感悟。在向着文学高峰攀登的征途上,我深深镌刻下自己的足迹,见证着自己的成长与蜕变。</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高中时,语文周老师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之路。我常常围绕着周老师,聆听这位“老秀才”讲述古圣先贤求学治学的故事。他的课引人入胜,让我深深着迷。特别是讲解《凡人小事》的写作之道,至今仍历历在目。老师说,凡人即社会公民,小事即生活中的真、善、美之事,揭露假、丑、恶之事,以彰显正能量。不管是离奇的、稀罕的,还是寻常的,只要皆具意义,对社会有益的,都可以写。</p><p class="ql-block">课间,我来到周老师办公室,他正戴着老花镜批改作文,我心想,好机会,我的作文总上不去,不如趁机向他求教,最好一次从他口中打听到写作文的秘诀。老师见我来了,笑着问我,“有事吗?”我回复老师,“嗯”,并问:“作文要如何写才能打动人心?”老师告诉我,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中心明确,文字精练,结构合理,短而精悍,有强有弱,便能打动人心。我谢过老师后离开。彼时年少,对人世间的认知十分有限,所写的东西难以引起读者共鸣,未留下任何文字痕迹,但老师的教诲我却一直铭记在心,成为我日后写作的指南。</p><p class="ql-block">我的文学梦,萌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九七四年上山下乡,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渴望将来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这源于少年时就对小说的热爱,如《青春之歌》《红岩》《晋阳秋》等,成人后爱看中国四大名著,尤其偏爱《水浒传》《红楼梦》。此外,我也阅读了不少外国名著,如高尔基的《童年》《母亲》等。</p><p class="ql-block">次年春上,春光明媚,万物争荣,广阔天地,气象一新,情境之下我写了一首新诗</p><p class="ql-block">《生命之歌》:</p><p class="ql-block">掀开深扎在污泥中的薄膜,</p><p class="ql-block">这仿佛是新生婴儿的襁褓,</p><p class="ql-block">定神楞眼看,</p><p class="ql-block">盖的什么?</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仿佛一层翠绿色的丝绒拂掩着水土,</p><p class="ql-block">不,</p><p class="ql-block">她是刚刚出世的秧苗。</p><p class="ql-block">这仿佛是新生的婴儿,</p><p class="ql-block">她是那样青嫩、娇艳;</p><p class="ql-block">她是那么绚丽、夺目,</p><p class="ql-block">一派生气勃勃。</p><p class="ql-block">1975年2月</p><p class="ql-block">这是我文学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作以纪念,寓意我的文学生涯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一段时间里,我迷上了新诗,对臧克家诗情有独钟,不仅仅因为他是《诗刊》杂志主编,而它是诗歌领域权威全国最高的刊物,内容丰富,水平顶级。我也订阅了《诗刊》。虽然当时的文化氛围较为政治化,但我仍坚持学习诗歌,购买了《歌词写作常识》和《诗词曲联入门》等书籍,为写作打下基础。听说有些作家随身携带小本子作手记,我也效仿,随身携带一个红硬纸皮的日记本。记录名人名言、《文笔精华》,以及自己的习作。从下放到工作的十年内几乎每天揣在怀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创作的《生命之歌》便诞生于这本日记本中。这本日记本不仅记录了我的创作灵感,更见证了我在文学道路上的点滴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1977年回江南小城——黄石。二十出头,风华正茂,时光正好!出于尊重,我称当时单位团的负责人为“大姐”。缘故是我们上下班的路径相同,她对我这个新青年关怀备至,如同春风拂面。</p><p class="ql-block">春节来临,所在单位举办新工人联欢会,我荣幸的赶上这次学习交流的好机遇。那年春天,寒冬尚未完全退去,一场罕见的大雪却悄然降临。清晨,公路上结了一尺多厚的冰,公交车无法通行,但上班不能耽误。我和“大姐”一同踏雪而行,边走边聊。她告诉我,厂里将举办一场党团员与新工人的联欢晚会,并让我代表新工人发言。我心中既惊喜又紧张,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数百人面前发言。我自认口才不佳,又有些怯场,但“大姐”的鼓励让我鼓起了勇气。为了这次发言,我反复琢磨,最终决定以一首小诗《是战友又是亲人》作为开场白。</p><p class="ql-block">今晚啊!</p><p class="ql-block">同志们为什么这样兴奋,</p><p class="ql-block">因为,</p><p class="ql-block">灿烂的明天等待着我们,</p><p class="ql-block">为了明天,</p><p class="ql-block">我们志同道合欢度这美好的夜辰。</p><p class="ql-block">在坐的老工人师傅们,</p><p class="ql-block">我们来自学校,</p><p class="ql-block">我们来自农村,</p><p class="ql-block">而今,</p><p class="ql-block">为革命同一战壕战斗,</p><p class="ql-block">是战友又是亲人。</p><p class="ql-block">1977年元月</p><p class="ql-block">这首诗表达了我们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工人,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既是战友又是亲人的深厚情谊。当我念完这首诗,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快感,也坚定了用诗歌活出自己模样的决心。</p><p class="ql-block">1981年,我在单位的政工部门任职,负责宣传,兼团的工作,我首创《化工月报》且任主编。这个内部刊物,虽为领导的耳目喉舌,尽管是一个综合期刊,毕竟以文字传播为主,承载企业的风云变幻,为职工发声,宣传正能量的文化,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六年后,上电大,学经济,放弃前业,步于新程,事不由人,无奈之中,只有服从,命运使然。</p><p class="ql-block">中文陈老师,他的课讲得有条有理,有时绘声绘色,精彩纷呈,他善说解散文杂记。</p><p class="ql-block">在一次作业讲评中,对我的《秋天来了》一文点评:“有的同学按地理方位写秋,意思很好,但语言驾驭能力不够,顾此失彼、有点乏味。”此棒斥,我记忆深刻。三年间,我虽作出努力,却未见效果,仍未能留下值得存留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一晃二十年匆匆而过,岁月的沉淀让文学之路上的我,依旧如初,未见长进。这个期间,应付工作需要,接触的主要是应用文,在文学的其它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这段经历并非毫无意义,而对我之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经过反思,我终于找到了当年老师批评作品乏味的根源:缺乏阅读与笔记的积累,导致文字匮乏、语辞浮浅、表现力不足。于是,我决心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开始多阅读、勤思考、善观察,积累素材,写好日记。特别是注重写作基础知识及其写作手法与技巧的学习。利用清晨的时光,在优雅的环境下,做了大量的素材笔记或草稿。受《梁实秋散文》的影响,我创作的文字力求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富有哲理与情趣。</p><p class="ql-block">又过十年,终在中国书法家论坛、中国硬笔书法网博客中发表了上百篇诗文,这些文字为2022年《墨汉吉屋文集》(美篇书)大约28万字的出版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写作路上的重要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方向,文字也变得更加成熟与自信。</p><p class="ql-block">阅读与积累是写作的基石,我尤为重视知识的获取与素材的挖掘积累。购书与藏书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书以社科类文学与书法为主,涵盖诗词、散文、小说和应用文,尤以书法作品展集与赏析、字帖、字典、书论及辞典工具手册等为重。文学类藏书则包括《史记》、名著、传记、诗词、对联、散文、杂文、评论等,日常类书籍如百科知识、道德伦理、生活常识、身体保健、养花养犬等也有所涉猎。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更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使我的文字在书法的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书法学习是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在这三十多年里,我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时间。由于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用于文学写作的时间相对书法而言较少。在文学沉淀初期,我曾误以为诗歌篇幅短小,易于把握,实则不然。诗歌是文字的高度浓缩与概括,是生活与灵性的结晶,有时构思创作、修改与琢磨一首诗,斟酌一句话、一个词,推敲一个字,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并不亚于写作一篇文章。这期间,我从新诗入手,直到2005年后才开始涉足古体诗。</p><p class="ql-block">三十年间,我创作的古诗与新诗不过二百余首,虽微不足道,却也有所收获。其中,古体诗如《古韵新吟》中的七律十首、七绝二十首,《稻穗飘香》中的《渔樵耕读新吟》四首,《中华百年国粹》中的七律五首以及《荆楚作家网》荐刊的十几首,在全国赛事中多次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新诗则散见于《当代诗词家》微刊,代表作有《与时间对话》《如果时光倒流》《秋雨》《老伴》等,长诗《中国书法三字经》与传体诗《六旬自吟》更是我自珍的创作。</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我的文字创作主要围绕书法展开,涉及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评论、作品手记等方面的文章。这些作品先后见刊于各大报刊杂志网媒:1995年《红杏一支出墙来》——《黄石日报》(散文);1995年《青少儿硬笔书法教学的几点断想》——《硬笔书法艺术报》(教学);2000年《大赛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中国钢笔书法》(随笔);2005年“耕云种月、我写我心”经典书法展作品创作自记——《中国钢笔书法》(随笔);2006年《书法与头衔》——《书法报》(随笔);2009年《中国硬笔隶书的现状调查与简析》——《中国钢笔书法》(论文);2020年《中国硬笔隶书的现状再调查与简析》——《中国钢笔书法》(论文);2012年《阅帖浅见》——《中国钢笔书法》(随笔);2015年《砚边碎语》——《书法百家》(随笔);2016年《选择书法的远方•注定要跋山涉水》——《书法报•硬笔书法》(传记);2009年《历代隶书撷精》——《中国硬笔书法》(笔记);2011年《毛泽东草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相关因素》——《文化视界》(论文);2020年《书法笃学五字说——《书教)(随笔)。《读知与规姿,临摹与悟创——有关书法学习我之浅见》(随笔),为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获奖作品,网媒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临池杂感》。</p><p class="ql-block">在这段岁月里,我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曾构思了一部20集中篇小说的提纲,题目为《我的回忆》,每个章节的标题均已拟定,甚至完成了第一个章节,但因多次搬迁而不知去向或遗失。尽管当时笔力稚嫩,却为日后的写作之路埋下了伏笔。这个提纲终将成为我今年内正式出版的文选集之回忆篇章的胚胎,承载着我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写作的意义,也为我未来的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先给诸君分享三则触动心灵的小故事。</p><p class="ql-block">故事1:2010年冬日,于深圳布吉农批市场购得一尾活鲩鱼。彼时,坊间传言此地商家短斤缺两,心存疑虑的我复秤后,果真发现重量少了约200克。于是,我返回与卖鱼女理论,她迅速承认并退还了三元钱。此事虽小,却让我深思,遂将之写成散文《闲聊买卖》,后经《稻田文学》微刊推荐,收录于国家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散文精选集》。这一经历不仅让我见证了社会中的真善美,更让我明白,写作不仅是对文字的雕琢,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蕴含着无尽的哲理,只要用心感受,便能写出触动人心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故事2:2021年3月,我因胃胆不适入住深圳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一区。某日,另一位护士为我打点滴,却因找不到血管而费尽周折。恰在此时,一位眉清目秀的护士柴宇上前,轻声说道:“让我看看。”她仅用几秒钟便顺利插入针管,我心中满是感激。三天后,我采访了她,并将此事记录于美篇主页。这件小事虽微不足道,却以小见大,展现了白衣天使的本色,体现了她娴熟的职业操守。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更让我坚信,写作是对生活点滴的记录与感悟,它能捕捉平凡中的伟大,将之化作永恒的文字。柴宇护士的举动,让我明白,写作不仅是记录事件,更是传递人性中的真善美。</p><p class="ql-block">故事3:2023年春日,阳光明媚,我与老伴逛街至十字路口。她抢先一步,而我正低头看手机,红灯亮起。等了六十秒后,我大步向前。余光中,我注意到一位银发长者手持粉红色手提包,优雅地走向一位年轻女义工,将包递给她后离去。我好奇地上前询问,得知手提包是老人拾到的,内有银行卡、身份证、现金等物品。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难能可贵,若非亲眼所见,我或许不会相信。这件小事同样被写进我的美篇主页。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也让我明白,写作不仅是记录事件,更是传递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自己对生活点滴的思考与感悟,它让我相信,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记录、去歌颂,而写作就是最好的方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我的第一篇散文《我眼前的那片山林》在《黄石文学》微刊发表,这标志我的文章趋于基本成熟,步入文学这扇大门,只要继续前行,再不会在门外“荡秋千”,之后,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先后在中国作家网发表了87篇作品,在荆楚作家网发表了103篇,各类微刊累计发表诗文达230多篇,其中包括6篇“美篇精选”作品。这些成就不仅是对我写作的认可,更是对我坚持与努力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从这230多篇文章中,我精心挑选出83篇,拟送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些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等多种体裁,内容涉及回忆、叙事、散记及感悟等多方面。字里行间,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同事情、同道之情弥足珍贵,反映出我热爱生活、面对现实、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躁的生活态度。我始终秉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怀揣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执着追求艺术高峰的专业精神,用文字书写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p><p class="ql-block">这些文章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沮丧。这些经历如同人生的调味剂,让我的写作之路充满了酸甜苦辣,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创作的瞬间。每一次提笔,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每一回修改,都是对作品的一次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调整心态,更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每一次的挫折与成功,都成为我写作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2017年的秋天,我邂逅了美篇平台,它成为我遂愿的归宿。这几年来,我基本全身心地沉浸于美篇平台的创作中,至今已发稿1370多篇,其中,精选770多篇。编著出版美篇书《墨汉吉屋文集》《我的书法小品与手记》《当代中国百名硬笔书法家作品赏析》等20余册。</p><p class="ql-block">根据我的个人专栏的操行情况,美篇平台2020年帮我写作盘点,印刷《我的美篇故事》,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封了一个“荣誉作家”的称号,后又授予“笔耕不辍”的殊荣(纸质证书)。2024年又发我一个“卓越用户”的荣誉证书。这些无疑是对我的写作一个莫大的鼓励与鞭策。</p><p class="ql-block">回首往昔,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段旅程中的足迹,或深或浅,串联起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时光。从最初的青涩尝试到如今逐渐成熟的作品,这一路走来,离不开那些默默支持我的人们。他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他们的批评则像是清晨的警钟,在我懈怠时唤醒斗志。正是这些支持与鼓励,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充满力量。</p><p class="ql-block">去年初夏,受“叙事散文圈特约作者”圈群主持人力老师的诚邀,我入驻该圈。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着雁子学飞行。”因此,如今写作有了精明的指导者,我们这群热爱写作的人有了领头羊。尤其该圈举办的《雁荡飞》的“双精”项目,卓见成效。《写作路上沉淀的事》蛇年元月同题征文第34期征稿通知业已发出。对己而言,又是一次写作上新的挑战,写作上沉淀的事加重加浓。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参与此活动,虽亦几次获得荣誉,然因马虎大意产生失误而落榜,为此,我心存愧疚,荣幸的是,在这个文坛中,缘结一批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给予我精神上的慰藉,写作上的指导与帮助,我心存感激,感谢指导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仁的热心快肠锦囊妙计之帮助,写作路上我不再孤独。</p> <p class="ql-block">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在漫长的写作路上,拼搏才是唯一的出路。我将继续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用文字书写生活的点滴,用笔尖描绘心中的梦想,向着更高的文学殿堂不断迈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