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墙角梅</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nova 8 Pro</p><p class="ql-block">地点:东乡黎圩上池</p><p class="ql-block">文案:墙角梅</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1.15</p> <p class="ql-block"> 抚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王安石是这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篇,走进宰相、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故里上池村……</p> <p class="ql-block"> 上池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黎圩镇。 该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逾千年,现保存下来的古建主要是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上池村是十一世纪北宋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故里(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之前,该地属临川管辖)。</p> <p class="ql-block">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朝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推行变法而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改革家”。</p> <p class="ql-block"> 王安石祖籍临川盐阜岭(现抚州市邓家巷)。曾祖父王明在其父王延辑死后由临川盐阜岭迁至东乡瑶田,取村名“上池”,成为上池的一世祖。</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虽不在此处出生,但少年和青年时期曾在上池留下了《骊塘渔乐》《龙安送别》《泷溪晚烟》《东岭茶饴》等许多诗篇。</p> <p class="ql-block"> 宋嘉祐六年(1061),中年的王安石丁内艰归,肇居上池村。筑别墅、傍山以屋居、辟田以粒食,开陂以备旱,触景生情以为诗,后命幼弟王安上世居之。</p> <p class="ql-block"> 到王安石儿、侄辈时,王家人认为天上最好的地方是瑶池,而地上就是瑶田,于是将“上池”改名为“瑶田”。为了不忘其祖之故,称为“上池瑶田”,一直沿用至今,子孙繁衍,已成村庄。</p> <p class="ql-block"> 王氏宗祠是王安石之弟王安上的后裔于北宋末期修建的家族祠堂,是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之所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记住乡愁》节目曾在此作专题拍摄。</p> <p class="ql-block"> 王氏宗祠:为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在上池村西北口。门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宗祠左原为花园,内有水井,名曰“荆公井”,曾栽有王安石称赞的金沙花,现改为路。</p> <p class="ql-block"> 宗祠后是后龙山,兔峰和东岭为背景。大门的门框,门梁皆由经过精心雕刻的石术、石板组成,极为美观。</p> <p class="ql-block"> 宗祠面宽18.7米,进深40.5米,高8.3米。四周墙为“斗砖”砌成。墙高过脊梁,形成方块状,无窗户。</p> <p class="ql-block"> 大门左右两边分别阴刻隶体“木本”、“水源”。</p><p class="ql-block"> “木本”“水源”是从王安石对上池风光的赞语提炼而出。当年王安石返故里,曾陪同金溪好友周彦弼浏览上池。王欣赞上池风光“有山焉,遂屋以安居;有坪焉,遂田以粮食;有陂焉,遂堤为旱潦备与”。</p> <p class="ql-block"> 在兴建王氏宗祠时,其后裔学子乃从荆公对上池风光的赞语中提炼出“木本”、“水源”,分别刻于祠堂正门两边门上方。</p> <p class="ql-block"> 上池村宋代曾培育出20名王氏进士!</p> <p class="ql-block"> 王安石著名的熙宁变法。</p> <p class="ql-block"> 夜战瑶池惊动满天星斗,</p><p class="ql-block"> 晨破书海重整万里江山。</p> <p class="ql-block"> 上池古村作为宰相的故乡,这每一处街衢巷陌和田园牧歌都曾被王安石用诗文描述,既有诗情画意之美景,又展现了荆公文化与家族传承。</p>