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奉天三十年》一书,由杜加尔德·克里斯提而作,而他的中文名字叫司图阁。 </p> <p class="ql-block"> 1855年,他出生在苏格兰山区的一个普通牧场主家庭里,11岁前父母双亡,牧场无以为继。15岁时,举家迁往格拉斯哥。在这他踏上了人生的转折点:加入当地的“宗教改革青年社团佛兰芒支部”。其后,司督阁受到英国圣公会(国教会)宗教复兴运动的影响,决心做一名牧师。22岁的司督阁通过考试进入了爱丁堡大学医疗传教士学院。1882年,26岁的他放弃了苏格兰的安定生活,接受教会派遣到中国东北的牛庄,从事施医布道工作。</p><p class="ql-block"> 此后,他们冒着酷寒走了8天到达沈阳,但当时沈阳的排外氛围很浓中,司督阁只好原路返回到营口。1883年,不气馁的他们再次抵达沈阳,在小河沿一户孙姓人家租用了几间破旧的民房,就地开办一个简陋的诊所——东北第一家西医诊所——盛京诊所,用西医、西药诊治疾病。</p><p class="ql-block"> 作为东北首家西医院的创始人司督阁医生,从1883年到1922年这40年期间,建立起沈阳第一家诊所、第一家医院和第一家医学院,</p> <p class="ql-block"> 司督阁的十二项功绩</p><p class="ql-block"> 第一、创建满洲第一家盛京现代医学诊所,传播现代医药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第二、开展卫生考察和巡回医疗,开创医疗下乡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第三,创办盛京现代医学堂,培养和训练现代医学助手,向东北各地传播西医;</p><p class="ql-block"> 第四、在甲午战争中创建红十字医院,实行战地医疗,并创建沈阳红十字会;</p><p class="ql-block"> 第五、创建满洲第一所女子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第一个实行男女生同堂授课;</p> <p class="ql-block"> 第六、在日俄战争中救死扶伤,开设救助站,援助大批难民;</p><p class="ql-block"> 第七、领导中国博医会制定和规范现代医学术语,提出把医院管理权逐步转给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第八、在盛京城组织指挥抗击大鼠疫,建立盛京城现代医疗防控体系;</p><p class="ql-block"> 第九、反对东北种植鸦片,积极参加禁烟活动,救赎“大烟鬼”;</p><p class="ql-block"> 第十、在辛亥革命中创立盛京医学院,开始东北现代医学教育;</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建立规范的现代教育体系,亲手培育出东北第多批医科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创立了中国苏格兰友好协会,以一生努力架设起中英友好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1923年司督阁因年事已高,辞去校长职务。1925年,东北三省各界人民,为纪念和表彰司督阁在中国创医立校及他对中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特铸造司督阁半身铜像一座,立于教学大楼正门东侧,</p><p class="ql-block"> 并刻有碑文——"为了保持对他的永久记忆,由人民集资树立这座青铜像,如上对他生活简短叙述,作为对所有阅读者的一种激励,已经被刻在石头上。东三省公众公众敬立” </p> <p class="ql-block"> 1926年10月17日铜像揭幕时,张学良亲临剪影,并发表演讲。 </p><p class="ql-block"> 司督阁回国后仍为医院和学校操办募捐活动,长达14年之久,直到1936年逝世。司督阁先生享年81岁。</p> <p class="ql-block"> 其后,司督阁创立盛京医学院,几经波折在抗日胜利后,学校改名为“辽宁医学院”。沈阳解放后,辽宁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科大学,1949年6月,辽宁医科大学并入中国医科大学。</p><p class="ql-block"> 盛京施医院则为中国医大第二临床学院。从此,学校和医院成为中国医大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