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照片中的历史人物之 朱良才

少军

王雁 <b>碾盘沟</b><br> 2025年01月06日 22:21 河北 <b>谨以此文纪念朱良才将军诞辰110周年!</b><br><br>本文作者王雁, 初发布时间:2010-09-26<br><br>向令我们尊重、怀念的朱良才伯伯、李开芬阿姨致敬!表达我们深切的感激之情!<br><br>朱良才 1900.9.27-1989.2.22 湖南省汝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后,先在军部当秘书,给朱德掌印;曾率部参加保卫井冈山黄洋界战斗,毛泽东给予很高评价。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奉调到红4方面军;1936年10月,红4方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与2万多红4方面军将士组成西路军,渡黄河西征。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后,经过36天的沿途乞讨、化装潜行,终于找到援西军;为尽快营救西路军将士,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专门做营救工作,被任命为秘书长。1938年春,到中央党校学习。之后,先后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把位子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br><br>李开芬,女 1917—1999 四川达县人。1931年在达县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党。在张国焘“左”倾路线的肃反扩大化中,险遭杀害。长征时三过雪山草地。长征后,到西路军妇女先锋团任分总支书记,转战河西走廊时,带领红军女战士多次阻击敌人,抢救伤员;血战倪家营子,她手提大刀,带领红军女战士在红30军88师阵地上反复冲杀,救出一批伤员;西路军失败后,她与20多名红军女战士突出重围,辗转20余天后,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更不为敌人的软化利诱所动;狱中,她带领女战士与敌人斗智斗勇。后来,她策反了敌人的一个传令兵,带着一名红军女战士经过化装,历经千辛万苦逃到兰州,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受到党中央代表谢觉哉和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的称赞;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李开芬与朱良才结为终身伴侣。之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四期学员,延安后勤部工读学校女生队队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分总支书记,华北军政大学直属处主任,直属大队(旅)政委、华北军区干部部组织处处长,第四机械部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等职。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br><br>朱良才继舒同之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是父亲沙飞的直接领导。《晋察冀画报》在聂荣臻的鼎力支持,朱良才、潘自力(宣传部长)直接领导下,于1942年7月7日创刊。 朱良才,1939年,平山县蛟潭庄 沙飞摄 朱良才 沙飞摄<br><br> 李开芬 沙飞摄<br><br> 朱良才、李开芬夫妇与孩子 沙飞摄<br><br>《中国红色摄影史录》档案篇第一章解放区摄影大事记载有关朱良才:<br><br> 1941年7月,晋察冀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朱良才在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把新闻摄影作为宣传工作的主要项目做了总结。成绩方面提到四点:①在第一、二、三、四军分区相继建立了摄影组,初步建成了冀西摄影网;②颁布了《新闻摄影暂行工作条例》;③军区统一对外发稿,寄往延安、重庆、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苏联、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地的照片达3000余张,举办摄影展览50余次;④完成了制版试验工作,出版了对敌宣传的《解放画刊》,边区各报刊发表近百幅铜版照片。<br><br> 1942年1月,聂荣臻、朱良才、宣传部部长潘自力召集沙飞、章文龙、赵启贤、裴植、赵烈开会,研究《晋察冀画报》的编辑方针、任务。指定裴植担任党支部书记。<br><br> 1942年7月7日,抗日战争五周年纪念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出版。画报社召开庆祝大会,朱良才、潘自力到会祝贺,聂荣臻给予表扬、鼓励,边区政府给画报社颁发了奖金奖旗。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br><br>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宋劭文、朱良才题词<br><br>石少华回忆录《风雨十年》有关朱良才、李开芬:<br><br> 第二天上午,杨四喜领来军区的两位骑兵通讯员,交给我一封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同志的亲笔急信。通讯员说:"这是军区转移前交给他们的信件,要求他们日夜兼程把信当面交给你"。<br><br>信是密封的,信封盖着"急密件"的印记。我打开信封,把信取出,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反扫荡已胜利结束,北岳区境内的敌人已全部撤退,军区机关将驻扎在城南庄,晋察冀画报社的驻地是洞子沟,距城南庄东北方向约十华里。<br><br>朱良才同志要求我在接信后的三天内,率画报社同志们赶到洞子沟,同时要运去主要的印刷设备和器材,以便尽快出版下一期画报。信中还叮嘱我在路过城南庄的时候,前去见他,有的工作和情况待见面时再详细说。<br><br>我快马赶到城南庄。朱主任的办公室设在城南庄中心的一座院子里,我们刚跳下马,朱主任的秘书李恕同志就迎了出来。"朱主任好吗?"我同他握了握手,问道。"他刚才还在问你什么时候到,我为了让他睡一会儿,我答应负责等候你们。"李恕把我们领进一间屋子,说:"朱主任估计你今天能来,让我替你整理出一套最近几个月的日伪报纸。"<br><br>"朱主任身体怎么样"?<br><br>"因为这几个月太累,他最近脑神经痛得厉害,刚才吃了点药,才算睡着了"。<br><br>"请不要叫醒他。"我说 ,"我好久没看到敌人的报纸了,正好可以先在这儿看一会儿。"<br><br>在李恕抱来的一堆报纸上,有好几张都印着醒目的大字标题:"八路军《晋察冀画报》被皇军彻底摧毁。"我把这些报纸抽出来,仔细地读着。各报的文章略有出入,但是都刊登了几幅相同的照片,照片上正是日军从我们的疑洞中挖出的破烂设备。看着这些东西,我忍不住笑了起来。<br><br>这时从里面的房间走出一个女同志,李恕介绍说:"这就是李开芬同志,朱主任的夫人。"我早就听说过李开芬同志,她与朱主任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但是以前我们还从未见过面。李开芬同我握了握手,说:"你从敌人的报纸上看见什么了?笑得这么痛快。"<br><br>我连忙解释道:"我们往疑洞里填了点破烂儿,还真让敌人当成宝贝了。"<br><br>李开芬也笑了:"良才同志中午还在等你,后来他头痛厉害,我们才劝他去睡一会儿。"正说着,她听见里面的房间好象有点什么声响,于是又压低声音说:"我进去看一下,是不是他醒了?"不一会儿,她走了出来,对我说:"我们说话的声音让他听见了,他已经起床,请你现在就进去。" <br><br>朱良才同志看上去有些衰弱,坐在一张用木板钉成的靠椅里。我向他行了军礼,走过去握住他的手。他微笑着问道:"画报社突围的同志们都归队了吗?"<br><br>我说:"到昨天下午已经全部归队。这次反扫荡画报社牺牲七位同志,工兵班牺牲十位。大队人马可以在今天下午五时前后到达花沟掌(应为洞子沟),剩下小部分同志和设备大约在后天下午可以前来会合。"<br><br>朱主任高兴地点了点头,"看到我让李恕同志整理出来的敌伪报纸了吗?"<br><br>"刚才大致看了一下。"我说,"敌人只找到了我们丢弃的破烂儿,全部底片、设备和器材都完好无缺。可惜我们没做好工作,有些伤亡。"<br><br>朱主任打断了我的话:"不,画报社的同志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牺牲是难免的,但是我们的画报社并没有被摧毁,我们的同志并没有垮!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不辜负牺牲的同志,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画报的出版,给敌人有力的回击,让全国、全世界都看到晋察冀反扫荡的真实情况。有困难吗?""没有困难。"我说,"我们已经在组织力量编印一期反映反扫荡胜利的画刊,一定在最短时间内出版。" "好!这才是对敌人最有力的回击!"朱主任又同我谈到沙飞的伤势,他已经把一切报告给聂司令员,并通知卫生部千方百计地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和药品,一定想办法把沙飞的脚保存下来。他叮嘱我去和平医院看看沙飞并替他表示问候,让沙飞不要急于出院工作,安心治疗。<br><br>我知道朱良才同志身体不好,所以坐了一会儿便同他道别。<br><br> ……<br><br>(沙飞夫妇在抗战爆发前夕离婚;王辉1941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中共南方局)工作,王辉1944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获知在晋察冀的沙飞尚未结婚)王辉如实地向周恩来同志汇报了这件事,并请示是否可以给沙飞转去回信。<br><br>周恩来同志耐心地听完这段故事,立刻根据王辉的要求作出了安排。当时中央正在筹备中共中央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各抗日根据地和部分蒋管区的党政军领导同志都陆续云集到延安,聂荣臻同志也在其中。因此周恩来很快便与聂司令员通了电话,介绍了王辉和两个孩子的情况,并要求晋察冀军区尽快将沙飞的近况汇报到延安,帮助这一家人早日团圆。聂司令员当然非常高兴。但是为了慎重,还是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意见,立即起草了一封电报,发往晋察冀。<br><br>朱良才和潘自力同志接到电报,都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当天便把沙飞找来,征求他本人的意见。汕头一别,毕竟已经过去了十年;沙飞拿着那薄薄的一纸电文,顿时百感交集,竟不敢相信那是真的。看见他那副样子,朱良才和潘自力同志都忍不住笑了。朱主任拍了拍沙飞的肩膀,诙谐地说:"这种事情我们不好包办代替。咱们还是分一分工吧?关于你的情况由我们电复延安,不过你本人究竟欢迎不欢迎妻子和孩子,就只能由你来答复了,你看怎么样?过一段时候我也要去延安。"沙飞默默地点点头。随手拿过一张纸,习惯地写下"秀荔"两个字。但是他很快又把这两个字划掉了,略微思索了一下重新写出这样几行字:"王辉:我真心实意地欢迎你和孩子到晋察冀来,诚挚地等候你们。沙飞"。朱主任和潘部长看了沙飞写好的电文,微笑着连连称赞:"好啊,到底是不同凡响啊,言简情深。"沙飞平日也是最爱开玩笑的,然而此刻却笨拙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br><br>不久,中央党校办公室通知王辉去杨家岭见周恩来同志。王辉立刻猜到:一定是晋察冀方面拍来电报了。她在党校学习的这段时间,见到许多从晋察冀派来的同志,他们对沙飞印象都很好,向王辉介绍了不少情况。但是王辉仍然盼望着组织上送来的消息和沙飞本人的答复。当她终于看到了朱良才和沙飞分别拍去的两封电报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几十年以后,王辉同志对这段旧事仍然记忆犹新,直到1987年底,她还专门托人捎来一封长信,为我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细节和建议。<br><br> 朱良才(右)、郑维山。1939 沙飞摄 朱良才、聂鹤亭、唐延杰(前排左起)阅兵。沙飞摄<br> 八路军将领朱良才、程子华、唐延杰、吕正操、聂荣臻(从左至右)。 1939.1 沙飞摄 八路军将领唐延杰、聂荣臻(前排左至右),朱良才、程子华、吕正操(后排左至右)。1939.1 沙飞摄<br><br> 八路军将领程子华(前排),朱良才、唐延杰(后排左至右)。1939.1 沙飞摄<br><br>《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载有关朱良才、李开芬(部分):<br><br>孙毅将军1998年回忆:我知道,两个政治部主任,开始是舒同,以后是朱良才,对他很好,对摄影科好。<br><br>罗光达在1980年及他的论文集中回忆: 1941年5月朱良才、潘自力、总务股长吴志远找我们开会。<br><br>创刊号所有稿子聂荣臻、朱良才、潘自力不止看一次。<br><br>7月7日创刊号全部装订好。这天画报社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朱良才、潘自力参加并讲了话,转达聂司令员对画报社的表扬。<br><br>晋察冀画报社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裴植(原《体育报》副总编) 1998年回忆: 1941年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亲自找我、罗光达、沙飞来谈成立画报社,这是接受了沙飞的建议。朱良才讲,今天把你们请来是谈成立画报社的事,聂司令员已经决定要出版画报,政治部决定把摄影科和印刷所合并,成立《晋察冀画报》社。沙飞、罗光达已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画报是很重要的事业。按工作要求,组织上要做调整,不要讲谁职务高低。我认为他这话是针对我说的,我当时是军区政治部印刷所所长,到画报社是总务股长。他又说,你们共同负责,画报要出,印刷要搞好。军区非常支持,从组织、人力、经费给予保证。我对他说,画报工作我没有做过,怕做不好。朱良才说,不要紧,边做边学嘛!最后他说,画报是一个很重要的宣传工具,事交你们几个人办,你们要共同负责把它办好! <br><br>章文龙1998年回忆:我1941年底到画报社筹备画报。重要的是定编辑方针,在陈家院,聂司令、朱良才、潘自力找沙飞及摄影科几个人一起谈过一次,画报起两个作用:鼓舞斗志、教育激励自己、建立信心、达到抗战胜利目的;还有一目的,照片给人民、历史留下真实的记录。<br><br>张志坊1980年回忆:一次吕东阁和朱良才他们在大沙滩上踢球,当时朱良才穿着鞋,他不注意一脚踢到没穿鞋的吕东阁大腿根上,吕坐在沙地上哭,朱良才过来赔不是,说不是故意的,一会又好起来。<br><br>顾棣2002年回忆:聂荣臻、朱良才、潘自力支持沙飞,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沙飞要人要钱都给,画报社是以沙飞为首的群体。<br><br>王笑利:1945年5月,朱良才到延安,他告诉聂荣臻,说沙飞想把两个孩子接回去,8月师荣之去找聂荣臻,也谈此事,聂批准了,还批了一个牲口。<br><br>王达理:爸爸大约1米75左右。1945年,我、妹妹跟朱良才李开芬夫妇、成仿吾、聂荣臻夫人张瑞华等从延安到张家口。<br><br>沙飞事件办案人员徐桐岗:我任保卫部二科(侦察科)副科长。1949年12月15日下午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保卫部长叶运高派我去石家庄。<br><br>我调查回京后,立即向朱良才、张南生、张致祥、叶运高作了口头汇报,并有一份文字报告,汇报了沙枪杀津泽胜的原因、和平医院人员的反映及要求;也说明沙确实有些精神不正常。(1981年北京军区军事法院“沙飞案卷”摘抄)<br><br>徐桐岗1986年、1998年、2000年、2001年回忆:我回来后写了个报告,写经过、分析原因,实事求是地说明,这个人由于精神不正常出事。当时我的报告提出“沙飞有精神病”。朱良才接的报告。<br><br>王辉:1949年人民银行成立后,我调北京当人事科长。沙飞出事后,画报社与银行领导一起找我谈话。我写一封信给聂荣臻、朱良才、张致祥,希望考虑沙飞的贡献,对他从宽处理。不久张致祥找我谈话,传达处决沙飞的文件,还传达了组织3条决定:1.沙飞不是反革命,2.不牵连妻子,3.不歧视子女,组织负责抚养沙飞的孩子。<br><br>胡忠1980年回忆:1950年华东局任第三书记的舒同,来京时几个战友吃饭,有兰矛、王平、唐延杰、杨成武等,舒同向朱良才问沙飞情况。朱良才说,沙飞杀了日本人,被处死。舒同表示惋惜。<br><br>小力日记:1986年5月24日<br><br>1945年10月初,朱良才主任派人把我和哥哥由安塞保小接到延安,随他、余部长、张瑞华、李开芬等一起从延安到张家口找爸爸。从此我便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关系密切。<br><br>沙飞拍摄老照片:<br><br> 华北朝鲜反战青年联合会晋察冀分会成立大会,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到会祝贺。1941.12 美军飞行员白格里欧(左3)与朱良才(左1)、程子华(左2)、刘澜涛(左4)。1944.6 八路军将领。左起:朱良才、王平、刘澜涛、刘道生、唐延杰、赵尔陆、舒同、杨成武、吕正操、聂荣臻、聂鹤亭 1940 <br><br> 八路军将领:朱良才(抱小孩者)、聂荣臻(右2)、聂鹤亭(右1)、唐延杰(左1)。<br><br> 王平、关向应、舒同、赵尔陆、朱良才(从左至右)。1939<br><br> 出席晋察冀军区政治工作会议的主要领导,前排左起:王震、舒同、罗元发、萧克、朱良才、刘道生;后排左起:陈漫远、赵尔陆、马辉之、程子华、王平、彭真、聂荣臻、关向应、邓华、孙毅、许建国。 1939.6 河北唐县和家庄<br><br>1980年代,姐姐王笑利曾经说过,她为父亲平反、影展的事,去过朱良才伯伯家。有一次有些误会,开芬阿姨不高兴。我当时没有详细问为什么。<br><br>新世纪初,整理姐姐的日记,知道了那天见面的情况。<br><br>1987年4月23日:上午到李开芬家。李阿姨问起,1985年沙飞影展是哪里办的,沙飞影集是谁出的。她说,从目录上看为什么没有朱伯伯的照片,我说能收到这点材料很不容易,许多材料在解放军画报社,所以很多资料找不到。她又说,戎冠秀骑马、旁边是朱良才的照片,为什么没展览,我说那是汪洋拍的。她又说,影展题词找了杨成武、王宗槐、李志民他们,也没找朱良才题……都找的是在职的。我说,我们对朱伯伯和李阿姨是有特殊感情的,是你们把我们从延安带到张家口。谈话感到不愉快。(笔者注:该日记首次发表)<br><br>在整理资料、写《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李开芬阿姨为什么生气?<br><br>沙飞、沙飞事件、沙飞的妻子、孩子,在朱良才、李开芬心中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br><br>2005年6月《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沙飞摄影全集》出版后,我送给了朱良才伯伯的子女;不久,小女儿朱筱秋电话告知:我家老大——大哥新加要请你吃饭。<br><br>我按时赴宴。一大桌都是朱伯伯、李阿姨的孩子、家人。<br><br>新加首先举杯:王雁,你任何时候来北京,北京都有朋友欢迎你!<br><br>我们动情地谈起父辈,谈起知道的往事。一次令人难忘的聚会。<br><br>在《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一书中,记录了一段历史:<br><br>原华北军区保卫部科长胡忠1981年回忆:徐桐岗汇报调查沙飞的案子,政治部朱良才主持,有张致祥,卫生部叶青山、殷希彭参加。徐桐岗说,沙飞说日本人谋杀我已久,用X光杀我。朱良才问殷希彭,X光能杀人吗?沙飞说日本人给我吃药害我,我不吃,你回去问问胡忠去。我当时说,他是跟我这么说。徐桐岗讲沙飞的历史。朱良才说,这些你别讲。徐桐岗提出沙飞精神不正常,朱良才说沙飞精神正常。正在讨论时,王辉去了。张致祥对她说,王辉,你要做好精神准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杀人要偿命。朱良才没主意。<b>张致祥起草向中央写报告,让朱良才签字,他没签。</b>张致祥签了字。上面批下来,处以极刑。聂荣臻当场哭,我在场,马上坐下动不了,不说话。沙飞死了立碑是我在会上提出,朱良才问有文件吗。我说有,犯错误的可买棺材、立碑。黄寿发打死老婆被枪毙,埋在阜平并立碑,只不过碑上未刻同志二字。<b>朱良才说,就给沙飞买个好棺材吧。</b><br><br>李开芬(朱良才夫人)1997年回忆:沙飞平反,肯定他的功劳,大家都很高兴。但有人说,枪毙沙飞是朱良才下的命令,我正式告诉你,这完全是聂荣臻的意见。当然,聂荣臻对沙飞出事是很痛心的,但他当时考虑到与日本的关系。<br><br>王达理:爸爸被处决后,妈妈一周没上班,在家整天哭,我安慰她,她上班后,再不提这件事了。<b>政治部朱良才</b>、张南生(原晋冀鲁豫军区的,不认识沙飞)<b>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沙飞革命十几年,是有贡献的,他的子女全部由公家来抚养。</b>这封信文革中我烧掉了。<br><br>作者附记:<br><br>沙飞枪杀泽津胜,并为之偿命,这是战争的悲剧,中日两个家庭的悲剧。<br><br>对朱良才上将,应该说几句。父亲死后,他的老上级中,我们只与朱良才伯伯有联系。我还在上小学时,好几次跟着到北京开会的妈妈去看望他。朱良才是继舒同之后父亲的顶头上司,晋察冀画报是在他直接领导支持下创办的。父亲出事后,徐桐岗开会讲沙飞的历史,朱良才说,这些你别讲;徐桐岗提出沙飞精神不正常,朱良才说沙飞精神正常。<b>但是当副主任张致祥把以政治部名义写好的处决沙飞的报告给主任朱良才签字时,他拒签。没人知道,更没人相信朱良才在有关报告上没签字。1980年代在为沙飞平反的过程中,曾有人,包括耿直的孙毅将军为沙飞的死责怪他,他没有向任何人解释,而且他仍然认为“沙飞精神正常”。但他在家里说,“精神正常也可以死缓!当时不就是一个人一句话嘛!”一个在高层里少有的不随波逐流的人!</b><br><br>父辈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们属于一代有自己原则的共产党人。<br><br>孙振华博士文章“诗意的癫狂——我们如何讲述沙飞的故事”摘选: <br><br>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是朱良才将军,当年的华北军区政委,那个拒绝在沙飞的死刑报告上签字的人。他一直坚持说沙飞是正常的。 <br><br>当年匆匆将沙飞处以极刑,依据是,沙飞在开枪前和开枪后他在精神上是正常的,于是才有所谓“挥泪斩马稷”一说,尽管有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br><br>朱良才将军一直坚持到后来,这个悲剧的帷幕将要落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包括当年力主枪毙沙飞的人都改口了,只有朱良才还是坚持说,沙飞是正常的。当然,他一直不主张对沙飞处以极刑。 <br><br>非常熟悉、器重沙飞的首长们在革命的需要和个人感情之间,他们的选择更倾向于顾全大局;个体的生存服从大局的利益,这是革命的铁律。 <br><br>还是朱良才将军一语道破:“精神正常也可以判死缓,当时不就是一个人一句话嘛!”<br><br>我们——沙飞的家人,对朱良才伯伯、李开芬阿姨怀有特殊的感情。<br><br>因为朱良才们,沙飞的妻子、孩子没有被打入另册。没有朱良才们当初非常明确的态度,我们家人、特别是孩子们不可能有今天!<br><br>父亲1950年3月走后,1950年7月母亲被派往香港接收中国银行,回广州后担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经理、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等职。1933年底出生的大哥1950年参军,现在广州安度晚年,享受正局级离休干部待遇。1935年春天出生的大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当中学老师。1950年春天,父亲的战友石少华派人将寄养在河北怀安县、阜平县老乡家不满四岁的我与不满三岁的弟弟接到北京,送到华北军区八一学校幼儿园,享受烈士子弟待遇;我1965年高考时,档案注明可以考绝密专业;1970年大学毕业前夕,我因言获罪,是“现行反革命”,但因为“出身好”,没有被“严惩”,甚至小的处分也没有。<br><br>父亲的老上级不少。我们家一直没有中断联系的只有朱良才伯伯一家。<br><br>还在八一学校读小学时,妈妈从广州到北京开会,偶尔带我们去朱良才伯伯在东单的家。<br><br>朱良才伯伯、李开芬阿姨的几个孩子中,当时我与大好几岁的老大新加、低我一级与弟弟同班的老四新春比较熟悉。<br><br>文革中我到北京,与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新加有来往。1966年冬天去朱良才伯伯家,见到在院子里穿着棉大衣散步的朱伯伯、李阿姨,伯伯告诉我,阿姨在单位挨斗,心情不好,自己要多陪陪她。后来,朱良才伯伯家搬到东直门,我去过几次。<br><br>1980年代末,我调到深圳一家有背景的大公司不久,因那场政治风波,公司领导换人,我受到株连,很气愤地致电已经当了某总部(该公司上级主管单位)少将纪检书记的朱新加,他劝慰:不要生气,身体最重要。你挡了人家的道,让开就行了,会有更适合你的地方。他的几句话,令我冷静下来。<br><br>1997年3月在北京,我到人民日报社找老二朱新民,送他两本我主编的《沙飞纪念集》,还特别叮嘱,一本送给他妈妈;那次聊天他说起,还记得以前你妈妈带你们来我们家……;几天后给新民去电话,他说,老太太看了画册,非常高兴,她希望你有时间去看她!<br><br>我高兴的去看李开芬阿姨,这是朱伯伯走后,我第一次见到她(也是最后一次);小女儿朱筱秋在家。老人很精神,声音很洪亮,她说,你的书编的非常好。老人还讲了很多往事,她曾经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过。<br><br>2003年石家庄双凤山陵园拟建沙飞塑像,希望有关单位出钱、出名(刻在雕像基座)。我想到人民日报社——沙飞是人民日报前身《抗敌报》的创始人。我找时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的朱新民,他说自己不知道沙飞与人民日报有这么一段渊源;他很快了解清楚后,积极促成此事——人民日报社赞助了两万元。2004年5月20日,沙飞塑像在石家庄揭幕,人民日报社送花篮,派办公厅安冬坚等人专程赴石家庄参加活动,并向沙飞后人赠送礼品“人民日报——纪念五十周年丝绸版”。<br><br> 2005年8月底,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朱新民、朱筱秋及王雁欢聚在父辈战斗过的河北阜平 2007年,朱新春经过多年收集资料,写的小说《飞虎队》出版,讲述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一群年轻的美国人、中国人在打击日本侵略者过程中的故事。该书收录了沙飞拍摄的美军飞行员白格里欧的照片,并介绍了摄影师沙飞。 <br><br> 朱筱秋(中)、余泽军(左)、王雁发现各自的父亲朱良才(前排左5)、余光文(前排左4)、沙飞(前排左1)同在一张历史合影照片中。在照片前合影留念。2009.4 石家庄双凤山陵园沙飞纪念馆。<br><br>(2009年4月,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寻访沙飞足迹之旅”访问团与中国部分沙飞研究人员及亲历者等共同组团,对当年沙飞战斗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部分遗址进行了专题访问,朱筱秋、余泽军参加了该活动。) 晋察冀军区组织工作会议。1940.12. 平山县陈家院。前排左起:1沙飞、3潘自力、4余光文、5朱良才、8吴志远;后排左起:3王宗槐、4邱岗、6李荒、7厉男。<br><br>(据朱筱秋、余泽军说:1940年还未加入共产党的沙飞根本没资格参加军区组织工作会议;作为摄影师的沙飞正准备拍摄时,被拍者们都提出让他也加入。因此留下这张沙飞与都是老红军首长们的唯一合影照片)。<br><br> 2010年8月13日,军博举办《红色影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日根据地纪实》之际,部分参展摄影师及家人、前往军事博物馆参观展览,并举行小型交流座谈会。朱良才之子朱新春与原抗敌剧社社长汪洋之女汪林立(左)喜相逢。<br><br> 《晋察冀画报》5期 <br><br>上图:军区政治部朱代主任(即朱良才 右3)和子弟兵战斗英雄促膝畅谈。石少华摄 1944<br><br>下图:群英大会闭幕后,军区政治部朱代主任(右1)率领军区直属队全体人员欢送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同志。汪洋摄 1944<br><br>1998年笔者采访汪洋时提及此照片,汪洋说,当时借沙飞的照相机拍摄。<br><br>附:<br><br><b>开国上将朱良才子女捐出父亲物品 含多项珍贵资料</b><br><br>2010年5月25日 人民网 <br><br>25日上午,“纪念开国上将朱良才诞辰110周年暨子女捐赠文物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朱良才、耿彪、杨得志、杨勇、邓华、赵尔陆、李涛、王耀南等开国将领的亲属,朱良才将军老秘书杨克,北京军区副政委黄建国,北京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副主任翟振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等出席捐赠仪式。。 <br><br>在捐赠仪式上,朱新民、王太和、杨克等深情追忆了开国将领们的抗战历程,介绍了文物背后的故事。黄建国同志缅怀了朱良才将军的丰功伟绩。<br><br>朱良才家人捐赠的文物有:抗战时期聂荣臻送给朱良才的勃郎宁手枪;抗战时期朱良才使用的行军床;1939年解放社出版的《斯大林选集》第二三四五卷、1940年解放社出版的《列宁选集》第二卷、1943年边委会秘书处编印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布的《现行法令汇编第一编》、1944年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秘书处编印的《晋察冀边区工作研究参考资料第八集第十一分册》;1939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朱良才等人给抗属发放救灾款的照片、1941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等帮助群众秋收的照片、抗战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卫生员给日俘治伤和军民合力打蝗虫的照片等。<br><br>“此次捐赠的朱良才将军的抗战文物,是抗战馆自2009年5月开始接受开国将军文物捐赠以来收到的第五批文物。这些文物大大丰富了抗战馆的馆藏。”沈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他透露,抗战馆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隆重举办“抗战将领文物展”,广泛宣传和普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br><br>据了解,抗战馆通过举办开国将军子女捐赠文物的形式,加深了与开国将军家属及后代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文物征集工作的开展。目前,共收到开国将军后代捐赠文物20余件套,为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抗战将领文物展”提供了文物支持和保障。<br><br> 1941年秋季反扫荡后,子弟兵帮助群众秋收。沙飞摄<br><br>此次朱良才子女捐出的“1941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等帮助群众秋收的照片”,就是发表在《晋察冀画报》创刊号60页(下)的原版照片。朱良才及其家人保存了近70年,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br><br>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刊登此照片。前右1.潘自力,前中.朱良才<br><br>原版《晋察冀画报》合订本(从1942年3月20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时事专刊》始),朱良才及其后人保存至今。<br><br>这是父辈们在抗战岁月的真实记录。<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