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 影:柳丹丹、万露</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姜恩喜</p> <p class="ql-block"> 文昌社区(同科汇丰国际)作为一个人口密集、文化多元的社区,一直以来都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文昌社区党委于元月15日邀请市委老干部局部分老干部为居民写春联、送祝福。</p><p class="ql-block"> 文昌社区党委春节前为居民书写与赠送春联已坚持近10年,其宗旨是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社区组织党员为居民提供贴心、便捷的春联服务,既满足了居民对春联的需求,<span style="font-size:18px;">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又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促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居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span>让广大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良好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 为开展好此项活动,文昌社区党委提前策划,成立活动筹备小组,由文昌社区党委牵头,党员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等参与。明确分工,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宣传等工作。同时,邀请市老干部局书法爱好者参与,与社区书法爱好者共同组成一支专业的春联书写团队。社区提前采购春联所需的红纸、毛笔、墨水等物资,确保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同时,准备一些桌椅等辅助物品,用于活动现场的布置。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礼品,如新年红包袋、窗花、印刷"福"字、对联袋子等,作为对参与活动居民的答谢。</p><p class="ql-block"> 下午15时,春联书写团队在书写区现场挥毫泼墨,为居民书写各式各样的春联。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向书写者提出春联的内容、风格等要求,书写者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创作。同时,在现场展出一些已经写好的春联作品,供居民欣赏和参考,也可以让居民现场挑选自己喜欢的春联样式。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为居民发放春联,并向他们介绍春联的文化内涵和张贴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活动过程中,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慰问,为他们送上春联和节日的祝福,帮助他们张贴春联,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确保他们也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 文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准备工作正在社区紧锣密鼓地进行</p> <p class="ql-block"> 老干部们与社区书法爱好者在润笔挥毫,一幅幅带有墨香的春联展现于居民眼前。</p> <p class="ql-block"> 老干部们书法遒劲有力,笔力雄健,力透纸背。</p> <p class="ql-block"> 有的书法笔势飘逸生动;有的气势磅礴,行云流水。</p> <p class="ql-block"> 姜天义宗亲的草书更是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张秋田区长的"福"字,笔走龙蛇,自然流畅,粗笔如龙身盘旋;细笔似蛇行蜿蜒,灵动有致。</p> <p class="ql-block"> 参与写春联的老干部与社区书法爱好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 文昌社区党委班子及社区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文昌社区党委组织这次写春联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春联的需求,<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居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span>还能让党员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需求,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活动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与和谐,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春联文化拾遗</p><p class="ql-block"> 春联的起源:桃符。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未知的自然现象和神秘力量充满敬畏,因而衍生出许多驱邪避灾的习俗。桃符,便是其中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物品。据史料记载,桃符最早起源于周代,当时人们相信桃木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驱逐邪恶之气,保护人们免受鬼怪的侵扰。因此,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两旁悬挂桃木板,以求平安吉祥。</p><p class="ql-block"> 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桃木驱邪的记载。传说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其枝干延伸至鬼国的门口。在这棵桃树下,居住着两位神人——神荼和郁垒。他们负责看守鬼门,防止恶鬼逃出来祸害人间。每当有恶鬼企图逃出时,神荼和郁垒便会将其擒获,并用桃木制成的绳索将其捆绑,喂给山下的老虎。因此,人们认为桃木具有镇压鬼怪的神奇力量,便将其制成桃符,悬挂在门前,以求神荼和郁垒的庇佑,确保家中安宁。</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桃符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桃符逐渐从单纯的桃木板,演变成在桃木板上书写文字的形式。这一变化,为春联的诞生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木板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文字。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也标志着春联从桃符中分离出来,开始形成独立的对联文化。孟昶的这一创新之举,使得春联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驱邪避灾,而是开始融入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节日氛围的营造。</p><p class="ql-block"> 宋代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春联的使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创新。在宋代,桃符开始从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这一变化,不仅降低了制作春联的成本,也使得春联的书写和传播更加便捷。宋代的文人墨客,纷纷参与到春联的创作中来,使得春联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他们不仅在春联中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还融入了诗词歌赋的元素,使得春联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例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span>”等诗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春联之中,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其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新年时更换桃符的情景,寓意着辞旧迎新,驱邪避邪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明代是春联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对春联的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据传,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彰显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便下令全国的百姓在春节期间都要贴春联。他还亲自为百姓撰写春联,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极大地推动了春联的普及。</p><p class="ql-block"> 在明代,春联的制作和张贴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春联的长度、宽度、字体、颜色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春联更加美观大方。同时,春联的内容也更加规范化,除了传统的吉祥语句外,还增加了许多反映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的内容,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体现了人们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清代,春联的传承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传统的春联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如“福”字春联、“招财进宝”等吉祥语句依然广受欢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春联也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如戏曲、小说、民间故事等,使得春联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在清代,春联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除了传统的手写春联外,还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木版印刷春联。这些春联不仅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还融入了许多民间艺术的元素,如剪纸、年画等,使得春联成为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春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春联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展现了汉字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同时,春联中的图案和色彩也富有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龙凤、蝙蝠等图案寓意着富贵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其次,春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传统的吉祥语句,还是反映时代背景的内容,春联都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春联,人们寄托了对家庭和睦、事业兴旺、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景,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时代,春联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首先,春联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春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春联的创作和传播也促进了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其次,春联是增进社会和谐、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共同欣赏和交流春联,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春联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春联的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开发和创新春联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化进程中,春联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许多年轻人对春联的了解和兴趣也在减少,导致春联的传承出现断层。同时,市场上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春联产品,也影响了春联的声誉和文化价值的传播。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许多人坚守着对春联的热爱和传承。一些书法家、民间艺人和传统文化爱好者,通过举办春联展览、开展春联创作比赛、走进社区和学校进行春联教学等方式,努力传承和推广春联文化。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担当,为春联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春联也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一方面,春联的内容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吉祥语句外,许多春联开始融入了现代元素,如反映社会热点、表达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例如,一些春联中出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和谐社会”等内容,使得春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春联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型的春联产品应运而生。如电子春联、3D打印春联、动画春联等,这些春联不仅具有传统春联的美感,还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同时,春联与其他文化产品的融合也在不断推进,如将春联与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家居装饰等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拓宽了春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p><p class="ql-block"> 总之,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古老的桃符到现代的创新春联,春联经历了三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积极探索春联的现代传承与创新之路,让春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编者</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5日于同科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